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才能脱贫致富□山西省副省长、中共太原市委书记纪馨芳继续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倡导和培育的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难以及生活上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的意识、作风和行为,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政治本...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反对腐败,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01,(10):37-38
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就治本而言,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把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同制度、纪律的强制性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积极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挥霍铺张、奢侈浪费为耻。  相似文献   

6.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美德,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品质。然而,近年来在高消费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中也出现许多令人忧虑的浪费现象浪费粮食似司空见惯.被视为“小事一桩”,其他花消更名目繁多,大手大脚。凡此种种.张仁焱的《大学生浪费现象剖析》和黄锡平的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两文都作了透视与分析,当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我们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粮节粮活动的通知精神和李鹏总理10月13日《关于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的讲话》为指导,深入开展一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揭露批评各种浪费的不良现象,引导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爱护公物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力发展的微观角度讲,任何劳动产品都要消耗原材料。在同等条件下,原材料消耗得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本身包含和要求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个道理无论放在什么条件下都是适应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与客观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突出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力发展的微观角度讲,任何劳动产品都要消耗原材料。在同等条件下,原材料消耗得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本身包含和要求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个道理无论放在什么条件下都是适应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与客观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突出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过时”的问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当前,有些同志把艰苦奋斗与时代变化对立…  相似文献   

10.
问:编辑同志,您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扩大内需;同时,中央号召全党要继续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扩大内需与勤俭节约的关系?江苏读者:陈明亮  相似文献   

11.
正"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重要论述,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勤俭好作风的新要求,更是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准则。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史诗.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改革发展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7,(10)
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约浪费的方针,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即使我国将来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加强大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仍然不能丢。  相似文献   

14.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引进外资,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绝对不是引进来的。我国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重要的是靠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面对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实践》2001,(3):24-2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铲除贪污、浪费等不正之风,推动廉政建设,于1932年2月颁发第三号通令,在党政军系统和其他战线,拉开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腐倡廉的帷幕。为在全苏区造成勤俭节约的风气,1932年3月,中央机关带头开展每天吃两餐饭、  相似文献   

16.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说过,艰苦奋斗是政治本色。周总理指出,艰苦奋斗是光荣传统。邓小平同志也讲到,艰苦奋斗是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主要含义包括(1)艰苦奋斗不仅是一个只限于生活范围的概念,而是一个贯穿于生产、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的概念,是贯穿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的概念。(2)艰苦奋斗不仅应该体现在我党工作的各个领域,而且要贯穿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3)艰苦奋斗不只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它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四化,不怕困  相似文献   

17.
也谈艰苦奋斗□文\延安市纪委书记张钟灵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对于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坚决制止奢侈挥霍、铺张浪费行为,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讲的...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中的价值内涵包括:民族复兴、圆梦中国的赤子精神,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顾全大局、舍小利大的奉献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要强化以协调性为重点的顶层设计、以有效性为导向的服务创新、以常态化为目标的机制保障及以生活化为氛围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2,(7):5-5
雷锋是永远的榜样,雷锋精神是不朽的丰碑。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雷锋精神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崇尚勤俭节约,彰显优良传统,始终具有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长久魅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明确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央政治局专门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继续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回应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