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分居方便面市场龙头的统一与顶新集团4月27日宣布,双方将携手合作,由统一斥资新台币40至50亿元,买下顶新集团旗下顶益公司33.14%的股权,此一合作案将在近日敲定。这是两岸台商旨宗大型并购案。 顶新集团以“康师傅方便面”写下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传奇佳话,一夜之间“康师傅”在大陆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
文新 《两岸关系》2003,(2):34-35
在大陆,吃过“康师傅” 方便面的人数以亿计, 而岛内民众一直无缘品尝康师傅的滋味。2002年12月2日,顶新集团正式宣布,本月起康师傅碗面产品将以16元新台币的超低价格率先在台湾上市,这对“但闻其声,未尝其味”的岛内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但对于岛内众多方便面厂家来说,  相似文献   

3.
如今一提起“康师傅”,大伙立刻会联想到他那笑容可掬,憨态十足的模样,“康师傅”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确有其过人之处。 “康师傅”的诞生 1992年8月,顶新国际集团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的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所生产的“康师傅”方便面一经面市便以其优异的质量,物有所值的价格,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方便面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公司所在的顶新国际集团创立于1958年,由魏氏兄弟的父亲魏和德在台湾创立,专门从事食用和工业用油品的营销业务。 1988年4月,魏氏兄弟排行老四的魏应行来大陆考察,看  相似文献   

4.
1992年,台湾的旺旺集团在大陆投放了第一支广告,“徐福记”糖果落户东莞,“捷安特”自行车在昆山办厂,而魏氏兄弟在天津创立的顶益食品公司,推出了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  相似文献   

5.
现在,越来越多的台商举家前来大陆发展,丈夫日夜打拼在生意场上,向来是两岸媒体的“主角”。而“贤内助”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配角”们的生活吧!轻轻地唤一声:  相似文献   

6.
在祖国大陆,只要提起“康师傅”方便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那胖敦敦的小师傅标志,笑容可掬,憨态十足的模样,让消费者务感亲切。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是台湾顶新国际集团。  相似文献   

7.
黄嘉树 《台声》2000,(5):1-1
近日来 ,台湾民进党的当权人物不断放话 ,表示愿到大陆访问 ,也欢迎大陆领导人访问台湾 ,两岸可以谈“三通”问题 ,如果“一个中国”作为议题而非前提 ,双方也可以谈。这些话似乎是想展现一种理性务实、追求和解的态度 ,对此北京将如何回应 ?其实 ,台湾新领导人的上述姿态 ,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当年李登辉不是也表示他想到大陆做“和平之旅”吗 ?不是也扬言要亲自陪汪老在台湾走走看看吗 ?不是也放话说在“两国论”的基础上 ,双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吗 ?但是 ,既然李登辉背弃了一个中国原则 ,他就失去了同大陆对话的资格 ,什么“和平之旅”之…  相似文献   

8.
去冬今夏,台湾媒体不断刊载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有关报道:如"投资大陆的几点注意"、"台商的赚钱法则"等经验总结;"在大陆经营的问题和策略"、"适度开放两岸经贸限制的要求"等。其中有一条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台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祖国大陆市场。这种竞争表现在哪里呢?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有哪些启示呢?"台商杀台商"台湾省彰化县魏氏四兄弟创办的小企业"顶新"公司,趁开放两岸探亲的机会,1988年携带几百万元新台币来到祖国大陆投资,20世纪90年代初凭着他们在台湾时曾为多家速食面厂提供过油脂的经验,决定生产刚问世不久的方便面,并取名为"康师傅",由于该产品质量纯、口感好,仅  相似文献   

9.
《台声》1994,(11)
来自台湾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今年两岸关系曲折不少,最明显的是“千岛湖事件”和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尽管如此,两岸经贸并未停顿.本期发表的台湾作者、两岸经贸咨询中心总经理王义信先生的文章《大陆三资企业管理中的缺失》一文,也持相同看法:“1994年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商赴各省市投资日益活跃.在所有外来投资者中,台商对大陆各地的投资目前仅次于香港而居第二位,各地台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在各地生活的台商及其亲属、雇员估计有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0.
康乐 《台声》2004,(4):40-42
在大陆,“康师傅”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发迹,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台资食品公司,被称为“中国面王”,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可以绕地球十二圈。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借力大陆的广阔市场,康师傅将一个企业的迅速扩张推到了极致。难怪,在康师傅的企业标识里,也念念不忘用一个抽象的“中”字表现“中国情”。 在开曼岛注册、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 以下简称“康师傅”) 是中国最大的速食面生产商,有一些行业估计数据显示它还是中国最大的瓶装茶生产商,而且在果汁行业排名第二。康师傅控股拥有的康师傅(MasterKong) 品…  相似文献   

11.
赵静 《两岸关系》2012,(11):64-65
今年重阳节,一则大陆记者在台北街头采访一位百岁台湾老兵的新闻,在两岸间刮起了一阵不小的"超级寻人潮"。老人一句"最遗憾的是没有回大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落寞?他还能回到大陆故乡吗?台湾还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它们为何会如此深  相似文献   

12.
《台声》1994,(4)
本期“文化广场”栏内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著名作家刘心武为本刊写的专稿——《山水尚有相逢日》,一篇是北京故宫专业人员王时伟写的《台北故宫参访印象记》,都是两岸文化交流热潮的生动写照.刘心武先生写的是年初与大陆其他四位作家一起去台北参加“两岸三边华文小说研讨会”的情景.“山水尚有相逢日,书生岂无切磋时?”——作者慨叹,发自肺腑.可曾几何时,两岸对峙,山水难逢,书生们只能隔岸唱和.又曾几何时,只见彼岸书生往来大陆无绝期,此岸同仁踏足宝岛无可期;彼岸作品争相在大陆出版,而大陆书籍只能在岛内地下流传……而今,不仅岛内书生来大陆朝发而夕至,大陆文人去台湾,也渐如山阴道上.单为研讨中国文学,岛内两大报系争相邀大陆作家往访;仅一个刘心武,中时副刊、联合副刊、幼狮文艺出版事业有限公司相继在台推出他的作品.刘心武先生从中看到的是“台湾同胞对大陆这边的事包括文学越来越浓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马康庄 《台声》2006,(5):29-29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赴大陆参加第一届“两岸经贸论坛”。去年的连战大陆行引起国际瞩目,各方都誉之为两岸的“破冰之旅”,尤其是美国方面一再向台湾当局表示,这是个正面有益的发展方向。连主席也从大陆带回来善意响应和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两岸直航包机正常化、台湾水果销行大陆,熊猫来台湾等等。一年了,所有的议题?都遭到台湾当局以不同的理由——挡住,或完全不作响应,不为所动,两岸关系还在原地踏步。就在连战一行人出发之前,“陆委会”主任吴钊燮发表谈话,宣布有关两岸包机及大陆人士来台观光事宜,希望大陆能在6个月内和台湾完成协…  相似文献   

14.
在大陆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被称为“分值最高”的作文题,每年都会引发一场全民参与的大讨论或大吐槽.而在海峡对岸的台湾,高考作文也同样经历过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曾经“八股”,也有过“小清新”.台湾高考作文到底是什么样?跟大陆相比,更难还是更简单?两岸教育工作者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相似文献   

15.
在1996年北京召开的两岸“台湾文学研讨会” 上,台湾代表团来了不少出身历史系的学者.反观大陆,清一色是出自中文系.在台湾代表中,东海大学历史系林载爵教授是引人瞩目的一位.他在会上发表的论文《不同的心灵,不同的想象——1934——1935年间台湾文艺界的复  相似文献   

16.
当海峡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开展的时候,大陆记者时常问我:“何时能去台湾采访?”而经常往返于海峡两岸的台湾媒体关心的则是:“几时能来大陆常驻?”我一时说不准,但是我已感受到两岸新闻界的交流时时在互动中扩展,前景是可喜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相继加入WTO后,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邀请部分在京台商座谈。台商们对此极为振奋,认为加入WTO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发展的一大契机,将为两岸经贸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台商来大陆创业台商们认为,由于台湾当局长期推行“戒急用忍”政策,致使许多台湾商家失去先期进入大陆的良机,而两岸相继加入WTO,则为台商来大陆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北京山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李复圣董事长激动地说:目前台湾岛内失业者越来越多,台湾企业界许多业者也感到越来越难维持下去,现在正可以两岸加入WTO为契机,到大陆来开拓事业,由此…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推动的所谓“小三通”在 今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一度成为媒体热点,也曾赢得不少掌声。时过半年,“小三通”成效不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限制其中转功能大大影响了“小三通”所应该有的积极意义,因此不断引来社会各界指责,要求台湾当局放宽限制,开放金门在两岸之间的中转功能,方便两岸之间的贸易与人员往来。 来多去少 “小三通”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金马地区与福建沿海的直航。据台湾“行政院”于2000年12月13日公布的“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只允许台湾船只申请经金马进入大陆。而禁止大陆…  相似文献   

19.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20.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有利于密切两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更是广大台湾工商业界朋友的强烈愿望。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商谈、早日办成这件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的好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