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网络的出现,为学生们获得资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其广泛的传播性,校园网络也成为威力很大的犯罪工具。在台湾,大学生们利用网络贩卖性药、兜售淫秽影碟和尝试“一夜性”等话题时有可闻。最近,校园里又出现了一股网络色情复仇的风潮。在学校两性关系逐渐开...  相似文献   

2.
赵辉 《台声》2010,(2):42-57
郭书瑶,台湾台北人。自2009年1月,正式接任台湾游戏收视冠军节目《数位游戏王》的主持,此后随着台湾网络在线游戏《杀online》广告的热播,广告中郭书瑶用其可爱童音大声喊出广告词“杀很大”而红遍网络,而这旬“杀很大”旋即成为台湾大街小巷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3.
苏美岩 《前沿》2013,(18):43-44
在大学生持续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网络媒介的影响在持续深入,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主渠道,介入政治生活的主途经,行使政治权利的新阵地,反映大学生政治信任的晴雨表,网络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大学生应理性地运用网络参与政治,形成健全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工具。通过开展网络人际关系现状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掌握良好的网络人际沟通和互动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BBS:中国公共领域的曙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哈贝马斯是二十世纪为数不多的思想大家之一,在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这在当时(这部著作最早源自作者发表于1961年的教授资格论文)虽然反响不大,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苏东事变之后,却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公共领域”的热潮。联想到当今世界的另一热门话题Internet,特别是具有互动能力的网上论坛BBS,笔者不由得将“公共领域”与BBS联系起来,并产生这样一个想法:BBS是否就是现代意义上一种新形式的公共领域?在当代中国它的意义和特点何在?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6.
张法  赵勇 《青年论坛》2008,(2):66-68
网络文化的普及,使大学生成为网络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根据网络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种种影响和引发影响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若干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付国锋  许文胜  郎君立 《传承》2013,(11):64-65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消极参与、狭隘参与以及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和从众性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1,(6):27-27
齐杏发在《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调查发现,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时事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差异较大,部分非常积极,相对消极的亦占相当比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具有较高的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出于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消极参与、狭隘参与以及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和从众性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然而,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网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与网络有着频繁接触的大学生必然要受到其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但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如何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和网络通信的跨越式发展,网络社交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自我、满足需要的新交往形态。网络社交在满足大学生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的认知局限、弱化了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消解了大学生的交往理性。其中,社交欲望和个性需求的虚假满足、交往关系和主体形象的网络依附、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的需要牵制,是大学生网络社交危机的泛起成因。为此,加强规约和监管、强化引领和驱动,以及激发自我觉醒和调适,可助推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和现实交往中实现“虚实和谐”,建构“全面发展”的自我。  相似文献   

13.
武静 《前沿》2013,(17):116-117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针对大学生各种网络道德问题,本文以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为抓手,探讨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路径选择,以自律为基础,提升自我道德人格;以学校为平台,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以社会环境净化为引领,加强网络监管机制。从而使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工具,树立科学网络观,成为驾驭网络世界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大学生轻生现象正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途径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借鉴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对加强大陆高校的生命教育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卫铁民  陈健兴 《台声》2004,(11):50-50
台湾高校录取率近九成,大学生素质不但引发教育专家感慨,大学生自己都觉得很逊,并自认竞争力不如大陆大学生。 台湾人力银行 14 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台湾的在校生 ( 包括高中职、大学、研究所 ),有 91% 觉得岛内大学生素质低;且七成九的在校生认为,台湾的大学生比不上大陆的大学生。由于进入全球化时代,台湾年轻人与大陆年轻人的竞争日益明显。调查显示,台湾的在校生只有 8% 认为自己比大陆年轻人强,有 12% 觉得差不多,高达79% 的大学生觉得大陆大学生竞争力比台湾强。 台湾在校生对岛内大学生们的素质评分只有 55.4 分。因此,多数学生都有…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区:传统社区概念的拓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扩展和广泛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上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虚拟社区 ,就是这样的空间之一。所谓虚拟社区 ,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在互联网上形成的 ,由相互间联系相对密切的人们所组成的虚拟生活共同体。虚拟社区由BBS (BulletinBoardSystem ,即电子公告牌 )发展而来。BBS是通过电脑来传播和取得信息的公告牌。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 ,借助于国际互联网 ,都可以用电脑向BBS发送自己的公告 (帖子 )。在BBS基础上建立的虚拟社区 ,以共同的兴趣和利益为纽带 ,把身处不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高校校园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情感、品质、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当中当前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负面认识问题,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虚拟性更加助长了他们不良思想的滋生与发展。因此,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者要迅速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将国防教育工作网络化,开创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复杂性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应采用师生换位、心理咨询、网语说教、舆论引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学术阐释路径,近年来逐渐成为国际性学术热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社会资本的缺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资本的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等视角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当然,社会资本的滥用对大学生就业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互联网日新月异,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e世代”以特立独行的个性,标新立异的风格引起台湾学术界、教育界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