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特定领域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大庆精神,它们产生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以及时代价值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缘起,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演进,而大庆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这些伟大精神,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此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3.
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此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4.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11,(12):30-32
近些年来,研究和弘扬革命精神的活动蓬勃发展,成果丰硕。许多专家学者也都在革命精神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90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研究总结,将革命精神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方志敏可说是研究中国革命精神的开拓者、前驱者。他英勇就义前所作的文章《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开创了研究中国革命精神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本身并不算高,也不算险,井冈山因革命而高。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胜利的山、光荣的山。我们可以设问,世界上还有哪座山像井冈山那样,与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的命运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井冈山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山,是因为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所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之源头,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井冈山精神,才有了后来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所以可以这样说,井冈山、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根和魂。  相似文献   

6.
"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此产生的"红船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在此之后,党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它们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拥有着共同的思想和实践基础,共同构成了党的革命精神系统。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虽然都形成于革命历史时期,但其中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历久弥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红军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四个法宝,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没有这‘四种精神’,就没有坚定信念,没有一往无前,没有艰苦奋斗,没有‘两个务必’。过去的战争,需要这些精神;现在的建设,仍然需要这些精神。”的确,很多党员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或者学习中国革命历史,或者参观传统教育展览,只要一想起这“四种精神”,心潮就会汹涌,热血就会沸腾。困难的时候,能坚定信心;顺利的时候,会充满力量。井冈山精神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精神的主题,就  相似文献   

8.
论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王树林,赖仁光,戴木才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焦裕禄精神,都蕴含着艰苦奋斗的丰富内容。过去,我们依靠它,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9.
<正>井冈山精神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不断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0.
李树 《奋斗》2013,(6):26-27
正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成熟并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此期间形成的延安精神是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锤炼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等各种革命精神积淀汇聚至革命精神之大成。延安精神的思想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性,指导人们思想理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是值得中国人民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三种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聚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结果。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同样,伟大革命精神的创立离不开伟大革命实践,伟大实践的成功又需要  相似文献   

12.
延安精神作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中国革命精神,是在一定历史语境下选择一定路径以一定形态而出场的。延安精神的出场逻辑表明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必须把握当代语境,回应时代问题;继承延安精神必须把握中国革命精神的内在统一性,厘清延安精神所创造和蕴含的“同一”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同时所产生的。它既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又启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八一精神"虽然产生在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但这一革命精神至今历久弥坚,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9)
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精神谱系”,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等。“雨花英烈精神”与之一样,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本文在梳理“雨花英烈精神”(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时代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弘扬与传承雨花英烈精神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庄纪旭 《党建》2023,(5):35-37
<正>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呈现,是中国共产党在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解放区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精心培育的革命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献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懈奋斗中所创造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6.
应高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江西和陕西考察工作分别指出,“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今年3月,他又为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  相似文献   

17.
中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把艰苦奋斗精神当作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资源去保护、利用和开发,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它以不同的时代内容和特征。实践证明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所独有的宝贵的政治资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革命任务,物质条件极为恶劣,斗争环境异常险恶,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列主义的旗帜,英勇战斗,前赴后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官兵…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2,(12):20-22
一、构筑跨越式发展“精神高地”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构筑跨越式发展“精神高地”的现实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地狱之火,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我们党孕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创造形成的这些精神,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19.
苏区精神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农村根据地,并在根据地上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即苏维埃政权阶段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开启了长征精神,并和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苏区精神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0.
刘利 《学习月刊》2014,(20):87-88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精神动力。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继承和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不断赋予大别山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