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剑  刘正良 《理论探索》2007,(4):117-119
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约束了农民的迁徙自由,从而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为此,有必要把公民的迁徙和居住自由权重新写入宪法,制定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户籍法律制度,废除户口登记,实行人口登记,实现农村户籍管理和城市户籍管理统一化,以从根本上保证农民迁徙自由的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中国国权开始,到2004年把保护公民人权写进国家宪法,这一过程历经起伏,中国共产党走了一条中国式的人权道路,有着中国式的人权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如果把近代人权基本理念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看成是共产党人权思想的历史坐标,那中国人权发展的现阶段要求就是共产党人权思想的现实维度,历史与现实交于一点就是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权思想的特色表达与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经济制度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则集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只是现行宪法四个修正案的显性主题,其隐性主题乃是公民经济自由权在中国宪法中的扩充与完善。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公民经济自由权的废止。公民经济自由权在中国宪法中的重新确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政府应当为此发表专项人权白皮书。  相似文献   

4.
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宪政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的人权作了明确而详尽的基本安排,但宪法的某些条款和具体的政策制度对农民阶层的主要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作了令人费解的阶梯式分配,且农民阶层与城市市民阶层的人权阶梯落差甚大,而这一切业已成为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制度性障碍.而屡遭诟病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成为阻挠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藩篱.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范式应从政策性逐步转换到法律性,而农民阶层人权实现的根本则有赖于对良宪的普遍服从和宪政制度的尽快构建.  相似文献   

5.
迁徙是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迁徙自由是人类维持生存与发展一项基本人权。迁徙与"流动"、"迁移"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应混同使用。迁徙自由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迁徙自由是一种主观意志自由。迁徙自由的主体不受其他外力左右或主导;另一方面,迁徙自由本质上要求权利的同等对待。迁徙自由的以上特性,既说明了迁徙自由不同于人身自由,需要得到宪法的独立确认,又充分彰显了迁徙自由的价值与宗旨。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7,(11)
<正>当今时代,战略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中最有活力和决定意义的主题词。处于伟大历史复兴进程拐点的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战略时代,这是一个全球化语境中文化思潮空前激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战略博弈不断加剧的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的崛起不能缺失国家文化战略的支撑。国家战略不仅事关全局,还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随着21世纪以来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视野,文化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迁徙是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迁徙自由是人类维持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迁徙与“流动”、“迁移”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应混同使用。迁徙自由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迁徙自由是一种主观意志自由。迁徙自由的主体不受其他外力左右或主导;另一方面,迁徙自由本质上要求权利的同等对待。迁徙自由的这些特性,既说明了迁徙自由不同于人身自由,需要得到宪法的独立确认,又充分彰显了迁徙自由的价值与宗旨。  相似文献   

8.
杨成  丁德昌 《行政论坛》2013,20(1):75-78
居住自由权本质上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西方一些国家明确将其载入宪法.由于居住自由权在我国当前宪法中的缺位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可以不顾农民的意愿,无视农民的居住自由权,强迫农民集中居住,导致农民“被上楼”、“被城市化”.将居住自由权载入宪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地方政府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行为受到了宪法上的约束,有利于农民集中居住的良性推进,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周鑫 《学理论》2015,(2):77-79
迁徙自由权与我国公民的生存权益紧密相关,是新时期条件下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之一。中共宁波(副省级城市)市委党校副研究员杨黎源认为,宪法权利的缺位是造成中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的根源。因而,我国必须遵循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的客观规律与要求,还公民迁徙自由权,实施"一元制"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1954年宪法曾设立了公民的迁徙权,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后的三部宪法未作规定。在现今国际国内的法治大潮中,仍将迁徙权排除在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之外,已显得不合时宜。文章从迁徙权的沿革考察、我国应恢复确立迁徙权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恢复确立迁徙权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出发,论证了恢复确立迁徙权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类型的缺失,提出了合作—竞争战略应成为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的观点。并以这一观点,重新解释了战略联盟与外包,认为它们是合作—竞争战略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2.
生存权是举世公认的最基本的人权。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生存权是享有其他人权的首要条件。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人权无从谈起。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的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保障,所以,争取、维护和促进生存权,便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首先要解决的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俞邃 《理论视野》2004,(5):16-18
人权问题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人权问题本属一个国家的内政,却往往成为引发固际争端的是非因素。在当今世界,围绕人权的斗争和较量比比皆是,以“维护人权”为名行干涉别国主权之实,成为霸权主义的一种时尚。本文侧重从实践意义上,就这个问题谈点“见习”看法。 一、要合理继承人类文明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遗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发展 “人权”是一个高尚的名词。人权问题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14.
人权的宪法保障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力 《理论导刊》2003,(9):41-43
保障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既确认已有人权,又保障人权的实现和发展。现代宪法主要是通过合理配置权力、规定基本人权原则、确认人权内容和建立宪法保障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社会贯穿始终的核心环节,权利的断裂与修复伴随着政治发展的全部过程。从财产权到自由权,从雅典的国家本位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权利日益具备了国家、个体到社会的多重转型的内容。国家主义时期伴随着国家与个体的权利一致;在市场体系建立之后,则体现为个体权利对于国家整体的否定。在国家与社会分离之后,权利与公共利益的耦合又成为公共治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承认权利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并吻合了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国家、社会乃至市场力量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因此成为自由政治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人权的本意及国外众多国家的经验来看,非政府人权组织是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和实施人权保护的重要而不可缺失的第三支力量.目前中国本土和境外的非政府人权组织在扶贫、环保和慈善赈灾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国家的政治改革进程、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管理方式发展相适应,逐渐向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领域扩展是非政府人权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受到立宪国家的普遍关照.美国注重发挥宪法解释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从平等保护条款中释出了迁徙自由,使得迁徙自由即便未被美国宪法所明文确认,亦获得了宪法层面的保障;德国则主要通过宪法明文规定的方式以保障和限制迁徙自由.美国与德国的立宪实践表明,法治状态下,迁徙自由应在保障与限制之间加以实现,迁徙自由的保障离不开宪法解释,美国经验对当下中国的迁徙自由保障具有启发意义,德国经验为未来中国迁徙自由的入宪提供了思路.中国公民迁徙自由的全面保障须仰赖于"释宪"的启动与"入宪"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晋婷婷 《学理论》2012,(6):56-57
人权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人权的刑法保障是人权之最有力的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法制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迫切需要。在法治社会,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刑法的灵魂与使命。由于刑法具有保护公民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行为制裁的特殊严厉性,探讨刑法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基本人权和人权保障是刑事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要求,是当代刑法机能所蕴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权”概念,从基本内容来看,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古典人权概念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其中也包括对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人权思想的批判继承。事实证明,对古典人权观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认真分析古典人权观的历史价值,这对建设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科学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一、“人”的发现和思想自由之权的凸现 人权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时,人权原则又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旗帜。当然,这面思想旗帜的诞生是有历史前提的,它是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伟大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现代法治国家,所有的国家权力都由国家宪法赋予并加以规范,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及其政治活动,都是人权的法律化。宪法对于国家基本权力、人权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