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墉 《党政论坛》2012,(8):43-43
朱老板是有名的火爆脾气,职员犯一点小错,账簿上差几毛钱,他都能花上两个小时训话。所以员工在背后都不称他朱老板,只要一龇牙,说“神经!”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8,(4):21-21
最令人惊讶的是,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存在泡沫,但似乎没有几个人在意。像李嘉诚这样的亿万富翁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这样的权威人物都发出了警告,但大家就是置之不理。证券公司正忙着给数百万中国人开立股票交易账户,这些人都梦想着一夜暴富。  相似文献   

3.
县里干部是单位上人对小黄的称呼,说来大家都在一个县政府大院工作,都是县里干部,惟独如此称呼小黄,这有一个来历。  相似文献   

4.
说“进步”     
有一个机关干部,在40岁刚出头的时候,就被提拔为正处级领导干部,而且还是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因此,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其他很多同学都向他表示祝贺,说他是全班“进步”最快的一个,将来一定会大有前途。吃饭的时候,在大家的恭让之下,这个同学也理所当然地坐在了最上席的位子。而同样是公务员,至今却连“副科”都没有达到的同学,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14):27-27
有没有发现,下雨天出租车总是不太好打? 有一个试验,两份冰淇淋放在你面前,一个是半满的大杯,一个是堆到溢出来的小杯。容量几乎一样,可是你会选择哪一份?再比如,如果工作内容一样,你是愿意进入一个大家都拿2800元、你拿2400元的公司,还是进入一个大家都拿1800元、你拿2200元的公司?  相似文献   

6.
田飞龙 《党政论坛》2013,(12):16-16
有位企业家说得妙: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入从我这家跳到别家公司,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能进步。  相似文献   

7.
友人是学古典文学的,走出大学校门便加入政工行列,埋头七’x年,弹指一挥间。B前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后,友人深有感慨:自己太落伍啦!几年不见,天南海北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自己原想着大家肯定得好好叙叙离愁别绪、世态炎凉、人生坎坷……可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全是什么股票、房地产、电脑、汽车、广告策划、MBA等等,每个人都能头头是道地侃一通,甚至惟妙惟肖地用粤语进行“交流”,而自己根本插不上嘴,也常常不知所云,整个儿一个傻冒!友人的尴尬笔者也遭遇过,也是在同学聚会的场合,正当大家畅叙文章典故时,忽…  相似文献   

8.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在前方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一天,八路军129师机关准备给所属人员分些罐头。卫生所长赖玉明高声向勤杂人员打招呼说:“伙夫!马夫!卫兵!号兵!大家快来呀,有好吃的哟!”当时,师长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场,听到喊声,都望着赖玉明,过后好像在商量什么大事。第二天,刘邓两位首长把赖玉明等叫到办公室,对大家说:“今天同你们商量一件事,我们的伙夫、马夫应该取个什么名,这是我们的家庭大事。”见大家笑了起来,刘伯承接着说:“你们不要笑,这是革命家庭的大事。我们革命的军队和旧军队不一样。旧军队…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工作中,有种做法叫「一人有病,大家吃药」。对此一些人总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不以为然。任何一种方法只要适事适时适地适度,注重其条件性,都不难取得成效。「一人有病,大家吃药」,很多时候也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人有病,大家吃药」具有预防性。凡是略具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预防为主」是医之根本、指导方针。所以经常要打预防针。就是  相似文献   

10.
7月9日,笔者有幸在花鼓戏《郑培民》公演第二场时观看了此剧。演出结束后,全场千余观众的掌声又一次轰然响起,三番谢幕,三轮掌声不绝。观众都被剧情深深感动。离开剧场时仍然依依不舍,生发出感慨百端,人们为有这样一位省委副书记而庆幸,而自豪。剧中的郑培民有一段精彩的台词,大意是说,人生下来时,是婴儿一人在哭,大家都在笑,这是人们都在为新的生命而庆贺祈祷;人死去的时候,应该是死者在笑,大家都在哭。死者笑是因为平生无憾事,无愧于乡亲父老,世事人生。生者哭是由于从此人民失去了一个值得追念的人。这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何等豁达爽快的人生观!郑培民的“笑”与  相似文献   

11.
熟悉王旭的人都叫他大旭,但凡称得上年龄大、体格大,而是为人的正直与谦和敬业的作风,让他具备了一种大气魄和大家风范.大旭是大家对他的爱称,也是同事们对他的昵称.无论在舞台上下,大旭总是任劳任怨,总会带给大家数不清的笑容,自然拥有数不清的朋友,同事们都愿意同他合作,一起享受作为电视人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12.
温源宁先生在《一知半解》一书中对辜鸿铭作了别出心裁的介绍。这个传奇人物的特色是:他留着辫子,有意卖弄。他脾气拗,以跟别人唱对台戏过日子。大家都接受的,他反对。大家都崇拜的,他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里,常有围着谁转的议论。从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有人说:“大家都要围着党委书记转。”现在实行厂长负责制了,又有人说:“大家都要围着厂长转。”似乎不围着某一个人转,企业就搞不好。最近参加了一次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座谈会,有一位厂长的发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实行厂长负责制,不是叫大家都围着厂长转,而是要求全厂上下都围着四化建设转,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  相似文献   

14.
郭宝昌,在影视圈里被大家尊称为“宝爷”,不仅在他倾尽毕生心血为我们奉上《大宅门》这部盛筵,更在于他宅心“义”厚的待人处事之道。对于众多明星大腕不计报酬,主动支持《大宅门》这件事,郭宝昌说:“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是混了一好人缘,大家伙还觉得我这个朋友值得交,帮他一把吧,就全来了。”  相似文献   

15.
单位里组织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一人念,大家听。念完之后,主持人让谈心得。说什么好呢?很是沉默了一阵,都在琢磨:想说出超出文本的话吧,实在不易;说“大路话”吧,没意思;不说话,都闷起来,又不是事儿。正踌躇间,屋角炸开一串“响雷”——  “我是越听越高兴,越听越生气。高兴,是文件上的话说得实在太好了;生气,是改革这么多年,上边开了这么多会议,议决了这么多重要问题,可是,都落实了吗?该谁落实?怎么样落实?落实不了是谁的责任?对责任人该不该有个说法?……”  “就说这官僚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意义燕补林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体现了坚持祖国完整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回顾历史,展望现实与未来,民族利益与文化传统都要求中华民族大家...  相似文献   

17.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6):42-42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大家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8.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进步,团结就是发展,团结就是稳定。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地区,团结真是太重要了。但团结也有真假之分,真正的团结,可移山,可填海;虚假的“团结”,则会坑国家,害人民。不信你看这些年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有很多都曾闪耀着“团结”的光环。  一种是“你说我好我说你好的团结”。班子之间,上下级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吹我吹大家吹。你讲我的功劳,我说你的成绩;你向外宣传我,我向外宣传你;你向上举荐我,我向上举荐你;你说我处处先进,我说你优秀无比。像原山西绛县法院的姚晓红,本来是个“三盲…  相似文献   

19.
物质文化不必说了,大家都一个心眼地奔发财,各“家”都一起向财源涌去,分不出谁属于哪一‘凉”。说到精神文化,要想细细测览一下,区分一下,眼下似乎只有三“家”。这三“家”是:一、马列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三、西方文化。在中国,眼下这三家的大体情况是:正处于相互串亲,相互联姻,彼此都不取斗争态势。好不好呢?当然好,总比当年大肆采伐、彻底专政的好,因为指导并非镇压。何况,我们看到的文化繁荣景观是有目共睹的,举目可见的:何苦一定要通过人为斗争,让世界再乱腾一下子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三家串亲、联姻,一味亲…  相似文献   

20.
最近,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处的党员领导千部违纪案件中发现,“集体犯规”的“窝案”呈上升势头。为数不少的案件,一查进去,往往把整个班子全体成员都带了出来。据南方某省的一项统计,在去年全省纪检部门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违纪的案件中,集体违纪占49%以上。 领导班子集体违纪案件的攀高,究其原因至少有三点。一是“法不责众”思想在作怪。有的人以为,决定是集体做出的,即使上面追查下来,负责任的是集体而非个人。二是班子集体犯规,不容易被发现,这是集体犯规者的另一个心理动因。违纪行为是集体研究的,因此大家是“利益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