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乔尔·科威尔的生态危机理论的逻辑主线是"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灾难"的选择性关系,从对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定义,到导致自然崩溃的元凶,再到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他围绕着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问题,在反思了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景以及生态社会主义体系的建构,提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政党和制度,以期实现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注,蕴含着三重维度:在经济结构上,"中国特色"遇上"资本主义矛盾";在生态环境上,中国面临着"环境无产阶级"和"生态难民"的急切现状,有必要实现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农民境况上,农民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后备军,在土地和劳动力层面上遭遇着待以破解的困境。他的这些思考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对我们有着批判性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发明人,对此做了很多具体论述。但是,他没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明确定义,相反还强调,过去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的清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不能照抄经典,也不能照搬别国模式,需要当代中国人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现今,重温邓小平论述的启发是: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与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关系中,充分认识其异同,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出比较恰当合理的定位,从而引导中国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须从邓小平设定的条件和概念出发,不能把具有特定涵义的范畴变成一般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突破的"传统观念",不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而是混淆不同历史形态社会主义和超阶段的"左"的思想.不应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否兼容,能够和市场经济兼容的社会主义是特定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等于资本主义,但把市场经济和私有制、雇佣劳动分离开来未必符合实际,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市场经济所能实现的社会公平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1)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联,主张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生态社会主义在其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兹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局限性的基础上,对传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反思,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并提出了新社会主义构想。高兹认为,社会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的积极否定,是限制经济理性、符合生态理性的社会,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工具转换";社会主义应是废弃"付薪工作"并使工作得到解放的个人自由自决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佩珀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这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上新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基础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构建以社会正义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从根本上放弃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他信",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信念;必须从根本上放弃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制度他信",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特色;必须彻底放弃对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制度模式的"制度他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实现从"制度他信"到"制度自信"的根本转变,必须立足国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研究,借鉴、吸收一切优秀的制度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生态正义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诉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正义并不正义,是造成生态不义的制度根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最能体现正义要求,应将马克思主义方法引入生态正义议题中;针对不平等现实,应从批判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高度实现生态正义;只有实现权力变革,以基于共同体和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社会主义为理想选择,才能实现生态正义.尽管这一诉求具有局限性,但毕竟具有红色色彩,因此,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建设性后现代的视野看,马尔库塞"单向度人"理论的思想贡献是巨大的。然而,痴迷于解构特别是其极端的否定性立场,使得马尔库塞在很大程度上站在解构性的或曰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阵营一边。他的"单向度人"理论不但片面理解了科技异化与人的本质,缺乏生态维度和非西方文化的维度,而且导致无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方案,最终不得不走向悲观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提出具有人文关怀的"厚道科技",走向责任的"深度自由",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欣赏他者的"多元互补文化",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智慧"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单向度社会"和马尔库塞"单向度人"理论的双重超越。这一超越,不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认识与批判,而且为我们避免重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覆辙,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以及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都不乏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0)
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诞生于西方生态危机爆发、西方绿党成立和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奠基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等理论。他认为,树立人、自然、社会三者统一的整体观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前提;资本主义由于受经济理性的制约不可能承担起生态重建的任务,所以生态重建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基于此,高兹提出了"生产得更少、生活得更好"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主要特征是深入解读其内涵意蕴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系统研究这一重大课题的逻辑基础。其主要特征应是在与非生态或非政治领域、资本主义生态政治以及一般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等相关概念的多层次、多方位比较与区分中,才能更加全面和深刻地揭示出来。其主要内容表现为生态目标根本性、公共权力相关性、本质内在一致性、生态民主真实性、生态公正真正性、文明超越率先性、政府推进必要性、中国文化传承性。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2)
生态危机理论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本·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新发展的一种反映和回应,他提出的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变化形式和趋势。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的性质同时,阿格尔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探讨了克服消费异化,解决生态危机,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途径,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空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应对资本主义危机变化趋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亚历克·诺夫(Alec Nove)是英国研究苏联和社会主义问题的专家,长期执教于格拉斯哥大学,著有《苏联经济史》等多种著作。他的近著《富有弹性的社会主义经济》(1982年)提出了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该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第二部分探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第三部分介绍了南斯拉夫、匈矛利和中国的经济改革状况;第四部分阐述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看法;第五部分提出了他称为“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的多元化模式。所谓“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根据诺夫的解释,是指在今天的发达资本主义有可能在将来实现的社会主义模式。本文从该书的法译本《没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巴黎,1983年)摘译了第五部分中的三节。  相似文献   

15.
张忠跃 《学理论》2012,(33):30-31
奥康纳引入自然与文化两种维度以期代替他所认为的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一元决定论倾向。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论断之上,进而提出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生产不足引发的生态危机,两重危机共同揭示出生态资本主义的毁灭性。生态学的社会主义转向于是成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最佳出路,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学是相容的、和谐的。但是奥康纳找不到完成这一转向的现实力量,他这种不彻底的生态社会主义被称作自然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认真剖析"国家资本主义论"基本观点背后的理论实质,可以发现"国家资本主义论"在理论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二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混淆了两条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西方学者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混淆概念,转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以达到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辩护的目的,进而掩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本质的区别,从政治制度、政治权利、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都反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优越,它是人类社会高级形态的政治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做到三个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客观存在的"两种图景"和"两种裂变",即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相对繁荣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困境、世界社会主义面临重大挫折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加速进程中迎接挑战的改革和开创的新局面;世界资本主义内部出现的深刻的价值裂痕、世界社会主义内部两种理论与运动的分道扬镳。"两种图景"和"两种裂变"所揭示的不是西方自由主义者所认定的历史终结,而是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博弈历史尤其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崭新一页,是对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化加速进程中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两种图景"和"两种裂变"展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强势地位和社会主义环境的深刻巨变,也展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体系的长期性、矛盾性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曲折性、光明性。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之作,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宣战的勇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即"两个必然"的重要结论。"两个必然"论断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两个必然"的实现又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对于这一论断,我们需要根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给出新的时代解读,这对新时代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也是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突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基本参照和依据。当代资本主义和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陷入或遭遇生态危机的发展困境,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素的存在或局部存在并发生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具体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形态,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同样在发展中出现生态恶化现象,但其从根本上有能力遏制生态危机,维护和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积聚社会正能量,是体现出与当代资本主义相比较优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