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丙南 《求索》2012,(3):146-148
国际宪政研究是当今国际法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国际法语境中的国际宪政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际组织层面的宪政,如联合国、WTO和欧盟的宪政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国际法某些领域的宪政,如国际法对民主和人权的关注;第三个层次是理想主义的宪政,国际法成为人类共同体的法律。重视对该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上台不到两年时间就宣布退出7个国际法群,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国际法主体的特殊性,再加上国际法的强制执行效力极弱,导致了国际法治的混乱。但是,这些都并不能影响国际法的法律属性。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较,确实存在诸多的不同,但它仍然是一种规范各国际社会成员行为的法律规范,同样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法律的基本属性。国际社会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执行机制还在有效地保证着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使得国际法律制度保留着足够的强制性。各种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明确规范着各国际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各国际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具有完全意义的规范性。随着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的改变,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将引领国际法和国际法治重新回到其应有的发展道路上来。从国际法自身发展的轨迹和逻辑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等由中国主导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成员的接受并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由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会成为国际法治建设新的价值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法效力的基础——从古罗马万民法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法的效力与效力基础是不断演变的。从实在与理念状态而言 ,古代国际法以权力与理性为其效力基础 ,近代国际法以主权和契约为其效力基础 ,现代国际法的效力基础则是集体制裁与基本价值的实现。另外 ,在当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国际法效力基础的异化现象 ,应引起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4.
钟枢 《求索》2007,(4):87-90
主要体现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的黑格尔国际法思想,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的国际法思想乃至整个法哲学,在近代法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而深刻的法思想遗产。这笔遗产值得我们深入地探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何志鹏  魏晓旭 《探索与争鸣》2022,(1):155-163+180
随着国际社会的历史嬗变,国际法的形式也有所发展。与此相对,国际法在形式层面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推动和改变了世界历史。因循国际法形式变革的足迹可知,条约和习惯经历了从零散分布到数量巨大、范围广泛的过程,学说教义、判例、原则和国际组织带动造法等多种国际法形式也先后亮相;而部分国际法形式在当下逆全球化的趋势下又陷入滞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形式变革并不是超验于人类社会的独立进程,而是随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因势而动,应被解读为国际法面对历史变革所作出的回应。同时,国际法形式变革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一定的软约束和引导作用。总体而言,历史变革与国际法形式变革呈现出螺旋并进、相互但非等量影响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论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弛 《求索》2011,(11):161-163
基于国家主权平等的传统国际法原则反映了国际社会的结构及现实,但这并不能作为巩固国际法规则及国际法法治理念的唯一标准。不同于在过去的国际社会中获得广泛认同的同类的国际法原则,作为一项发展中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当代国际法中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法律义务,但它确实表明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影响案件结果、条约的解释、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实践,而且它也可能导致现存法律的重大变革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际法确实应要求国家和国际组织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为实现此目的而确立适当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的渊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法基础理论的传统理论问题。在国际法学界.学者们对司法判例是否构成国际法的渊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际法院(ICJ)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两大国际组织的司法实践切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司法判例不但构成了国际法的渊源,而且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诞生至今,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当下,作为调整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有必要重新强调国际法的法律属性及效力。而社会契约论,无论是在我们明确国际法的起源和法律属性,还是在推导国际法未来的新发展上,都具有十分可观的参考价值。面对以个体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障碍,选择联合起来共同解决是国际社会契约的开始,维持这种结合的状态并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则是国际社会契约所要真正实现的功能。社会契约论对公意和众意二者概念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明确国际法在自然法上的价值,以及倡导国际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志秀 《前沿》2010,(14):93-95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权力政治学派的挑战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冲击下,国际法陷入困境。从法律和政治角度分析,国际法困境的根源在于:立法理论上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司法参与、执行方面的软弱性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法的使用态度。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影响和对国际法的冲击,发人深省.然而,人类战争史是一个法律规则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现代战争依然需要法律的评价、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1.
丁明方 《求索》2008,(4):130-132
作为协调国家间利益的法律规范,国际法为判断国际行为是否合法和解决国际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其渊源是各国文化制度的统一体。作为以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具体行为规则构成了国际法规范的渊源结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大同理想、以持中贵和的政治理念以及兼爱非攻思想等是国际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际法渊源与中国文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王晓冬  马玮 《求索》2005,(4):61-63
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对国际法主体的发展产生了突出影响。随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以及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仍然是国际环境法的基本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也还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主体。但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已经可以是国际环境法乃至国际法的主体。作者认为,这种变化是符合国际法主体的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通过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概念、认可其法律地位并支持其主张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提供条件;非政府组织通过积极游说、主动引导和直接参与三种途径推动国际法编撰,监督国际法实施,参与国际诉讼程序,建立自治性规范体系,推动国际法朝着人权、人道和人本方向发展。非政府组织更为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有利于消弭国际法的合法性赤字、问责性赤字和民主赤字,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当得到国际法的有效规制和引导,确保其独立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从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反分裂国家法》的国际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既反映民意,又有着充分法理依据的良法。本文从国际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反分裂国家法》的国际法基础,证实了《反分裂国家法》在国际法上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国际法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上有所突破;对战争与武装冲突法提出新见解;对指导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原则有新看法;主张建立体现公平正义的国际法律新秩序。  相似文献   

16.
刘耀 《理论月刊》2012,(10):52-56
"公法"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个法律新词。古典文献中,"公法"多指国家法令制度或公理。时至近代,通过译介的西方法学作品,"公法"获得新含义。从《万国公法》系统介绍国际法并大量使用"公法",到《公法便览》首先清晰定义了"公法"为国际法。在当时,国人接收以"公法"来诠释西方的国际法概念乃是基于对其公义诉求。在此之后,通过留日学生对日本法律体系的介绍,"公法"一词的含义再次发生转化。日译法学术语中"公法"指代定义公共关系的法律。"公"不再是公义,而是强调公共、公权力。近代法学术语的引入实际上反映了深层次的中西日文化互动,"公法"含义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法律体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武力使用法是关于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国际法规则,是现代战争法即武装冲突法的基石。它以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为核心,以非法使用武力的例外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与维护现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际法理论或实践方面,武力使用法仍然面临种种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协调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对国际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正日益得到强化,因而必须善于运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权益。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具体问题时,必须考虑国际法的各种规定,应选择对本国最有利的规定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李杰豪 《求索》2008,(4):127-129
国际法与国际道德联系非常紧密。国际法的道德基础主要表现在国际法的形成渊源、存在依据、评价标准、价值追求等方面。作为一定社会的普遍行为准则,基本国际道德的法律化,构成了国际法的重要渊源和依据。国际道德既能在人们心理上内化成某种“法律确信”,通过诉诸舆论还深刻影响了国际法的构成和发展。国际社会的分散结构使国际法的作用显示出了某种不完备性,特别需要发挥国际道德的价值指引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立鹏 《长白学刊》2012,(3):118-121
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不仅限于对《各国律例》个别语段的摘译,而且渗透在他所主持翻译的其它西文资料中。在与英人交涉的全过程中,林则徐始终坚守了主权、公义的原则,却没有史料认定这都是他有意识运用国际法的行为。不过十分清楚的是,后期林则徐积极主动地研究国际法并以其作为外交斗争的武器,表明他对国际法认知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林则徐在引进西方国际法方面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其最早将西方国际法著作介绍到中国的历史事实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