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题材分,新闻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等,而人大新闻则属于政治新闻的范畴。何为"人大新闻"?目前尚无定论。我以为,所谓人大新闻就是以报道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本文略述了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和党政领导事务中,所从事的报刊实践;概括和论述了他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当时实际的需要,对新闻工作所做的指示以及对无产阶级新闻宣传事业所做的理论思考。文章通过具体论著总结了列宁的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列宁新闻思想上继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下启中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我们党历来强调的新闻的指导方针、新闻的党性原则、新闻的组织功能、新闻的舆论导向、新闻的宣传作用、新闻的群众路线、新闻的服务意识以及新闻工作与党在一定时期的目标一致性、新闻工作要为反映和指导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新闻宣传必须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文风等等,都源于列宁新闻思想的精髓。列宁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蕴涵的当代价值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对21世纪的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仍然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性,能增强新闻摄影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提升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本文论述了艺术性对于新闻摄影的重要性,指出了艺术性是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共同追求,阐述了增强新闻摄影艺术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闻规范表征着新闻传播的自由状态。前法治社会里的新闻规范是政治规范、经济规范、文化规范、法律规范等构成的总和,它是新闻自治和新闻法治的规范事实。在法治社会里,新闻自治是法治的子系统,是一项具体法治。以法治精神构建新闻法律规范统摄下的新闻规范体系,新闻自治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赵中颉 《现代法学》2003,25(1):117-119
本文概述了新闻法制的现实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就新闻立法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既肯定现行新闻法规对新闻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同时指出现行新闻法规不能完全有效地适应当代新闻传播活动,强调建立和完善新闻法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呼吁尽快完善社会主义新闻法制。  相似文献   

6.
论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闻侵权抗辩事由是用以对抗新闻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工具,它具有独特的构成机制和功能,不能为新闻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所包容,具有独立性。新闻侵权抗辩事由主要表现为新闻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具有可靠来源和具有新闻价值,前者从新闻源上、后者从新闻质上阻却了新闻活动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新闻官司是越发地多了。针对不断涌现的新闻官司(多为名誉侵权诉讼),最高法院出台了多个有关审理名誉权案件的司法解释。然而,因相关的司法解释距新闻实践相去甚远,审判人员往往又缺乏对新闻规律的了解,致使新闻侵权之审判实践亦每每与新闻实践相悖。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尽皆知。不实报道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理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新闻从业人员比谁都清楚,也比谁都更注重。然而,从新闻实践和新闻“失实”侵权诉讼审判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情况看,除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确因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规范互联网站登载新闻的业务,维护互联网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互联网站。本规定所称登载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发布和转载新闻。第三条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必须遵守宪法和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规范互联网站登载新闻的业务,维护互联网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互联网站。本规定所称登载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发布和转载新闻。第三条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国家保护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事件的不断出现,对新闻自由权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就新闻自由权的渊源,发展历史,新闻自由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关系,新闻自由权的立法现状与完善展开讨论,以期给我国新闻自由权保障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新闻的商品属性看虚假新闻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闻媒体和新闻的特征看,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新闻媒体和新闻受众之间存在着一种事实上的契约关系。新闻受众要支付一定的订报费或收视、收听费;新闻媒体要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虚假新闻的出现,恰恰是新闻媒体对双方约定内容的违反,构成了对新闻受众合法权益的侵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21世纪新闻传播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论述了新闻教育机构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几个重要问题。文章认为,改变新闻教育观念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前提。新闻教育必须实施通才教育,从单学科教育转向多学科综合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从单技能教育转向素质技能综合教育;必须实施高科技教育,从廉价教育转向高投入教育。文章指出,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基础。政治强、业务精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多学科交叉“信息模式”是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模式。文章强调,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弱实践”的状况,才能适应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今,新闻侵权案件屡见不鲜。其中,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新闻侵权中最常见的一种。但是由于新闻侵权所具有的传播范围广、侵害后果严重等特殊性,再加上各类新闻侵权的性质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责任认定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传播者生产经营的新闻信息商品,成为满足受众信息生活需要的消费品,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了建立消费法律关系。新闻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消费品,它有特殊的法定质量标准(法定最低特质标准、法定禁止性标准、法定形式标准)。基于新闻信息商品"生产—消费"关系建立新闻传播者与受众消费法律关系,构筑新闻信息商品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是克服新闻传播单纯受公权力控制之弊疾、建立新闻信息传播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抗辩 ,除本人同意这一民法上的免责通则外 ,新闻价值应当成为新闻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的特有原则。不论是公众人物、公开场合还是公开记录 ,这些具体抗辩事由的适用都不能脱离对新闻价值原则的把握和运用。新闻价值包括公共利益和公众兴趣这两方面的内涵 ,它们构成新闻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的实质性内容。新闻价值原则把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抗辩事由相互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6.
虚假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本文简要概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不仅损害了媒介自身的公信力,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还给被报道对象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采访作风漂浮、新闻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和媒介竞争的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并提出了防治虚假新闻应采取的措施,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自律与完善新闻监督制度的他律结合来规范新闻媒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新闻娱乐化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恶劣现象和文化日趋低俗的趋势。如今,新闻娱乐化趋势已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而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多样性文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的娱乐化在中国新闻传媒业界已经风生水起,成为了一种时尚。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既有着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自身无法避免的缺陷。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大众和市场的法宝,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新闻机构新闻侵权的民事责任及其豁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机构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由于过错而使报道不实或评论不客观以致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新闻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在构成条件和责任承担方式上相比较均有其特殊性。新闻机构由于承担传播新闻的宪法使命,即使发生新闻侵权,也享有责任豁免的一些特权。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新闻学原理同中国新闻工作具体实践的结合,是党的新闻广播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毛泽东新闻思想是由无产阶级党报理论、新闻业务观构威的一个多层次、较完整的新闻思想体系,是服务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从实践角度,我们可以更透彻地认识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中的实践观,并对我国当代的新闻事业进行强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一、“悖论”的出现新闻侵害名誉权与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新闻侵权行为的两种最为主要的方式,其中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又可分为新闻诽谤与新闻侮辱。从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遭到损害”作为新闻诽谤的定义来看,我国现行民事侵权法与我国《刑法》一样,都将“散布虚假事实”作为诽谤行为的构成要件。这样,依据民事诉讼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新闻中的被报道方如果要主张新闻诽谤的存在,就应当证明“新闻失实”。1988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规定,对于起诉报刊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