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免予起诉制度的重新认识,从根本上说是由其优劣与存废问题的议论开始的。免予起诉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种独创,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传统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刑事诉讼制度是相互继承、相互借鉴和相互发展的。从坚持免予起诉制度的观点出发,笔者认为:对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是探求坚持免予起诉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免予起诉制度存废的意见施惠芳(武汉市汉阳区法院)我国颂布的《刑事诉讼法》101条规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在当时背景下,免予起诉制度对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确实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被认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  相似文献   

3.
免予起诉制度,被认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有的同志把免予起诉说成是公诉权的一部分;有的还提出了缓予起诉的建议;有的则认为“检察机关只有同时具备起诉、免予起诉、不起诉、缓予起诉才算是具有完整的公诉权”。  相似文献   

4.
免予起诉辩护制问题刍议林立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和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免诉案件中如何全面有效地贯彻“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项法律原则,直接关系到有效地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及保证免予起诉案件的质量等重大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进...  相似文献   

5.
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免予起诉是我国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权,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免予起诉最初产生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肃反”运动和处理在押侵华日本战犯的司法实践中.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赋予人民检察院对构成犯罪、应  相似文献   

6.
相对不起诉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吸收免予起诉合理因素基础上作出的新的立法规定。它是指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在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法院审判更为适宜时,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相对不起诉制度体现了执法上的灵活性和对犯罪嫌疑人的可宽大性特点,它既顺应了当今世界以起诉便宜主义取代起诉法定主义的刑事诉讼发展趋势,又保留了免予起诉曾经在分化、瓦解罪犯及教育挽救罪犯方面的积极作用,因而不失为一种好的刑事诉讼制度。然而,任何一项好的立法,其宗旨的实现都有赖于执法。作为相对不起诉适用主体的检…  相似文献   

7.
关于废除免予起诉制度之我见湖北省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胡宗银在刑事诉讼中实施免予起诉制度已有40余年,在法学界和司法界历来存在不同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司法部门的一些教授、专家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继续保留的观点;二是废除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免予起诉制度的适用与限制中南政法学院姚莉,屈广清作为一项诉讼制度,免予起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主张废除这一制度,以消除实践中的矛盾和理论上的纷争。他们认为,免诉制度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如审判公...  相似文献   

9.
免予起诉制度同提起公诉制度、不起诉制度一样,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追诉制度。在各国刑事追诉制度中,免予起诉制度唯我国最鲜明。它从同世至今,历经三十余载。在长期同各种犯罪作斗争中,起了其它追诉制度所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无论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际部门,都有一些同志对这项刑事追诉制度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异议,甚至有的同志主张废除。对此,笔者所持观点是:免予起诉制度是一项好的追诉制度,虽非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免予起诉制度的坚持与完善郭杰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检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法学界及司法实际部门的一些同志却持否定的观点,甚至主张废除免予起诉制度,对此,笔者不能苟同。一、免予起诉制度并未侵犯法院的审判权主张废除免予起诉制度的一个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11.
徐益初 《法学研究》1989,(3):74-78,88
近年来,有些同志对免予起诉制度提出质疑,主张用缓起诉制度代替免予起诉制度。也有的同志则认为,免予起诉制度应当坚持,但要改革加以完善。我赞成后一种主张。本文就免予起诉制度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坚持和完善免诉制度方运祥,季为民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特有的一项制度,是在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但随着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检察制度的发展,免诉制度暴露出某些缺陷和不足,以致理论界对免诉制度出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  相似文献   

13.
<正> 免予起诉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这是一项因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法律上已经获得确认的制度。对此,笔者试从宏观研究和哲学思考两个方面作理论分析: 一、关于免诉制度的宏观研究 对免予起诉制度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当把免予起诉制度与我国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从宏观上,整体上加以探讨。 1.我国免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我国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没有规定免予起诉制度在立法上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通过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则可以看到其理论基础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免予起诉制度宏观研究丁慕英,陆德山目前,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观点不一,争论颇多,原因之一是各种观点都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没有把免予起诉制度与我国政治体制联系起来。如果我们从宏观整体上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一、我...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调整,在公诉制度中,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扩大了不起诉适用的范围,赋予检察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对于教育感化犯罪嫌疑人,实现诉讼经济原则,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否认,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定仍过于粗疏与原则,操作起来漏洞较多,本文拟就不起诉适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略抒已见。一、不起诉种类的完善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法院审判而就此终止刑事诉讼的~项诉讼活动。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不起诉…  相似文献   

16.
免予起诉没有侵犯审判权张振高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对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问题争论颇为热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其中免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问题是争论的热点之一。主张废除免予起诉制度的一些同志认为:“免予起诉实际是一种有罪判决,就其实质来说,这是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17.
毋庸置疑,同1979年刑事诉讼法典相比较,我国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典适应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法制发展的潮流,吸收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成果,针对原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就刑事起诉制度而言,通过取消免予起诉、扩大不起诉的范围、增加审查起诉程序的透明度、完善不起诉的制约机制以及强化对犯罪的追诉机制等,使我国的刑事起诉制度进一步完善。但是,通过几年来新刑事诉讼法典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刑事起诉制度并非尽善尽美,一方面法典  相似文献   

18.
免予起诉制度的存、改、废是目前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不少法学刊物刊登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免予起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不同,免予起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免予起诉制度本身的利弊及各种争议观点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免予起诉制度的存、改、废的得失进行了研究,认为免予起诉制度的修改、完善应与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相适应,并提出了修改、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论免予起诉     
<正> 免予起诉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制度,为我国立法所肯定。自1988年以来,法学界对免予起诉制度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和探索,可谓众说纷纭。为此,本文拟对免予起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特色之一,对免予起诉制度的不同看法,怎样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的几点意见1、对免予起诉做到实体法与程序法互相衔接。在继续完善刑诉法对免予起诉规定的同时,在刑法中增加免予起诉的规定,改变仅在程序法中赋予检察机关的免诉权具有同人民法院免除刑罚判决同等法律效力的现状。从免予起诉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