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武汉市正式提出,抓住国家批准武汉作为沿江开放城市的历史机遇,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形成钢铁、汽车、商业、科技四城雄踞、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这是武汉市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而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宏伟目标。本文拟对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作出基本的界定,并研究、探讨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与湖北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城市提出了把建设国际性城市作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目标,并抓紧制定规划,付诸实施。例如,我国最…  相似文献   

2.
发展战略与阶段性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先后提出的两轮发展战略:1984年制定以“两通”为突破口,建设我国内地工商业港口城市的发展战略;1992年制定坚持“开放先导”的战略方针,以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为目标的新一轮发展战略,都是在宏观环境和发展态势出现重大契机的历史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1、这次会议研讨武汉与中西部发展战略问题。这几年,各地对发展战略的研究讨论又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好现象。80年代,我国曾出现一股“战略热”。当时,根据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提出的我国到本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设想和战略目标,不少地区、不少城市都开始研究、制定自己的发展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在全国较早开始了发展战略研究。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市的发展战略和武汉市的战略定位几经变迁,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后才被中央定格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笔者以为武汉市必须以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理论为指导,密切与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联系,创新发展战略,主动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中心城市联系沟通,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现在为什么要突出提出武汉周边城市群建设,除现代城市间竞争发展已不再是靠单城实力扩张,而是转向区域城市群体实力增长的共识外,我看还有三点:其一,对武汉地位作用认识的深化。我们常说武汉具有承东启西优势,居二传手、战略大支点位置,但这种认识又对又不对,说  相似文献   

6.
目前武汉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不少同志、不少部门对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信心不足,或认为那是遥远的事情,与己无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总体战略构想未能提出、分阶段总体战略规划未能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未能出台。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停留在单项的或专业性的经济发展目标上。 设计总体战略构想,应顾及和考虑到武汉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顾及和考虑到各种政策与政策之间的关联、产生的作用。各种利益的调整、环节的协调等,概言之,对武汉这个特大城市综合实力发展的诸因素,应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和总体性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7.
武汉是我国内地的特大中心城市,位置居中,通江达海,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国家开放开发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国家经济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武汉日益成为台湾大财团、大企业瞩目之地。有30多家台湾大财团、大企业来汉考察过,其中11家已有投资,2  相似文献   

8.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武汉已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综合性工商业基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展望90年代,我们对武汉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中央适时批准武汉为沿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人代会决定三峡工程上马,为武汉的起飞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促进武汉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地发展,使武汉以新的风采走向21世纪,我们确定了前进的目标:要在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前提下,提前二至三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  相似文献   

9.
武汉经济圈资源要素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长江论坛》2005,(4):21-25
21世纪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其基础和前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动机是区域内城市经济一体化,即城市圈经济的发育形成.武汉作为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作用,是东西互动、南北联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建设武汉经济圈,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振兴崛起和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经济圈资源要素的现状分析,初步提出了武汉经济圈资源要素互动规律和武汉经济圈良性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十五”时期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路和重点21世纪初,武汉市将进入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为目标的创业时期,而“十五”处于打基础、建框架的重要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将对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五”时期,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路是:按照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的战略要求,从引进和创新两方面着手,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实力,实现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整个武  相似文献   

11.
发展基金产业是促进武汉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善武汉市投资环境的需要,更是充分发挥武汉市的特大中心城市功能、促进湖北乃至中西部经济发展,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国际性城市的  相似文献   

12.
开发中西部,湖北武汉是中部的一个龙头,无论是T型战略,还是H型战略,武汉都将起到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交通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大动脉,对促进资源流通、共享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如何抓住它,同时更好地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武汉的南大门——白沙洲长江大桥西畔的洪山区青菱乡长江村积极探索,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借天时、占地利、拥人和,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4,(1):24-24
<正>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效应的影响,台商投资表现出沿长江西进,向中西部地区加快扩张的战略态势,作为长江中游特大型城市的武汉,是台资西进不可逾越的"战略支点"。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将武汉打造成中西部最大台资聚集城市的工作。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湖北打造成全国台资聚集第五极的战略构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武汉在打造成中西部最大台资集聚城市中,还存在与中西部其他城市在吸引  相似文献   

14.
课题指南     
1.科学发展观与武汉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和谐武汉建设问题研究3.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4.武汉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产业问题研究5.武汉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比较研究6.武汉城市圈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研究7.沿海地区与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研究8.武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9.武汉城市郊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10.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研究11“.平安武汉”建设问题研究12.武汉市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研究13.构建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研究14.中部崛起中武汉市的人才政策优化和战略支点研究1…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正处于“广域竞争”阶段的后期,并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第四阶段“超域发展”迈进。其规划战略目标应定位为到2020年将武汉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基于这一目标,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化同城”的原则下,在空间结构上要对“可视静态空间”和“超视流动空间”进行综合规划;在区域发展上应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武汉在中部崛起和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支点作用;其都市中心区布局要强化优化主城;其产业发展要把现代服务业摆在首位;其城市风貌特色可定位为具有“三通”信息文化优势和滨江滨湖风貌的国际性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在“95”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方针。武汉如何凭借自身优势,推动长江战略目标实现,显得十分重要。一、武汉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地域优势与大支点角色武汉是长江流域中的特大城市,其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与角色定位,既要放在全国经济未来发展大格局的长江战略整体中去考察,又要从长江战略性质特征规定性中把  相似文献   

17.
<正> 实现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大动作。诸如实行大开放,培育大市场,造就大企业,产业大调整等,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一般对策,而是在实现战略目标中如何处理各项大对策之间、各项大动作之间的关系,使各项大对策、大动作协调一致,汇成一股推动武汉城市国际化的洪流。一、实现长期目标与适度目标、分步到位武汉城市国际化需要几十年努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遵循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武汉现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及社会文化等条件出发,确定不同发展阶段及适度目标,以便分步到位,逐步逼近长期目标。为此,我们基本赞成有人提出的用五、六十年时间.分三步实现战略目标的设想(参见《长江日报》1993年5月3日文章——《武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对策》)。我们认为,三步走还可以简化为:第一步,本世纪90年代,把武汉  相似文献   

18.
陈梦浓,1922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经济系。现为武汉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顾问,长期从事经济计划工作,致力于城市经济研究,先后担任武汉经济情报研究所所长,武汉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市政协常委,参与了广泛的社会学术活动。主要论文有《关于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试论我国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中心城市的多种功能与政府职能》。主持《武汉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武汉工业资产存量调整》、《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及对策》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合作主编《中心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上下集)、《建国以来武汉经济简史》、《经济区与经济网络》等书。论著及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级奖。  相似文献   

19.
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若干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为此,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黄冈应以教育品牌为切入点,以教育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内的流动带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流动,从而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武汉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是武汉市科委重大软科学招标项目,由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著名学者刘光杰教授所领导的课题组负责完成。该成果共分五个专项研究,即《跨世纪的武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加速武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加速武汉经济起飞的金融推进战略》、《增强武汉经济发展活力的转制、调构联动战略》、《汉沪港“V”形拓展战略》、《拓展武汉内陆市场的西进战略》。本刊因篇幅所限,拟分期连续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