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很多人担心,“入世”后国门洞开,“民族工业”将因失去保护而走向衰退。实际上,“入世”不仅不等于放弃对国内工业的保护,还将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经贸环境和发展机遇。 首先,要澄清一下“民族工业”的概念。在世贸组织的协议中是没有“民族工业”一词的,而是使用“国内产业”。也就是说,世贸组  相似文献   

2.
李瑛 《前沿》1996,(11)
少数民族经济论李瑛在民族工作中,许多同志弄不清“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区别,认为“少数民族经济”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替代“少数民族经济”,有些搞理论的同志不承认少数民族经济,只承认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这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汽车工业是对上至国家竞争力与安全,下至生产资料与个人消费均重大影响的产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口号多么响亮,发展汽车工业,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情感来说,都是不可放弃的。即使如此,中国汽车工业也不可能靠“保护”存在,而且长期过度护会损害国家竞争力和消费者利益也是确信无疑的。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至“五四”时期思想界普遍存在个人本位思潮,但“五四”后知识界分流,存在普遍放弃个人本位的潮流。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先前的“个人”至上逐渐遁入“阶级”话语。构建民族国家对“个人”走人“阶级”的现实召唤使得个人观念成为民族国家理论构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广州日报》和多家文摘报上得知,我国世贸研究会会长薛荣大教授宣称:鉴于我国行将加入世贸组织,“民族工业”的说法已经过时,不符合世贸组织精神,不宜再提。 据报道,薛教授说:“民族工业”的说法在建国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环境下是合适的。现在虽然内涵与过去相比有了变化,但相比较于世贸组织的精神,显然是不合适的。 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值得商榷,不能苟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决不意味着包括民族工业在内的民族经济观念的过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或抛弃自己的民族工业和民族经济。不然“入世”谈判就不会旷日持久了。 当前,…  相似文献   

6.
达赖集团及其西方支持者对中国“灭绝西藏文化”的指责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不绝于耳。面对达赖集团的“西藏文化灭绝论”指控,笔者将以事实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西藏藏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进程,驳斥“西藏文化灭绝论”的谬论。  相似文献   

7.
试论袁枚的“性灵说”与杨格的“独创论”●侯敏美学体系经常与文化的每一层面息息相关,每一层面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皆有其独特性。然而,这并不能否认不同的民族在艺术思维上的共鸣和共振。因为“有许多古代民族和近代民族,初看似乎很不相同,而精神上却有一种...  相似文献   

8.
今春有人写文章说,经济全球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也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是西方工业国家执政的政治家们制造出来的,是有意操纵的产物。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含义是全球国家和民族的解体。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现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于我国的长远利益来说意味着部分地放弃国家的经济主权,部分地放弃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民族工业暴露于跨国公司的直接威胁之下。因此,这是一个布满鲜花的陷阱,我国在近期内要暂缓考虑加入WTO。作者认为,上述观点和主张,涉及我国对经济全球化和WTO的基本认识,以及我…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10.
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在中东欧地区存在了近千年的政治实体,对德国、意大利、中东欧地区,乃至于整个欧洲的历史都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在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解体之前,人们对这个帝国褒贬不一。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在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至上的政治背景下,尽管人们对这个帝国也有过不同的争论,但大都以一种否定,甚至是鄙视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失败的民族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至上的理论遭到批判和放弃,欧洲也逐步开展和加深了其一体化,国际学术界重新兴起研究神圣罗马帝国的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逐渐放弃了对这个帝国的负面评价,神圣罗马帝国的优越性和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一些学者甚至将其“过誉”为古代版的“欧盟”。  相似文献   

11.
民族法国家法民族习惯法──论民族法的外延、内涵与层次张向前“民族法”的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在他所撰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指出:“雅典人比美洲的任何土著民族都前进了一步,相邻的各部落的单纯的联盟,已经为这些部落融合为统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获得”需要聪明.那么“放弃”则不仅需要勇气、胸怀,更需要大智慧。纵观党的90年,一些优秀的共产党人懂得放弃,敢于放弃,舍得放弃,在放弃中坚守精神高地,令人感佩。更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征 社会社会社会的阶段性,是由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自己的特点。 首先,在政治上,各民族当家作主,共同成了国家主人,他们基本上是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民族关系。但是,民族问题仍然存在,“民族融合论”和“共同论”的影响尚未肃清: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没有充分得到体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而“冲突论”和“一致论”在界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上无疑都具有片面性,基建与此基础上的“同质化”与“异质化”两种整合思路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文化与公民文化具有内在的粘合作用,因而在现代公民社会中培育新的公民文化应当是解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为中国统一奔走呼号──记台湾著名爱国人士胡秋原先生裴高才祖籍湖北省黄陂县,今年86岁高龄的胡秋原先生是台湾资深“立委”、“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中华杂志》发行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人格、民族、学问之尊严”,首倡“超越论”。他以学者、教授、政论...  相似文献   

16.
论“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张国明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构想的科学性,已被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并为解...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社稷安危,兹事大矣,严峻而又棘手。笔者衷心拥护中央“一个中国”原则立场,拥护“和平统一”及“不承诺放弃武力”的正确方针。对外国反华势力及“台独”分子,亦主  相似文献   

18.
三湘多奇才,这是世人皆知的。但在我熟悉的人中,被称为“奇人奇才”又写出“奇书”的,好象只有“荆蛮族”的著名学者林河先生。“荆蛮族”不见经传,是本民族的“自称”。林河先生认为现在的好多“族称”都是“他称”,不能反映民族实际,所以他采用了民族“自称”。可见这一称呼的来由已久。 在周建忠教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一书中,有一篇《林河论》专章,论说林河先生的研究成就。文章的开头,周教授就饶有兴趣地点出林河“号称‘奇人奇才’”,在文章的结  相似文献   

19.
付广华 《桂海论丛》2008,24(5):74-78
新桂系政权在民族区域治理上,实施改土归流,编组乡村甲,彻底改革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行政体系;在民族教育上,实施“特种教育”,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民族风俗习惯上,实施“风俗改良”,强制少数民族移风易俗;在民族宗教信仰上,破除“迷信”,强迫少数民族放弃民族宗教信仰。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实施民族同化、消弭阶级斗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翻开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人们会发现,在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被称为“洋灰陈”的陈氏家族先后参与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水泥厂——唐山启新洋灰厂、被前苏联专家推崇为东方水泥之冠的南京江南水泥厂及华新水泥厂等,为建设发展我国现代水泥工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精力,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工业的先驱和现代水泥工业的创始人。一个多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