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放 《中国审判》2009,(7):45-45
凡是要开办网站、建立网页等在互联网上有自己一席之地的,都必须先注册域名。按照“先申请先注册”的国际通用规则,一些叫得响、易于记忆的域名便成了抢手货。而抢注那些与知名的商号、名号甚至于国际知名企业、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域名,则是被法律所禁止的恶意抢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域名使用他人商标名称不构成侵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国际互联网络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对抢注域名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实践中有不同认识。国际互联网域名注册采用申请在先原则,谁先申请,域名就归谁所有。我国域名注册兼采申请在先与商标特殊保护原则,域名不得与已注册商标冲突,否则要被停止使用。从立法规定推论,我国立法认为域名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是一种侵权行为。但笔者以为,将域名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包括驰名商标)不认定为侵权,将更有利于保护域名使用者的权益,更符合信息时代快捷、方便的特点。互联网域名命名简况目前,互联网域名采用层次命名系统,即按不同的层次分配域名。互…  相似文献   

3.
一、域名抢注的概述域名是对应于互联网数字地址(IP 地址)的层次结构式网络字符标识。是进行网络访问的重要基础。作为字符化的互联网地址,域名是相对容易记忆和识别的字符串。事实上由于域名是经过注册人一定的思维活动后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含义的字符的组合,也由于随着互联网迅速的商业化进程,这样的字符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上交互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域名已经由一个单纯的技术名词而转变成为一个孕育着巨大商机的标识。目前多数的域名注册组织普遍采用先申请和不审查原则,即对申请注册的域名不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审查,只是按先来后到的原则准予注册。它在推动网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让一些别有  相似文献   

4.
关于域名抢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制造着许多新的麻烦。象什么“黑客”、“电子邮件炸弹”、计算机病毒、有害信息、计算机犯罪……无不在向网络世界的秩序发出挑战。其中,“域名抢注”就是一个由网络带来的新问题。  一、域名抢注问题的产生“域名抢注”一词最早见诸于国内大约是在1995年底。此时距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开通仅仅半年。据有关统计,到了1996年,我国已有600多个著名企业和商标在互联网上的域名…  相似文献   

5.
域名政策的新发展及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符望  周斌 《知识产权》2000,10(3):19-21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标志着企业互联网身份的域名由于其具有商标、商号的性质开始变得炙手可热,并引发了许多为转卖谋利而抢注域名的行为,这种抢注浪潮引起了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关注。国际社会力图制定统一的域名注册及争议解决政策,以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因此,从最早的美国公司NSI,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组织性质的ICANN,这当中,域名政策经历许多变化。了解这些变化以及现行的政策,对于目前如雨后春笋般的中国互联网事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欣 《中国律师》2008,(8):70-7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网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作为互联网特有的身份标识,域名的注册、使用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围绕域名抢注引发的各类法律纠纷不断见诸报端.显示出对域名注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域名本来只是连接到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地址,但由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域名已经获得了超出它本身的巨大的商誉价值。一些投机分子和不法之徒也乘机将他人商标,特别是驰名商标抢注为域名,并开口向商标权人漫天要价。那么,抢注域名行为究竟有没有侵犯商标权?应该如何适用法律?本文试加探讨,以求教于知识产权界的同仁。 一、抢注域名的含义和构成要件 所谓抢注域名,按照国际商标协会在1999年5月召开的关于解决域名抢注问题的会议上提出的定义,是指“出于从他人商标(商业标志)中牟利的恶意注册并出卖域名”的行为。这种行…  相似文献   

8.
中文域名注册与纠纷解决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域名,本是为方便计算机联网和网络通讯而设计的地址,然而,由于其便于记忆和使用的特点,在互联网不断发展并迅速商业化的背景下,其商业标识的作用愈加显著.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以及新闻媒体对国内外"域名抢注"等事件的宣传,使得无论商家还是个人用户都逐渐认识域名所具有的商业价值.2000年11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文域名数据库的正式开通,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来势凶猛的中文域名抢注风潮.在国外,全球最大的域名注册机构美国NSI正式开通中文域名注册服务以后,中文域名抢注的问题更为突出.其中不排除个别组织或个人通过抢注、盗用,在CNNIC和NSI中把他人的身份标志(包括企业名称、单位名称、商标、网站名称等)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期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各类域名纠纷的出现在所难免.由于我国原有法律不甚完善,再加上域名属于伴随互联网而生的新生事物,有关部门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经验不足,所以目前我国出台的关于中文域名注册和纠纷解决的有关规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对外开发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产品打入到国际市场。欣喜之余,我国企业的商标保护工作却令人担忧,据新华网北京2004年7月13日消息,目前我国内地已有15%的企业在海外申请注册商标时,发现商标已遭抢注。 面对商标被抢注的危险,国内企业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商标?一、预防:做好商标国际注册 我国企业要避免商标被跨国抢注的厄运,首要的工作是做好商标的跨国保护工作。企业在将产品打入到某个国家的市场前可以直接向该国商标管理机关申请商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知名商标在国际市场被抢注的成因及对策吴伟达近年来,中国的名牌在国际市场纷纷被国外商人抢先注册。如中国的芭蕾系列化妆品长期畅销日本、东南亚地区,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但由于商标没有及时在日本申请注册,被一外商以300美元的注册费抢先注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0年11月7日正式接受中文域名注册申请后短短数日,就有超过50万的中文域名进行了在线申请。由于目前中文域名注册程序上并不对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所以导致不少企业、单位或个人恶意将别人的企业名称、单位名称、著名商标和知名网站名称注册成自己的域名。据了解,熊猫、新百等千余家上市企业和知名机构的中文域名都已被别人抢注。  相似文献   

12.
虽然“中国的入网工作 ,总的是由国家管理的 ,不太容易出现大量‘抢注’ ;即使偶而出现了 ,在本国也较容易解决。”但是实践却表明 ,我国并非域名抢注者的禁地 :早在1996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络后不久 ,即发生了逾400余家中国知名工商企业的著名商标或企业名称在互联网络上被境外机构抢注的重大新闻事件 ,而近两年来 ,伴随着互联网络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域名”与“域名抢注”更是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然而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cn”下域名抢注案件的审理结果则揭示 :尽早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完善我…  相似文献   

13.
虽然诚如我国著名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先生所言:“中国的入网工作,总的是由国家管理的,不太容易出现大量‘抢注’;即使偶而出现了,在本国也较容易解决”(1)。但是实践却表明,我国并非域名抢注者的禁地:早在1996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络后不久,即发生了逾400余家中国知名工商企业的著名商标或企业名称在互联网络上被境外机构抢注的重大新闻事件(2),而近两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络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域名”与“域名抢注”更是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然而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cn”下域名抢注案件的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域名是指国际互联网数字地址的字母数字串。域名权是指域名持有人对其注册的域名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主要是专有使用权。域名权的取得必须经过特定程序,即必须经过注册申请并经注册服务机关初步审查核准,当申请成功后,申请人就成为该注册域名的持有人和管理人,域名权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域名抢注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域名最初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是因为出了一批“网上敲诈者”,它们把别人有名或比较有名的商标或商号大量注册为域名,再出价让权利人把这些域名“赎”回去。因特网上敲诈勒索的行为惹恼了不少商标或商号权人,引发了第一轮域名和知识产权的冲突。在我国,知名商标被抢注的事件已经频频发生。例如,两年前,一家香港公司在美国域名注册当局将“长虹”、“同仁堂”、“五粮液”、“红塔山”、“中华”。“青岛啤酒”、“海尔”等一大批知名商标在。om”之下注册为域名,并一再向被抢注的企业发信,表示愿意以不菲的价格将这些域名买还给它们。…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广角     
■国内简讯信息产业部启动域名注册规范整顿工作近来,由于非法注册不良域名,恶意抢注域名,采用炒作、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注册域名的活动日益猖獗,严重扰乱了我国域名注册服务秩序。日前,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域名注册服务规范整顿工作。活动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自查自纠。这一过程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将加强对CN和中文域名注册申请的审核,尽快建立日常预防监测机制、违规域名注册事后应急处置机制;对于已经注册的CN和中文域名,一旦发现违反《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  相似文献   

17.
郭建 《政府法制》2007,(21):23-25
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商标注册申请累计总量已达422万件,注册商标累计总量达249.9万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以名人姓名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越来越多,名字被他人频频抢注让名人们不堪其扰。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3月28日公布的2012年审议报告显示,该中心2012年接到的与互联网域名抢注纠纷有关的投诉比2011年增加4.5%。审议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2012年共接到2,884起投诉,涉及5,084个互联网域名的抢注纠纷,这一数据创下新高。报告称,该中心去年接到的域名纠纷投诉案例呈现多样性趋势,投诉方和受诉方来自120  相似文献   

19.
桂明 《法庭内外》2006,(4):15-17
互联网时代,浩瀚的网络世界,“www.bangdengxieye.com”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英文域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英文域名中“bangdeng”几个英文字母的拼写恰恰与国内一家著名企、世的注册商标雷同。域名是企业的网络“商标”,岂能任由他人染指!在紧急叫停未果后,这家企业高举讼旗,毅然决然将英文域名的注册者推上被告席。2005年12月12日,随着湖南省益阳市中级法院审判庭响起一声清脆的法槌,这起由抢注英文域名引发的商标侵权官司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浩瀚的网络世界, “www.bangdengxieye.com”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英文域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英文域名中“bangdeng”几个英文字母的拼写恰恰与国内一家著名企业的注册商标雷同。域名是企业的网络“商标”,岂能任由他人染指!在紧急叫停未果后,这家企业高举讼旗,毅然决定将英文域名的注册者推上被告席。2005 年12月23日,随着湖南省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响起一声清脆的法槌声, 这起全国首例由抢注英文域名引发的商标侵权官司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