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五要素     
现代青年人讲究“感觉”,崇尚“直觉”,追求爱情时高唱着“跟着感觉走”,“让我一次爱个够”。他们觉得爱情是不需要理性的,有了理性,爱就不纯洁了。似乎爱情也不应该有理性,有了理性,爱情就不热烈了。爱就要爱个迷迷糊糊,爱就要爱个天翻地覆,爱就要爱个撕心裂肺,爱就要爱个感天动地……。事实上,爱情这种似乎是不可捉摸地发生在异性间的情感,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理念基础上的,只不过有时当事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基础的存在罢了。这就是为什么青年男女在面对“弱水三千”时,“只取一瓢饮之”的原因。而且爱情也不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短…  相似文献   

2.
山峰 《今日广西》2010,(10):46-47
爱情是永恒的,卑劣的欲望并不是爱情。近来相亲节目的风行以及近日广电总局对其做出的整顿,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之所以风行,来自人们对爱情始终怀有的美好向往;之所以整顿,则因为一些节目往往以爱情之“诚”的名义,搭建充斥低俗欲望的“非诚”秀场。  相似文献   

3.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虽是戏谑之语,但也不难看出爱情在婚姻中的处境。婚姻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它也有可以学习与改变的空间。因此,近年来美国中学里兴起了“婚姻教育”的风潮。...  相似文献   

4.
李俊儒 《今日广西》2007,(24):24-27
有一样东西已经流行很久,这就是上网。和上网一样流行的就是“网恋”。随着社会的变迁,寻求爱情的成本与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高,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又害怕爱情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产生了新的矛盾。随着网络的普及,由于网络与爱情之间的某种契合度,人们发现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同时满足对爱以及安全感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性爱     
谁为爱情作证? “爱情”的存亡,在婚姻法中该怎样判断,这的确是一大难点。 当代男女对婚姻的期待更多的是夫妻感情。男女双方以感情为结婚的基础,又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理由,“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句恩格斯的名言,被广为引用,这些都表明,时代进步了,婚姻观念确实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在婚姻法修改中,人们争论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便是所谓“第三者”、“婚外情”问题。一些当初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其中一方后来又与另一异性产生了新的“爱情”,于是就单方宣布前一次爱情“破裂”,好以第二次爱情取而代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16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七夕节,盛大的“宁波-台湾梁祝爱情旅游节”在台湾隆重举办。在持续8天的活动期间,来自宁波的20对新人和台湾的36对新人,通过日月潭畔共植爱情树、阿里由上同乘幸福列车以及髓顶台湾101大厦等活动,成为爱情节上最耀眼“主角”,许下了终生的幸福约定。  相似文献   

7.
图说宝岛     
《台声》2011,(9):6-9
七夕嘉年华 浪漫在台南 8月6日,“Hello!爱情城市——2011台南七夕嘉年华”盛大登场,其中台南火车站前长着翅膀的大爱心“爱情种子”,成为今年七夕活动的醒目亮点。  相似文献   

8.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叫“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不安”的身影。向心仪的女孩献上一束玫瑰、一盒巧克力或一瓶香水,成了追逐爱情的男孩们的“必修课”。那些“狡黠”的商人们,也抓住机遇试图大发“爱情财”:春节还未过去时,就蠢蠢欲动地炒作起“情人节”题材了。  相似文献   

9.
冷眼与热心     
台湾作家“七等生”在一篇访谈里说到自己平生信条,概括为:冷眼看缤纷世界,热心渡灰色人生。且不论世界是否够缤纷,人生是否不长青青草只有灰蒙蒙,仅“冷眼”与“热心”对举就颇耐人寻味。年轻的一代甚至用不着什么冷的眼就身经目睹着社会人际的种种不入眼。这些东西影响着热心的辐射,影响着他们合理价值判断的形成。比如:“爱之病”——中国的爱情正在生病。伴随爱情发生率的剧增,爱情的保真度和寿命却在降低:谁敢保证你的白马王子不是登徒子或陈世美?你的女朋友出国不是“肉包子打洋狗”?睡在专刊/做人为人处世篇你身边的不是…  相似文献   

10.
爱情教育是我国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空白,一直到2004年,上海在试行的初三语文新教材中设置了“爱情单元”,爱情教育在我国才算真正开始。对于初中阶段学校教育应不应该引入爱情教育,引入爱情教育后会产生或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引发很大的争论。评定争论双方价值对错,只有经过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的对象性反思,才能对爱情教育进行一种公正的社会评价和理性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1.
张翠爱 《前沿》2008,(12):191-194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以家为坐标原点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和谐的感情为体闲的内容之一。笔者拟从对陶渊明诗文以及宋词中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爱情意蕴的探微中去体验亲情友情爱情给予人身心自由愉悦的休闲。亲情友情爱情这些“闲”情荡涤诗人词人及世人的心,使人可以获得片刻或长久的心闲自适。通过文中抒写“闲”情的诗文词作,我们不仅可以透视且懂得陶渊明及宋代词人何以能快乐悠闲的生活,而且还可以从中体悟到身心愉悦的休闲生活的生命韵味。  相似文献   

12.
阅读林觉民     
廖华玲 《广东民政》2011,(11):54-5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24岁时写下的《自由与爱情》。两年后,裴多菲在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用生命与爱情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又过了62年,裴多菲“灵魂附体”在革命党人林觉民身上,同样24岁的他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与妻书》。三天后,林觉民在战斗中受伤被捕,最后被清廷杀害,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土家人民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特别是唱山歌最为出名,素有“歌的海洋”之誉。在土家山歌中,情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健康的爱情观。歌中有他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有他们选择爱人的条件和标准,有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方法,有他们对忠一不二纯真爱情的赞美。土家族情歌自始至终展现着土家男女青年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一、自由观恋爱应该是自由的,不受别人左右,由恋爱者双方自由决定。土家男女青年正是为了保持这种爱情的价值,才在木叶和山歌声中选择伴侣。这种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预言》一诗与何其芳的一些其他创作联系起来,探寻了它所蕴含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爱情的美在于爱情的镜花水月式的张力形式当中;其次,探究了《预言》所蕴含的哲理与其真实经历的关系;再次,从空莹、澄澈意境的渗入、镜花水月式的“姿态”美的表现,爱情的“苦味的甜蜜”的复合感受三方面分析了“镜花水月”式的审美选择所产生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5.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6,(11):46-48
<正>狗年旺双春,为了取个好意头,今年又是一个结婚高潮年,“三八”、“五一”节结婚的新人不在少数。除了忙着买房、装修和婚宴,许多年轻人也没忘记为将来的小家庭安排保障计划。新人们最着急的,莫过于如何为爱的双方、为他们的爱情一起上个保险。事实上,国内市场上也适时地推出了一些“爱情保险”。“爱情保险”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保障爱情的呢?  相似文献   

16.
在地址栏里,输入wedding.5zi.cn,跳出了一个玫瑰红浪漫基调的网站——“五子与育林的结婚网”。这是一对历经14年爱情长跑终成眷属的新人,为自己开通的一大本网络版“结婚纪念册”。  相似文献   

17.
“费翔”邂逅了“特别漂亮的常州姑娘”谈何易。10年前,颇有几分费翔神韵的台湾帅小伙张坤男来到常州,开创了“罗麦”食品,“口感细腻,有弹性,有嚼劲,愈吃愈香,很清爽,够Q”是张坤男对“罗麦”食品的完美追求,而品味他与谈何易的爱情.亦有同样的感受:有嚼劲,够Q……  相似文献   

18.
刘辉,比较文学硕士,电视台记者。“一个理想的丈夫。”是的.这就是我对成功的看法。在许多女人的心中,她的向往与憧憬无非是爱情。  相似文献   

19.
李记 《协商论坛》2010,(1):58-58
回首2009,人们会想起许多“大人物”和名人,还会想起那些“小人物”王帅、孙中界、张海超……但是,和这些“小人物”助推了社会进步不同,站在他们背后的,还有千千万万为生存、为爱情、为责任而默默工作和生活的“小人物”。他们同样值得关注、值得喝彩。  相似文献   

20.
李茜 《求索》2014,(3):135-139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具有反战和爱情双重主题的小说。亨利和凯瑟琳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战争的丑陋和对爱情理想的摧残。面对历史、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无法逆转的命运,人们应该克服恐惧和焦虑,以“弗兰克式”的态度直面困境,挖掘生存的意义,完成生命所赋予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