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许世友改名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其后不久,许世友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8月,红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为一方面军的第一、三军和四方面军的第四、三十军,由党中央、中革军委及前敌总指挥部率领,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班佑、巴西开进。许世友任第四军军长,率部担任右路军的后卫。这是许世友第一次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率部作战。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起,我在中央警卫部队生活了三十多个春秋,中南海的阳光照耀着我,中南海的雨露哺育了我,中南海的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爱恋和美好的记忆。我在中央警卫部队做宣传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有机会访问了许多当事人,查阅过大量历史资料,也亲历亲闻许多动人的场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警卫战士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情景,令我深深感动,永远怀念,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谪居京西吴家花园,以自己不能为党工作为最大痛苦,曾自嘲:“半身暇日,老来偷闲学种桃。”1965年,他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他做梦还在打仗,要求让他到农村去做点工作。不久,毛泽东委托周恩来打电话给彭德怀,约他去中南海家里谈谈。9月22日上午8时,彭德怀到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早在那里等着他。两人见面时紧握着手,相互问好。毛泽东说:“早在等着,还没有睡。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也高兴得睡不着。”接着,风趣地说:“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就写八  相似文献   

4.
1929年,上海文坛正处在反革命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中。然而,一位没有参加左翼文化组织的青年作家。却大胆地把毛泽东作为正面形象写进了小说。他就是徐雉。 徐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五四”时期的诗人和“三十年代”的小说家,1899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  相似文献   

5.
唐诗艺术对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政治生涯、著述撰文、诗词创作,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非常熟悉、喜爱和重视唐诗艺术,并进行唐诗的考证工作, 可谓一位唐诗艺术研究专家。他经常在现实 政治、外交等活动中, 称引、发挥唐诗, 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其诗词创作, 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 以及杜牧等唐代诗人的诗歌艺术成就, 都有很多的继承和发展,大量化用、隐括唐代诗人的清词丽句, 融入自己 诗词艺术境界之中,做到了锻冶唐诗之辞、自铸我之文字, 可谓出蓝生冰, 为我们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发挥唐诗 艺术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189—1976年),享年83岁,按照中国人的长寿标准,称得上高寿老人了。特别是对有着特别生活习惯的毛泽东,他嗜烟如命,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嚼干辣椒伴饮烈性酒…、竟能健康地活到是变高龄,不能不认为是奇迹。集古今长寿者之经验,均有一共同点,即心胸宽阔,性格开朗,精神乐观,则必得长寿。毛泽东在《和柳亚子先生》七律中的两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乐者长寿的真实写照。1945年8月下旬,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协商’国事(即重庆谈判),蒋介石以为毛泽东一定会拒绝。几天后,毛泽东不计个人安危…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发现《中国记者》1993年第3期目录上有成一同志的大作《毛泽东为塔斯社写新闻》,这题目吸引我,立即寻找阅读,可是首先进入我眼底的却是这篇文章的插图——一幅毛泽东主席的手迹。这是怎么回事?它竟是1941年5月18日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的毛泽东撰写的社论《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手迹的第一页(见插图)。这篇纵论天下大事的社论在《毛泽东选集》里没有收,《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也没有,现在刊登在这里,说明它的健在。为此我请教成一同志,他说新华总社有复印件,原件在中央档案馆。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独具风格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政府,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国际政治局势趋向缓和,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思想,赋予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话说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坐飞机约60次,尽管经历过险情,但都化险为夷。那么是谁给毛泽东开的飞机?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为毛泽东开飞机时间最长、次数最多、信任度最高的专机长,就是如今还建在的86岁高龄的泰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由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画院主办的《王其智画展》,近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共展出作品100余幅。自1951年至1978年的27年间,王其智一直承担着国家领袖和伟人肖像画的绘画任务,为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新华门等及数次重大活动,绘画毛泽东及其他领袖人物或伟人油画肖像。他既是新中国第一代伟人肖像画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从事领袖画像时间最长的画家。  相似文献   

11.
风雨曾家岩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征得已故的雷英夫将军家属的同意,特选发雷将军生前口述《风雨曾家岩》一文,以飨读者。1939年8月,毛泽东向周恩来推荐雷英夫,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任参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等职,长期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参与重大军事问题决策。本刊2005年第2、3期连载雷将军《我在毛泽东身边当参谋》期间,雷将军不幸逝世。发表此文亦为对将军之纪念。  相似文献   

12.
1.他对“搞四旧”画了个问号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理解和心追神往,漫说普通百姓,就是搞了一辈子音乐工作的人也很少有人能超过他,听曲莫如毛泽东啊。  相似文献   

13.
风雨曾家岩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征得已故雷英夫将军家属的同意,特选发雷将军生前口述《风雨曾家岩》一文,以飨读者。1939年8月,毛泽东向周恩来推荐雷英夫,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任参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等职,长期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参与重大军事问题决策。本刊2005年第2、3期连载雷将军《我在毛泽东身边当参谋》期间,雷将军不幸逝世。发表此文亦为对将军之纪念。  相似文献   

14.
友情深厚交谊久长 毛泽东的一生,有着众多的党外朋友,其中交谊最深、友情最厚的,当属章士钊。据《梁漱溟晚年口述》一书记述,当年毛泽东为勤工俭学筹集经费,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给自己的好友章士钊写信,毛泽东到上海找章士钊,章士钊找到大资本家穆藕初,发动各界社会名流筹集了一万大洋,经章士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拿了这一万元,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回首17年前我在他身边工作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1970年7月,党组织把我从铁道部调到中南海第一办公室工作,和其他几位同志一起负责毛主席的日常办公和饮食起居等工作。 由我担任毛主席的秘书,是我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偶读《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王鹤滨是当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其中在《子夜散步》一章中谈到毛泽东有一次叫上汪东兴、叶子龙、作者及值班卫士开车去游了“什刹海的一条斜街”。原文不长,不妨引如下:“汽车沿景山东街开到鼓楼,然后又折向西,最后拐进通往什刹海的一条斜街上。这个斜街很短,但较宽,它的西南头便是什刹海的北岸。毛泽东示意周西林把车停下来。毛泽东一行走下汽车,于是便在这短短的胡同里散起步。毛泽东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因为怕惊动市民的睡眠,还得轻放脚步,低声说笑。……(毛泽东)走过来,…  相似文献   

17.
自从电影《大河奔流》中出现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后,“领袖”的风姿便此起彼伏地跃现于中国多部影视剧中,《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大决战》、《杨开慧》、《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各个时期的毛泽东身影栩栩如生地走进观众的视线。据粗略统计,在毛泽东逝世后的整整20年内,中国的银幕上,共出现了13个“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晚年体弱多病,深居简出,能到他身边汇报情况的人很少,甚至连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副主席想见也很难。1975年9月,毛泽东另装了架“专线电话。”“电话”这一头是毛泽东,另一头是政治局,政治局开会,就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去传达毛泽东主席的“最高指示”;外面的情况,则靠此人来到毛泽东的病榻前回禀。 这个特殊人物就是毛泽东之侄毛远新。 “文革”之初,红卫兵们广泛印发一份传单,标题为“毛主席和侄儿毛远新的谈话”,毛远新的名字从此才为人所知。这个从大学毕业不算太久的年轻人,当上了辽宁省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地理概述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英国称为福克兰群岛 Falklahd Islands),位于南大西洋南纬五十一度到五十三度、西经五十七度三十分到六十二度三十分之间,西距阿根廷海岸四百八十公里。群岛总面积一万一  相似文献   

20.
菊香书屋论兵,受到毛泽东表扬就在毛泽东于中南海勤政殿召见我的第二天,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作为周总理的军事秘书、总参作战室的主任,和作战室的参谋们根据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常常彻夜不眠地关注着朝鲜战事的发展。8月23日,毛泽东正在菊香书屋仔细研究关于美军最新动态的一大摞电报。他打电话给周恩来,是想彼此交换一下关于朝鲜的意见。周总理叫上我一同去见毛泽东。在菊香书屋,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听我汇报关于朝鲜战局的六条意见,他还不时用铅笔在面前的稿笺上写上几笔。我一口气汇报完毕,毛泽东只是不住地点头,没有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