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北京的街巷里时不时就能看到吱扭作响的独轮水车。推车人肩挎绳绊,两个木水槽分搭在车轮左右,上面架着两个木水箱。有人买水时水夫就用手拔去木水槽靠近槽底的水塞子,清亮的水柱便直戳水梢。这就是“水车子”送水的情景。“水车子”里的水是从“井窝子”里打上...  相似文献   

2.
艾迪 《党课》2006,(1):80-81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两个人结伴到山里去露营。一觉醒来,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看到什么了?”  相似文献   

3.
杂谈两则     
“尽量让读者满意” 题目打了引号,意在说明不是我说的。我只是个读者,如果有谁问起来,我当然有这个要求。但像我这样的人要求又有什么用呢?再说,说这话的人最好是作家。只有作家们这样认识到了,这话才能真正变成现实。所以,题目上的这句话,不仅要读者说,最好要作家们去说。 可现在没有几个作家这样说,尤其是在心里这样说。有人至多不过在嘴上说说而已,还有不少作家连嘴上也不这样说。这样做的结果,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文学期刊不好卖呀,多少作家写的小说散文进了废品站呀,更不用说一家又一家刊物没有去“尽量满足读者…  相似文献   

4.
遇到什么问题都说:这很正常。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说明了自己见多识广,又能说明别人少见多怪,从而确立自己的专家地位。例如有人问:“为什么中国足球,搞了这么多年改革,现在连伊拉克都踢不过?”你可以说:“这很正常,因为足球比赛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人问:“你为什么老是说这很正常?”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穷人,他每天给人挑水以换取一点食品,他总怕自己死后升不了天堂,于是就去问一个修士:“我死后能进天堂吗?为什么我的担子总那么沉重,是不是上帝要惩罚我?”修士说了一句他没听懂的话,他摇了摇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6.
“快来买啊,皮薄馅多的小笼包子……”每天清晨,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听到这样的“椒盐普通话”。如果有人问他们是哪里人时,他们会说:“我们是重庆开县人。”  相似文献   

7.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落水之后     
吴归和黄全一猛子扎下去就再也没有露出头来。他们是勿水中学的学生。 黄校长和吴书记是半个小时后听到噩耗的。“出了这种事,你看怎么办?”黄校长拍了拍淌汗的脑门儿问。“还能咋办,得赶紧向局里汇报,这种事谁能担得起。”吴书记绷着黑脸说。“咋报?如实报,你我挨批不算,定被撤职;就算不被撤职,日后学校工作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佛教在中国,就是这样,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  相似文献   

10.
古书《说苑》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惠子到梁国去当宰相,途中失足落水,幸为船老大所救。听他说要去当宰相,船老大问:“你落了水,一点办法也没有,怎么能当一国的宰相呢?”惠子答:“说到摇船、凫水,我的本领当然不如你;至于治理国家大事,你怎能和我比呢!”道理很简单。陆行莫如用车,水行莫如用舟;庖丁解牛用尖刀,厨师切菜用菜刀;江  相似文献   

11.
笑笑     
《党建文汇》2014,(4):62-62
在家吗 刚接一电话,那人张嘴就问:“哎,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不知道是谁还怕尴尬。于是我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  相似文献   

12.
寇士奇 《党课》2011,(18):65-65
一个古老的趣闻:三个人来到罗马,见到一位哲学家,问:“我们在这里能看到多少美景呢?”哲学家问他们:“你们要在这里停留多久?”第一个人是个年轻人,答:“几年。”哲学家说:“那么你可以看到罗马的一点美景。”第二个是个中年人,  相似文献   

13.
门里,门外     
有个脑筋急转弯是这样问的:"什么门打不开?"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答案不一而同。对孩子们来说,答案是脑门,或说是球门;对年轻人来说,他们会说是自由,或说是爱情;对中年人来说,可能说财富,也可能是权力;对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又一个靠意外发现的巨贪!7月16日,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受审。晏大彬的落马,不是因为群众举报,也不是地方纪委或检察机关从蛛丝马迹中查处的,而完全是源自一次水管漏水,因为晏大彬夫妻不在家,警察进屋维修厕所里的漏水管,结果意外发现被水浸泡烂了的8个纸箱里,竟然放有近千万元的钞票。  相似文献   

15.
感恩的心     
艾迪 《党课》2009,(3):104-105
有个故事,是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把心里最想说的话用两个字表达出来。第一年的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相似文献   

16.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日,孩子坐在阳台上,呆呆地凝望着天空。不知过了多久,他回过头来问我:"爸,天上有水吗?""天是‘空’的,怎么能装得下水呢?"我随口答道。"天下雨时,那雨不是从天上来的吗?天上没水,怎么可能下雨呢?"孩子对我的回答提出了疑问。"雨是云化作而来的。"我对孩子说。"爸,我明白了,云是天上的水!"孩子兴奋地说道。云是天上的水──天上没有河床,水却能在天上流淌;水没有翅膀,却能在天上飞翔。  相似文献   

18.
解疑释惑     
《军队党的生活》2011,(1):45-45
某部排长问:“我们经常这样讲,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依靠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开展工作。什么是基层党支部?有人说,党支部就是支委会。这样理解正确吗?”  相似文献   

19.
22、风趣而真诚的爸爸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爸爸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战士们在一起,与他们接触,和他们谈话拉家常。他一会儿问这个战士是什么地方的人,一会儿问那个战士是什么时候参加队伍的,再问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和战士们说得贴心、打得火热。因为爸爸那时常爱穿便服,人们都觉得爸爸随和,有的战士看爸爸身材高大、魁梧、有力气,又不认识他,便认为爸爸是个老百姓,是个民伫。一次行军,他走在战士们中间,有一个战士走累了,就对爸爸说:“你帮我扛会儿枪吧”爸爸冲他笑笑答应了。把战…  相似文献   

20.
我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今天来参加“三问”讨论,首先想到的是形象问题。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形象问题。特别是社会导向式人物——党员干部的形象很重要,一旦败坏,就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眼下,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例如,某干部来到民间,老百姓第一联想就是猜此人一定住好几套房子,坐着很高级的轿车,家里有若干万元存款,打个电话就能捞到一笔又一笔的油水,说其不搞贪污腐败简直如闻神话。你说这样的形象可怕不可怕?又如,某个人申请入党,申请书上使用的语言自然是“庄严神圣”的。但用老百姓的话翻译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