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时代命题,但依法治国需要借助社会系统中的软性资源才能得以实现.基于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转化形态,也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性吸收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演进线索的分析,探讨了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价值表征及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2.
单向“集体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法的价值观.它经历了家族本位、国家本位、国家与家族本位、国家与社会本位、阶级本位等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和以人为本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国家·个人本位”的酝酿和形成创造了前提.双向的“国家·个人本位”法律价值观标志着现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3.
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理论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着重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弘扬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单向“集体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法的价值观。它经历了家族本位、国家本位、国家与家族本位、国家与社会本位、阶级本位等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和以人为本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国家·个人本位”的酝酿和形成创造了前提。双向的“国家·个人本位”法律价值观标志着现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从马克主义人学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人民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和概括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复杂、抽象的理论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现实的困境,如社会成员认知差异大、理论转化现实难度大、宣传教育方式较单一、实施成效难以衡量等.针对这些困境,需要从“理论”、“利益”、“宣传”、“制度”、“认同”、“实践”等方面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各环节,基本进路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科学立法、保障严格执法、裨助公正司法、促成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8.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精髓。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政法机关自身建设、促进政法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全国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基本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政法干警的精神之魂、立身之本、执业之基、发展之源,  相似文献   

9.
张凤祥 《法制与社会》2014,(13):188-18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自媒体的出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开辟了新型载体。本文对自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特征、挑战进行了分析,对自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实践育人和交流互动功能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浅谈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文化是指行政官员或政府公务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长期积淀在公务员心理结构中的行为趋向、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它们对行政管理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传统行政文化对建构现代行政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总是泥沙俱下的,其中有其“民主性”的精华,也有其“封建性”的糟粕.因此,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华对于建构现代行政文化具有积极作用,表现在:(1)它是创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国情”因素.(2)这种因素在社会主义行政体系中,是维护大至社会,小至单位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重要机制.(3)是进行行政改革的主要依据.我国行政改革的历史表明,只有符合人们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价值取向,符合行政文化发展规律的指标,才是切实可行的.因而传统行政文化是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参数.因而可以这么说,我国现代行政文化既有传统行政文化的遗风,又有现代行政文化的风彩,是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以强制性行政行为为主导是我国现行行政法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已导致行政法理念由控权论向平衡论转变,以非强制的行政指导为主导将成为中国行政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与现行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存在诸多冲突.为此,必须重构中国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重新定位行政行为的性质、重新构建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标准、行政救济的受案范围以及行政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2.
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武装统领,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凝聚、主导控制、兼容整合、规范自律、教育矫正、支撑保障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凝结着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智慧,体现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理论特色的价值逻辑。其蕴含的新观点、新精髓、新思路、新提法,丰富了建构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先进特色、民族特色、和谐特色、时代特色的重要理论内涵。新观点体现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先进特色的价值目标。新精髓形成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民族特色的理论核心。新思路体现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和谐特色的发展导向。新提法体现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时代特色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汤黎虹  郑资 《行政与法》2014,(12):89-93
传统的控制行政权的实践及控权论对行政给付中行政权部分适用法律保留原则起到了支撑作用。随着增进社会福利的实践发展及社会福利论的形成,行政给付作为行政义务适用法律保留原则亦有了合理性。近期重视的社会帮扶过程(程序)及"扶权论",对财政行政给付适用绝对保留、政策行政给付和服务行政给付适用相对保留的分类适用,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的“四位一体”。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经济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政治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文化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根本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法的合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乐民  高全 《法律科学》2008,26(4):59-65
行政合作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共同行动的实践理性活动,是对传统公私法划分理论和管制行政法的超越,是一种新的行政法理念和模式。行政合作是行政法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行政合作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价值,对建立和谐、信任的官民关系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加强对行政合作的法理研究,创新行政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奕 《行政与法》2013,(6):73-78
海关文化建设是响应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号召的重要举措,是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海关"的重要保证。海关文化结构系统一直以物质形象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理念文化三个文化层面为主流观点,但众人却对三个文化层面之间如何运转研究之甚少,本文有意探索隐藏在其中的线索,以期为建设现代海关文化完善的理论基础尽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行政诉讼法制中的“民告官”传统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欢 《北方法学》2014,(2):152-160
在中国古代"为民父母行政"的传统行政法律文化中存在一个延宕千年的"民告官"传统。这一传统体现在"以上制下"的逐级申控制度、"从严治吏"的御史监察制度、"为民申冤"的直诉京控制度和"便民告官"的越诉特许制度等方面,其精神旨趣是廉政监督而非民权保障。"民告官"传统在清末民初近代行政诉讼法制滥觞和确立阶段仍然有不同程度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从彼时行政诉讼审判机构的设立存废之争、具体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效果三个方面考察。未来中国行政诉讼法制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近代百年行政诉讼法制变迁充分省察的基础之上,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民告官"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而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权能,还应当包含封行政机关一般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检察制度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检察改革的核心,并围绕法律监督权“程序性”、“准司法性”、“专门性”等特点,构建行政公诉、行政一般监督、行政立法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林 《行政与法》2014,(2):81-85
本文认为,一个国家现代行政法的客现存在是该国行政法开展理论研究的时代前提,而现代行政法的创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实行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法治”方略;二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双方即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相对人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地位.纵现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所历经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水岭的前后阶段等各个时期,“法治”理念是在曲折中得以不断提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独立资格地位也在不断发展,但中国现代行政法及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中国行政法理论研究的成熟期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