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墨宁 《南风窗》2014,(13):51-53
<正>1978年的世界杯被认为是中国球迷的启蒙时刻。而1999年的"渝沈之战",让一些球迷开始明白,足球是一个游戏,中国足球若不按规则玩,就不可能出线。"中国足球太臭,从来不看,我只看世界杯。"球迷赵京语带嘲讽地模仿他身边的这么一类人。他说,这句话是伪球迷的标志,世界杯现在更像是伪球迷的节日,像他这样的真正的球迷,对待世界杯的态度更像是隔岸观  相似文献   

2.
朱院生 《法制博览》2011,(18):47-47
那一天,和夫君因为一点儿小事生气。刚好那天他要出差,看着他一个人忙忙碌碌地收拾行李,我只是自顾自地看电视。我一向是逞强逞惯了。电视里正放着一部家庭生活连续剧。故事里的夫妻也是忽而缠绵缱绻,忽而横眉冷对一这天,男人带一位朋友回家,一进门就挨了女人一顿恶吵,男人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平静地为朋友倒水泡茶。  相似文献   

3.
正职工困惑:我觉得自己过得好累,总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一句评价,就可以影响我一整天的心情。比如我买了件新衣服,本来超级喜欢,兴高采烈地穿去上班,可同事的一句"不太好看",立刻就能让我的心情沉到谷底,自己还偷偷地跑去照镜子,结果是越看越觉得难看,后悔自己为什么要买它,恨不得马上脱掉。有时候我意识到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去在意。我该怎样帮助自己,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脸相     
鲁迅 《法制博览》2011,(7):12-13
大约人们一遇到不大看惯的东西,总不免以为他古怪。我还记得初看见西洋人的时候,就觉得他脸太白,头发太黄,眼珠太淡,鼻梁太高。虽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理由来,但总而言之:相貌不应该如此。至于对于中国人的脸,是毫无异议;即使有好丑之别,然而都不错的。:,  相似文献   

5.
朱德赢 《法制博览》2008,(10):12-13
当人顺着他本能的时候,他活着很安定,很快乐。 我从小是一个自闭的孩子,不爱和人说话,就一直在和虫玩。觉得很安全。到了一定年龄,虫没法满足我的观察欲望了,我开始观察人,常常走在巷子,看见一个公务员样子的男人,我就想上前去打他一巴掌,看他会如何?  相似文献   

6.
邓笛 《法制博览》2008,(20):32-33
一群孩子看一张家庭合照。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的肤色和其他家庭成员不一样。于是,看照片的孩子中有人说,这个男孩一定是这家人收养的。“什么是收养?”另一个孩子问。“我知道,”一个女孩抢着说,“我就是收养的。收养就是,你不是被妈姆际在肚子里,而是怀在妈妈的心里面。”  相似文献   

7.
女儿小美最近从小朋友那里学来一句口头禅——"不公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便活学活用,随时放之于生活中.比如见到爸爸拿着手机在玩游戏,而她在做作业,她会大喊不公平;见到妈妈在喝豆浆而她必须喝牛奶,她会大叫不公平;见到外婆在看相亲节目,而她不能看少儿节目,她也会大叫不公平.总之一句话,只要不符合她心意的事情,她都会大叫不公平. 老实说,对孩子的公平意识,我是很在意的.但是,如何让她懂得什么是公平,使她不至于成为一个把"不公平"当口头禅,并最终成为一个很"愤"的人.我一直认为,很多人过得不快乐,与心里随时都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状态有关.于是,我决定和她聊聊关于公平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怨自己     
鲁迅的母亲说鲁迅“实在是气极了才骂人的”。我不知道鲁迅骂完人之后会不会后悔?也许不会.他临死前仍是坚称“一个都不宽恕”。而我骂完人之后经常很后悔。前几天写了一篇骂余秋雨的文章,现在看来觉得真是无聊。我为什么要骂他呢?是因为晚饭后犯懒。没出去散步,而是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就看到了他,就想起要骂一骂他。这种文章能有什么好效果吗?  相似文献   

9.
文艺与木匠     
老舍 《法制博览》2011,(7):10-10
一位木匠的态度,据我看:(一)要作个好木匠;(二)虽然自己已成为好木匠,可是绝不轻看皮匠、鞋匠、泥水匠,和一切的匠。此态度适用于木匠,也适用于文艺写家。我想,一位写家既已成为写家,就该不管怎么苦,工作怎样繁重,还要继续努力,以期成为好的写家,更好的写家,最好的写家。同时,他须认清:一个写家既不能兼作木匠、瓦匠,他便该承认五行八作的地位与价值,不该把自己视为至高无上,而把别人踩在脚底下。  相似文献   

10.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