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员工不再把经济收入作为第一追求,而是更加看重个人的成长空间、发展前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认识到,员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他们坚持"两个发展一起抓、两个发展一起要",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大力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让员工与企业一起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源于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美国企业创新的“成功之道”,它具体表现为推崇变革与创新的企业价值观、尊重员工个人、重视教育与培训、开放式参与管理以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等方面。美国企业的“创新之道”对我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港油田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以"现场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凝聚了员工队伍,振奋了员工精神,鼓舞了员工士气,提升了油田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高荣伟 《党政论坛》2014,(24):38-39
纵观全球企业,拥有两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日本有3000家,也就是说,全世界"200岁以上企业"中,四成都是日本企业,其中有39家更是拥有500年以上的历史。大阪的建筑会社金刚组创办于公元578年,至今已传至第40代,是现存于世上最古老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2):F0003-F0003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油区的长庆油田采油八厂,长期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外部环境干扰、地质条件复杂等多种困难,但始终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不断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长庆文化特质为根基,丰富该厂企业文化内涵,整合提炼出具有该厂发展特色的"四种精神"、"四种作风"和发展理念,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汇聚干部员工智慧和能量的"硬"实力,有力助推该厂在新型现代化采油厂的建设进程中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企业劳动者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融合使全球范围的竞争加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许多国家都把压低本国劳动力成本作为首选的方式。这就使政府对劳动关系规制放松,企业拥有更多的工作场所的支配权,采取了更为灵活的雇佣方式,雇佣更多非全日制员工、短期员工、租赁员工等。而这些非“正式”员工的劳动保障和待遇往往都很低,一些基本的劳动权益很难保障。本文分析了全球化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指出劳动者权益缺失产生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政府应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工会职能,三管齐下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员工满意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话题,是企业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促进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力军。可见,提高员工满意度势在必行。基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员工满意度的两大策略:一是运用保健因素原理,使员工由不满意转向没有不满意;二是增强激励因素的作用,使员工由没有满意度转向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联合课题组 《求知》2006,(10):36-38
一、和谐要讲原则 企业和谐,不是表面上的和和气气或无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和谐要讲原则”,这是通过总结合资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共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没有成熟的企业合资合作经验和完善的政策规定,有的中方企业经营者把和谐理解为无原则的“合作共事”,怕与外方发生矛盾而无条件地服从,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有的中方企业经营者只考虑企业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在员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站出来为员工讲话,怕因此而影响与外方的关系,造成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紧张,企业内部矛盾凸现、问题重重。这些深刻的教训表明,构建和谐企业,不能不讲原则。构建和谐企业,要坚持以国家、企业和员工利益相统一、相兼顾为原则,以保障国有资产权益为前提,用发展的大目标去化解矛盾、调解分歧、凝聚力量:要区别中外双方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确立和谐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芦垚 《党政论坛》2014,(20):46-47
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之路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面对污染重疾时,如何强化机制,创新治理方式?强势的日本环保省20世纪中叶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黄金期,但工业发展给日本带来的问题一度不亚于其成就:"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哮喘病"和"痛痛病"等公害病相继暴发。上世纪60年代后期,四种公害病的受害者把排污企业告上法庭,成为轰动一时的"四大公害诉讼"。重压之下,日本政府在1970年前后重拳出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重新修订《公害对策基本法》,并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等14个相关环境法案。  相似文献   

10.
罗文雅 《学理论》2010,(26):231-232,27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是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注重把行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以"精准"的文化优选市场、以"精细"的文化强化管理以"精算"的文化集约经营、以"精锐"的文化锤炼队伍近年,江苏油建引导职工开展"四精"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强筋塑魂,推动企业发展。搭建载体,典型引路,"四精"文化成为员工自觉要求的动力通过职工大会、民管会、大学生入厂教育、家属座谈会及网络阵地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周卫波 《各界》2013,(7):95-96
摘要: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手段,企业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核心。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特色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是企业价值的升华。当下不少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在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而是在一些形式、口号、广告上,大动脑筋、花力气,使企业文化成为一个空壳。企业文化建设应通过着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导向的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切实解决企业为谁生产、员工为谁工作,即企业与员工两者的价值取向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的实践证明:企业对人才的教育培训是最有效的投资。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IT企业,其人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考虑员工培训后流失的风险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IT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接着指出员工培训后流失的四大风险,在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构建出防范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充分掌握激励艺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领导可通过激励艺术的应用,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从而使企业生产效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内涵、意义、应用原则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税前扣除项目的不合理因素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管理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的税负较重,自主空间窄小。一些企业的核算失实增加了税收管理的难度,企业所得税的“内在稳定器”的功能难以奏效。因此,改革税前扣除项目与成本核算体系应该坚持便利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宽松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并可推行5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取消计税工资,鼓励多劳多得;二是放宽业务执行费列支标准,减轻企业税后支出包袱;二是压缩有关税收,减轻企业负担;四是确定标准成本,制约逃税行为;五是严格报损审批,控制效益流失.  相似文献   

17.
胡静 《求知》2006,(10):38-39
深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和谐问题的理解 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安排表现为对员工的招录、培训、使用、升迁、调动以及退出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具体规定,它是协调和约束企业与职工之间或者是职工与职工之间行为关系的具体规则,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制度规则提供在企业内部合作的收益与不合作的成本来约束人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安排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制度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特点,有目的、能动性地创设符合企业运行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则的过程,也是单位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等诸多博弈方反复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一家企业,男性员工的操作机台的显要位置上,清一色地挂着一张镶嵌在制作考究的镜框内的色彩艳丽的女人照片。参观者对此大惑不解,颇有微词。日方企业陪同人员敏锐察觉到参观者的这种特殊神态,急忙介绍说:“这是安全教育,贴在机器上的照像是员工妻子。”参观者这才恍然大悟,疑团冰释。日本这家企业进行安全教育的这一把实在高妙。一张普通的家属照片能勾引起操作工对温馨的家庭、贤淑的妻子、可爱的孩子的丰富联想,从而把个人的生产安全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庭,巧妙地铸成了一个同心链,在内心深处焕发起某种自我保护意识,达到…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说明: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和谐与否,最终是一种运行机制在起作用。健全长效的维权机制,保持长期稳定的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发挥网站的"资料库"、"高速路"、"连心桥"和"推进器"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用性、时效性、互动性和服务性,使员工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凸显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的强大推动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