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怀钧 《黄埔》2007,(4):40-41
九分校原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苏干部训练班,始建于1938年,先后毕业三期学生,即十六、十七、十八期。在十八期之前培训毕业的还有一至六期军官学员队、军士教导队等。1942年10月30日,十八期毕业时,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命令,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因苏北形势转变,十八期学生毕业后也就停办了。  相似文献   

2.
张子忠     
《黄埔》2012,(5):15
张子忠,男,1924年2月出生,88岁,山东人,民革成员。1939年底考入黄埔军校十七期。1942年4月毕业,经过实习后调任军校十九期少尉班长,中尉、上尉区队副,在滇边特别游击区参谋工作半年,后任军校二十期、二十一期上尉区队长助教等职。1947年调北平第一  相似文献   

3.
正武冈分校原称武汉分校,初创于1927年,旋即停办,继于1929年复行成立,至1932年归并南京本校。1936年1月,复由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钱大钧为分校教育长。1938年春由湖北武昌迁往湖南邵阳,后迁武冈,再迁湖南会同。分校学生由第十四期开学(1938年2月)起,至十八期毕业(1944年3月28日)止,共计训练11个总队(第十四期第五总队;第十五期第八总队;第十六期第八、十九总队;第十七期第六、七、廿一、廿七总队;第十八期第七、十二、十三总队),毕业学生13804人。另设战术研究班、军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军官高等教  相似文献   

4.
赵桂生     
《黄埔》2012,(5):33
赵桂生,1927年8月23日出生,85岁,山西榆次人。1947年在北平考入成都陆军官校二十二期辎重兵中队,毕业后到国民党七十二军辎重营任排长。1950年初在北京考入华北革命大学二部学习,同年11月毕业后分配到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  相似文献   

5.
李军辉     
《黄埔》2012,(5):44
李军辉,男,1927年出生,85岁,四川泸州人。1943年考入陆军官校二十一期,后分配到机械化学校七期深造,1945年冬毕业,任内蒙古独立战车连三排排长。因护送三名进  相似文献   

6.
周强 《黄埔》2011,(2):23
贺明哲,男,生于1909年1月16日,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八期。抗日战争中曾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南昌外围战等战役,后参加国民党在桂林举办的第一期参谋训练班,毕业后被派到四川中央军校军官高等教育班任参谋教官兼队长。抗战胜利后,贺明哲同学担任四川宜宾团区(军分区)参谋长,1949年9月任新一军少将副军长兼前进指挥部指挥官,1950年8月投诚。  相似文献   

7.
王岗     
《黄埔》2012,(5):17
王岗,男,1925年1月17日出生,87岁,河南淅川县西坪镇人。1943年毕业于西安黄埔军校七分校十八期步科。在校用名王景煦。1943年又改入军训部西北语专英文系1945年提前毕业,被分配华北十六军九十四师任排长、副官连附、工兵作战指挥官。1948年,任  相似文献   

8.
何轶伦     
《黄埔》2012,(5):45
何轶伦,男,1922年9月13日出生,90岁,湖北天门人。1942年8月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八期战车(装甲)科,毕业后留校任少尉助教。1943年秋派住印度(飞越驼峰)兰姆加学习美式装备并驻印军战车第三营中尉组长。1945年春随军回国,抗战胜利后调联  相似文献   

9.
张子良     
《黄埔》2012,(5):22
张子良,男,1928年4月出生,84岁,陕西三原人,副译审,致公党党员、中共党员。1944年12月从西安考入陆军官校,接受军事训练。1947年9月毕业于陆军官校二十一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傅作义部队。1948年12月,北平和平解放接受改编1949年4月被分配到北京大兴县龙门庄村小学任教。经西安西  相似文献   

10.
谭安利 《黄埔》2011,(5):42-44
我的母亲谭珊英与黄静汶于1926年11月一同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黄埔军校第六期),成为亲密战友。大革命失败后,武汉军校女生队提前毕业,母亲返回长沙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继续就读,1929年冬毕业。1930年春,母亲曾在上海与黄静汶见面,此后相互失去了联系。  相似文献   

11.
黄埔伉俪     
正南京城里有一对黄埔夫妇,丈夫陈世勋,出生于191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3期;妻子何静芳,出生于191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5期。他们的故事,见证了那一段惊天动地的抗战岁月。一陈世勋出生于安徽定远县。其祖父是清朝贡生,是省内有名的儒商。到了陈世勋的父亲主持家政时,家业衰败,家里只剩下两幢瓦房。陈世勋小的时候,家  相似文献   

12.
戴泽厚     
《黄埔》2012,(5):11
戴泽厚,男,1916年11月出生,96岁,安徽寿县人。1937年在安徽省立大学中国文学系读2年后到广州,考入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十五期第七总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在十七期第五总队第五中队任少尉区队副。在与日  相似文献   

13.
陈予欢 《黄埔》2014,(6):97-100
正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宣言,正式对日宣战。7月26日,命令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本校向西迁移。8月,第11期第1总队在南京城郊灵谷寺毕业。9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撰写"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1期第2总队同学录序"。9月,第11期第九总队在江西九江毕业。10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奉命改为第2分校。11月15日,改组洛阳分校  相似文献   

14.
杨乃定,1920年12月19日生,云南大理人,黄埔军校十四期炮科毕业,现为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其担任在昆十四期同学联络员工作已二十多年,是省黄埔同学会做联络  相似文献   

15.
赵彦行 《传承》2013,(12):151-152
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设施最先进的军事学校,也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和军事学术机关,是近代培养军事人才的荟萃之地。陆军大学从1906年创建至1949年大陆解放,相继迁址于北京、南京、遵义、重庆、黄埔。正则班23期,毕业2438人;特别班8期,毕业1018人;将官班甲乙两级,毕业657人。正则班学制三年,特别班学制两年,将官班培训3至6个月。正则班学生要经初、复试两次考试,特别班一般从中校至将军中保送入学,将官班主要是高级将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齐海鸥 《黄埔》2013,(1):63-63
父亲齐树声于1912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因病于2001年4月去逝,享年89岁。他自幼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初中,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1937年高中毕业。抗战爆发,为报效祖国,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十五期,1938年毕业。1944年随国民党部队进疆,1949年10月随陶峙岳将军在南疆光荣起义。  相似文献   

17.
申毓善     
《黄埔》2012,(5):35
申毓善,男,1926年2月23日出生,86岁,北京人。1948年11月初考入成都陆军官校二十三期骑兵科。1949年12月毕业并在郫县起义,转到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  相似文献   

18.
王身璋 《黄埔》2007,(3):15-15
黄埔军校对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青年人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由于爱国心切,我高中毕业后,便报考了成都黄埔军校二十三期。通过入伍生及辎重兵特科训练后,我提前于1949年12月毕业。当时,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大西南进军,中共地下工作者加紧做黄埔军校的策反工作,从而使我们二十三期的学生于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郫县光荣起义,从此获得新生,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9.
赵振英     
《黄埔》2012,(5):10
赵振英,男,1917年出生,95岁,北京通州人。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十四期十总队。毕业后曾任国民党五十四军排、连、营长,国民党新六军十四师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42年在广西桂林陆军大学参谋班六期学习。1945年9月9日以少校营长军衔,带领全营官兵负责南  相似文献   

20.
忆抗战     
1939年3月,我从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了。毕业那天,蒋校长郑重地对我们说:"你们今天毕业了,不是叫你们出去当官的,是要你们去死的。"大家听到校长的讲话后,热血沸腾,人人都要求学校将自己分配到最前线去抗日杀敌,保卫祖国。我们16个同学分到了驻山西太行山的九十三军,军长刘戡,他命我们下连以后和老兵干部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