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媒"。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智媒体已经成为常态,"硬"新闻拥有了"软"平台和环境。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硬"新闻"软"表达,更好地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与价值认同。"硬"新闻"软"表达,可以将碎片信息集成化,吸收核心信息,使之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将信息传播技术化,营造真实场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创新产品开发思维,彰显人文情怀;推动内容策划多元化,生动讲好人民大众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李涛 《长江论坛》2021,(4):60-64
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具有法律渊源"硬"、决定形式"硬"的制度优势,但运行现状"软"、规制内容"软"的问题导致其治理效能难以充分彰显.基于"硬"与"软"并存这个特征,既要认清重大事项决定权客观上的"软本来",又要将重大事项决定权纳入地方人大工作运行机制中,通过加强党委领导、人大三权支持、政府支持依托、公众参与等途径探索其"硬未来",推动重大事项决定权从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  相似文献   

3.
"软权力"是与"硬权力"相对的权力形态。作为权力存在的一种形态,软权力普遍存在于公私权力中,并对公私权力结构、行使、监督等产生直接影响。滥用软权力将损害公权力的公信力、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导致公权力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盛行潜规则和特权。相对于硬权力,人们对软权力的认识和监督还比较薄弱。要高度重视软权力滥用现象和软权力监督等问题,将软权力和硬权力都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4.
“软警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警力"主要指通过引导、吸引而非强制、威慑而促使公众自愿遵守社会法律规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能力。软警力概念的提出是长期警学理论探索和警务实践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国际上的流行,为软警力概念的提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软警力概念的提出为公安机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软警力理论能够赋予我们以新的战略眼光来审视硬警力,发展软警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硬警力是软警力的基础,软警力是硬警力的重要支撑,软警力与硬警力相互作用。应正确理解软警力的警民关系、警察形象、警政管理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5.
常见媒体报道:各地不断出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牛皮工程"、违反持续发展原则的"环境污染工程"、"重复建设工程"、从竣工那一天就开始亏损的"赔本工程"等等.究其原因,大多由于在立项之时,某个长官好大喜功,互相攀比,盲目决策所致.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贿赂,人们往往就想到钱、财、物方面的物质贿赂。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存在的贿赂——"精神贿赂"。所谓精神贿赂,是指那些惯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流,用花言巧语为领导抬轿子、戴高帽,以取得领导好感来谋取一已私利的行为。比起物质贿赂来,精神贿赂有着更广阔的天地,行动起来无痕无迹,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命力极强,保险系数极大,"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善用精神贿赂者与善用物质贿赂者抓住某些人贪财的弱点一样,抓住了人们爱听恭维话、顺耳话的弱点,揣其心理,观其颜色,见风使舵,不失时机地发射"糖衣炮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北宋时,宋真宗与大臣一起钓鱼,一直无鱼上钩,真宗渐渐不耐烦起来。丁谓在一旁看得明白,立即凑上前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  相似文献   

7.
理解王阳明心学"良知"二字是关键;理解"良知",区分硬知识和软知识是关键.弄清楚硬知识和软知识概念,"知行合一""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8.
新闻热词     
《时事报告》2007,(6):8-9
软规则 “规则”的内涵涵盖了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社会规则等多个层面,其中的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可以称之为“硬规则”,而社会规则中的道德规范则可以称之为“软规则”。所谓软规则,包括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等,是一种基于道德层面、文化层面,通过多年的文化积淀、文化传承而形成的共同文化取向。在法规、制度、标准等“硬规则”大规模形成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时代潮》2001,(19)
"雅贿"者,或糖衣裹着之贿,或处心积虑择机而贿,或投其所好择"嗜"而贿。诸如:"节日"贿赂、"婚丧嫁娶"贿赂、"慰问"贿赂、"玩牌"贿赂、"赞助"贿赂、"奖金"贿赂、"股份"贿赂、"赠藏"贿赂、"借款付息"贿赂、"招亲  相似文献   

10.
国际软法是"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应对了"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构建中的法律冲突,而国际软法渐进的生成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代国际法规则导向创制模式的弊端。与国际硬法相比,国际软法具有主体多元、表现形式多样、制定程序更为简易、更易取得实效等优点,这也是构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中重视国际软法的重要原因。国际软法的引领、补充和重构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中硬法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19.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