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闻名遐迩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经成了哈尔滨这座音乐名城的名片.对"哈夏",我有一种不解的情思.这种情思如同陈年老酒,愈久香愈浓,愈久味愈烈. 困难时期催生"哈夏" 1961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中最困难的一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那时我是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5月,市委提出"现在经济生活比较困难,精神生活要搞得丰富一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1995年,年轻靓丽的马朝芳走进了新疆芳婷针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棉纺厂细纱车间,成为细纱工段一名落纱工,一干就是14个年头.她勤学苦练、团结同事、一丝不苟,成为落纱组里的佼佼者,在1996年至2004年公司每年一届的青工操作运动会上曾3次获得"能手"称号,6次获得"标兵"称号.由于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个人取得的成绩,2004年6月被分厂任命为细纱值班长.在担任班长的4年中,带领全班取得了许多荣誉,2005年在公司开展的"大干百天"的劳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06年、2007年开展的"质量月"、"首季开门红"、"大干百天"的竞赛中均获得第一名;2007年她所在的班组被评为师级"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3.
春回大地,情满神州.   2月1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  相似文献   

4.
"一村一品"的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今年已是78岁高龄.他是日本大分县人,194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通产省工作.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1975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任大分县知事至今.在家乡任职期间,他倡导并推行"一村一品"运动.  相似文献   

5.
彭奇伟  晏青 《当代贵州》2009,(13):25-27
"高考真苦"的感叹余音犹在, "就业真难"的抱怨已席卷而来. 2009年,对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更是特殊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陈廷一 《党史博采》2004,(10):12-17
久违了,中央一号文件! 穿越时空,寻找记忆,人们不会忘记: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忆当初,在"文革"废墟上起步的中国,万木凋零,百事待兴.在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大改革中,党中央高瞻远瞩,把改革的突破口,毅然决然选在了拥有八亿人口的农村.连续五年、连续5个中央一号"箭令",激发了亿万农民联产承包种田的积极性,开创了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的新局面.几千年温饱不保的中国农民,在历史的瞬间,越过了贫困,从温饱线上逐渐向小康迈进.农村的飞越,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从此,中央"一号文件"功成名就,永垂史册.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发出的第五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对全省"三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国很多地区遭遇大暴雨.暴雨的等级,媒体援引官方的说法:有"50年一遇"、"百年一遇"、"200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  相似文献   

9.
一 2001年,是理论武装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标志性的一年.这是因为,从江总书记在广东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一年多来,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全党从中央做起,领导干部带头,兴起了一个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而且这一热潮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春风吹拂:"六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当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拂中华大地的时候,我国迎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六五"计划的实施时间是1981年到1985年,这一时期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根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从1980年开始,山西编制"六五"计划.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日标后,山西对"六五"计划又进行了修订.1983年4月,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11.
陈立夫向蒋介石建议将"云南王"赶出云南 提及昆明"一二·一"惨案,事情得从"云南王"龙云说起. 龙云系云南人,1887年生于昭通一个彝族家庭.1927年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同年8月代理云南省主席.次年1月,蒋介石又指定龙云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1929年秋,龙云统一云南,成为"云南王".  相似文献   

12.
陕西是我国最早推广"一村一品"的省份之一.2002年,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随国家领导人曾庆红出访日本时,签署了引入"一村一品"理念到陕西实践的协议.两年后,国际"一村一品"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有力地推动了陕西"一村一品"的发展.到目前为止,陕西已有1000多个村走上了"一村一品"的专业化之路,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优产品和知名品牌,这些村的农民收入有70%来自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最高的达到8000元,基本实现了强村富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对于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了持续的、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斗争,比较集中的有四次:1967年的"二月抗争";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思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以及1976年的"四五"运动.这四次抗争均有可能成为结束内乱的契机,但均未完成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使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毛泽东主观方面的原因争历史的客观原因,特别是竞争国家领导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作粗浅分析.科学地总结"四次抗争"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国当前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助于社会主艾政治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一书指出,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浪费情况触目惊心.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2006年7月25日<新华日报>)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人才使用情况,被一些专家称之为"高学历运动".这一"运动"在全国催热了一波"人才高消费"狂澜.  相似文献   

15.
金鸡报晓,天府春来早.正值完成"十五"计划最后一年的2005年年初,四川迎来了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去年,中央1号文件使得"三农"问题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时隔一年,随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人们对于"三农"关注的热度有增无减.省长张中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划今年要办的10件实事中,有5件与"三农"直接挂钩,足见"三农"问题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视线焦点……  相似文献   

16.
陈立夫向蒋介石建议将"云南王"赶出云南 提及昆明"一二·一"惨案,事情得从"云南王"龙云说起. 龙云系云南人,1887年生于昭通一个彝族家庭.1927年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同年8月代理云南省主席.次年1月,蒋介石又指定龙云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1929年秋,龙云统一云南,成为"云南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夏天,我调到光明村任支部书记.光明村是一个既不靠主干公路,也不邻集镇的偏僻山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比较贫困.所有这些,都无法与"光明"这个词联系起来.通过调查,我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创先进"的工作目标开展全村工作.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到2009年初夏,贵州在历时8年的攻坚实践中,党政重视,制度保障,补齐"短板"……一个个故事感天动地 ,一条条措施迅速落实,一项项实绩跃然而出.8年时间实现 "两基 "的县由 32 个增加到 88个,"两基"人口覆盖率由35%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19.
比毛泽东年长九岁的董必武与参加"一大"的许多早期革命者经历不同--他是一位前清秀才.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董必武这位秀才历经数十年征程,终于成就了革命伟业.  相似文献   

20.
农五师八十六团十三连一线职工党员丁武奎,2010年种植的74.7亩棉花喜获丰收,总产籽棉34吨,平均亩产籽棉456公斤.2010年除去生产成本,纯收入达到了22万元.这些年,丁武奎通过科学种田,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他是连队的"一面红旗",是大伙信服的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他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和汗水,播种希望,耕耘人生.2003年以来,丁武奎连续7年被团评为"植棉能手",多次被团评为"致富明星"、"先进生产者"、"五好家庭"等多种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