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有其特定的生成和发展逻辑,它是回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为它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立精神品格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从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维度把握其生成。在理论逻辑维度,其导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政党学说的科学运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重要原则;在文化逻辑维度,其植根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心理结构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在历史逻辑维度,其传承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和七十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在现实逻辑维度,其立足于百年大党持续书写中华民族恢宏史诗的内在要求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是我们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0)
实践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实践观是以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研究毛泽东实践观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实践观的思想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当今来深化毛泽东实践观,探索毛泽东实践观深层次的哲学意蕴,对于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毛泽东实践观的研究不能全面否定或者肯定,而是要正确认识,才能发挥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的能动作用,最终有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12)
党的作风建设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塑造:党的一大确立了作风建设的主线,党的二大确立了作风建设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延安整风运动,是党整顿作风的历史性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发动三反运动。改革开放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一系列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等。其中,三讲教育活动在探索不搞政治运动、妥善解决党内错误、提高干部素质上,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历史性探索。党的十八大将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推向新时代,出台《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实施制度举措;颁布党内法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新时代作风建设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牢记和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范畴作出了新的分析,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进行了新的探索,还进一步阐发和深化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7.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推进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一部建党史就是一部学习史。九十一年来,党通过明确学习目的、丰富学习内容、健全学习制度、笃实学习作风等途径,大力倡导学习,积累了许多学习经验。及时梳理与研习,势必对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进入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的时代条件或国际环境下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定的思想来源、文化土壤和实践基础.它的萌芽、初步形成、完备成熟、继续发展是同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命运、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21,257(7)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历史从来就不是象牙塔里艰难晦涩的贵族学问,也不是纯粹学院派的高头讲章,而是服务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营养剂和教科书。树立正确党史观不仅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史观是价值观,为党的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党史观是政治观,立足于政治认同的养成;党史观是人民观,指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党史观是斗争观,以实事求是态度保持历史定力;党史观是大局观,着眼长久和全局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党史观是大历史观,内容丰富、思想博深、视野宏阔,归根结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我认知和逻辑表达。  相似文献   

12.
张立学 《学理论》2013,(4):69-7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人的活动看作对自然的改造,实践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类的活动视域,从而形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合理现实的沟通。这样的实践观在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方面同样有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生态学意义在于,正确对待自然及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吸取过去人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尽早解决技术的研发和转让,进而可能真正减缓生态危机直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中独特的一个部分,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正确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思想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认识论的不断发展。认识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亦带动了实践观的进步,从而带动人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在个人的成长与整体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发展过程。笔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简单地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阶段,理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发展轨迹,以此来指导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重建学习观     
《学理论》2013,(35)
重建学生学习观需要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独立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从"全面学习"到"选择学习"的转变;从"学知识"到"学做人"的延伸。重建教师学习观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成为研究性学习者。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引起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根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确定实践是二者联系的现实基础,进而正确认识实践关系,最后合理调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实践观彰显着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的双重理论品格。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揭示了实践首先是感性的物质活动,从根本上弃绝了一切从抽象原则上寻找经济伦理生成与演进的唯心主义路径;实践的普遍性揭示了崭新的无产阶级实践形式,突出了经济伦理的革命性与批判性功能,指明了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取向。把握马克思实践观的双重理论品格及其经济伦理内涵,对于构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指导并服务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并不断发展完善。彰显出植跟实践、指导实践、发展于实践的特质,呈现出鲜明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9.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党的民生观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主革命时期是以"人民解放"为主旋律的民生实践;进入社会主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存状态、保障各种权利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党的民生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对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生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0.
康渝生 《学理论》2011,(19):2-3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经历深刻昭示了马克思主义逐步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彰显出我们党注重学习、不断创新的鲜明特征。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又依据新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遵循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全新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