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今日中国论坛》这本时政杂志,发现了其中一些视角独特、言语犀利的文章。此后一段时间,我便经常关注贵刊,发现贵刊经常能抓住最新的动向,作出有前瞻性或颇具深度的报道,几乎是每一期杂志,都在印证和加深着我的这种印象。我记得,上一期的《今日中国论坛》就当下十分热门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作了专题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 作为一个关注贵刊的读者,拿到新一期杂志,我会习惯性地先看专题的主要内容。一本杂志花较大篇幅讨论一个话题,那么,这个话题理应有其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具有一定前瞻性,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等等。8月号的《今日中国论坛》,关注的是文化产业对经济转型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报道: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办刊质量,搞好杂志发行,扩大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于10月14-16日在北京怀柔航天会议中心举行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袁木、秘书长陈炎兵、《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社长薛启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正>《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作为一个忠实读者,在期盼中,拿到了今年第5期杂志,依然内容丰富,依然可见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心中感到很欣慰——选这本杂志作为自己日常的参考读物,没错。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愿与论坛交朋友时值今日才拜读了《今日中国论坛》第一期,一气读完,颇感受益,真有爱不释手之感。读者调查表我已填写寄回,同时写封短信,说几句真心话,以此感谢。我是一名从事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人员,是中共开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祖籍河南,父辈随刘邓大军解放云南,我也就扎根于云南边疆。我想订阅两份《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给宣传部的其他同事也看一看。愿我们以《今日中国论坛》为媒交个朋友。希望论坛越办越好!希望刊物办得更好我觉得贵刊栏目设定得不错,大都十分喜欢。只是希望文章的观点新颖些,文字应更精练,编排更活泼些,以吸引更多…  相似文献   

6.
时值今日才拜读了《今日中国论坛》第一期,一气读完,颇感受益,真有爱不释手之感。读者调查表我已填写寄回,同时写封短信,说几句真心话,以此感谢。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我是山西的一名普通读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阅读《今日中国论坛》,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在我的影响下,我儿子也喜欢上了咱们杂志,妻子却反对我们看杂志,意见不小,说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不好好复习老看杂志怎么行。儿子说看这本杂志对学习有益,不仅能开阔视野,说不定对政治考试有一定的帮助。妻子半信半疑。后来,儿子  相似文献   

8.
《今日中国论坛》2007,(6):60-63
为认真学习和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体系,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委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今日中国论坛》杂志  相似文献   

9.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在这瑞雪纷飞的日子里,今日中国论坛杂志伴随着“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诞生了。此时,中国龙正满载着2004年的辉煌,向新的一年飞驰!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国论坛》2005,(5):126-127
4月9日,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22家成员单位在京召开会议,对今日中国论坛杂志作了评介。现将发言内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严冬过后绽春蕾毛传书1984年第3期《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以多种文版发表了我的《求医记》。文章讲述我的妻子得了极为罕见的疾病,求医奔波达三年之久。其间被上海的一家大医院预诊为四脑室肿瘤,宣布为不治之症。在绝境中,多亏《中国建设》的一篇...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翻了几期最近的杂志,想谈谈"创新"这个话题。近段时间以来,创新好像是个很热的词,关注时事的人不难发现,各地都在创新社会管理,都声称自己在创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为群众的利益着想,解决了实际问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49年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参加了英文双月刊《中国建设》杂志创办全过程,历任《中国建设》办公室主任、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在《中国建设》(现称《今日中国》)杂志即将迎来60周年之际,自己所经历《中国建设》创办始末的点滴往事,——涌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要发展私人汽车吗?我为学校图书馆订阅了《今日中国》杂志。我们有一些学生正在学习中文,而且还经常去中国旅游,他们对你们的杂志很有兴趣。然而,当我读完1994年第4期的《中国人的轿车梦》一文时,我感到有些疑惑。这篇文章的观点是,私人汽车的存在,标...  相似文献   

15.
1997年2月5日,今日中国杂志社在北京集会,庆祝该刊45岁生日。1952年1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诞生刚刚两年多一点,一本以“社会主义建设为范围,以生活为内容”,报道新中国各方面情况的英文杂志《中国建设》(《今日中国》的前身),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刊物是在周恩来总理(1898-1976)倡议下,由中国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创办的。在长达29年中,她作为出版《中国律没》的中国福利会的主席,尽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许多全国性社会组织的重要领导职务,但她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本杂志,亲自制定了刊物的编辑方针,为…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各位编辑辛苦了,刚过完年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2011年第一期已经拜读过了,确实有些新年的气象,有些开年的意思。刚拿到手里时就觉得看上去与往常略微不同,细看之下发现封面覆了一层膜,一个小小的改变,立刻显得杂志崭新而光亮,连油墨的味道都似乎不同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外文出版事业50年爱泼斯坦《今日中国》名誉总编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在中国出版外文刊物最早最主要的机构___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有时也称中国对外出版集团)诞生态50周年。我们的《今日中国》杂志是由 孙中山夫...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正>《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阅读贵刊没几个月,算不上资深的读者,不过还是愿意跟编辑交流一下对杂志的看法。总的来说,我觉得《今日中国论坛》办得不错,不管是栏目设置还是文章的选择,编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为一本时政类杂志,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到时事动态,还能阅读到有深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3日~5日,《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今日中国论坛》编委会主任张晓林一行莅临三门峡参观考察。在结束行程前,他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0.
我从看《中国建设》起,经《现代中国》到《今日中国》,至今己20年,且已退休多年,可谓是个“老读者”了,谨以虔诚之心,对贵刊今年改版以来的六期刊物提出五条建议:一,要体现“今日”。刊名《今日中国》,顾名思义,所刊文章图片当以“今日”为准,并以此作为选用稿件的标准,但贵刊有的文章并非如此,如有篇旅游文章,纯是资料,无“今日”一字,它可以登在“地理知识”刊物上,而不宜登在贵刊。二,要体现“综合性”。贵刊是综合性杂志,虽不能各行业而面俱到,但对改革开放中新的经济形式如二资企业、私营企业和精神文明、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