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都提出了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发展宏伟蓝图的实现。这是党中央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发展正确分析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决策。 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村消费近年来增长缓慢;二是乡镇企业改革开放20年间得到长足发展;三是20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乡镇企业与小城镇的发展而离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形成,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市场体系的日臻完善,使城镇得到了长足发展。初见端倪而又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小城镇经济,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扩大国内需求,决策者们开始从“小城镇”的发展中窥见到这充满希望的“经济亮点”。但是,要启用这一“亮点”,必须搞好小城镇的创新求实。一是在经济结构上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纵观我国的小城镇,尽管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但从其经济结构上看,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社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以“小而散”的布局,推动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加速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举措,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调整布局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一机遇,谋求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应加以研究的新问题。一、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在工业化道路上殊途同归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化的进程就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过程、劳动力转移的过…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镇企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6年,我国农村已有小城镇5.5万个,吸纳的乡镇企业劳动力占全部乡镇企业劳动力的50%;创造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部乡镇企业产值的57%。经济发展较快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小城镇发展尤为迅速,占到全国小城镇总数的60%。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首次写进党的纲领性文件,足见推进小城镇建设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要“走…  相似文献   

5.
一、我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增长,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城市化水平达32%,比全国的城市化水平高四个百分点;乡镇从1991年的3172个减至1996年的1841年;小城镇从1991年的766个发展到1996年的978个;小城镇人口达1400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伴随着小城镇的崛起,小城镇的地位日趋重要。 我省小城镇兴起的轨迹说明,它的兴起、繁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发展开始起步,调整了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部分劳动力开始向乡镇企业转移。从8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开始转向工业经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至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已从“半边江山”上升为“三分天下有其二”,1996年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3.3%。全省乡镇企业从91年的49.4万千,增至96年的92.92万个;乡镇企业的总值从91年的772.48亿元增至96年的7798.38亿元;从业人员从90年495.49万人增至96年的786.43万人;乡镇办的企业收入从94年的1435.62亿元增至96年的2421.35亿元。乡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乡镇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不仅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整体格局和农村面貌以及农民自身现代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格局,大大加快了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开始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传统经济格局,使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开始时的微不足道发展到现在的举足轻重。全国乡镇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突出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使中国农村逐步走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必然带来农村城市化,这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就中国现实的国情看,尽管大中城市对工业企业眼下有着较好的外部聚集效应,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但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大中城市难以容纳不断增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反,乡镇企业、小城镇对吸收富余劳动力则有着独特的功能。由此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绝对不能照搬一般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发展大中城市,而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即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和建设小城镇,吸收、消化转移出来的农民,逐步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减少农村人口比重,加强农村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有计划地将一批县城或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目前我国有17000多座小城镇,6000多万小城镇人口。小城镇被经济专家称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佳地带。根据成功经验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潘玉耕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小城镇人口迅速膨胀,市场日趋活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全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统计,小城镇人口一般可达到万人左右,经济规模约占全镇1/3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全区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九五”期间,全区小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辽阔的草原上,在无垠的沙漠里,在浩瀚的林海中,涌现出如赤峰市建昌营镇、呼盟莫尔道嘎镇、兴安盟音德尔镇等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新型小城镇,把内蒙古大地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姿。   小城镇是城市之本,乡村之首,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城乡经济交流的桥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商业贸易中心。同时,又是政治、文化、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是建设农牧区市场经济和发展乡镇企业的主要载体,是…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是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就河南省情况看更是如此。河南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人口大省,只有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以乡镇企业为支柱,乡镇企业的进步,需要以小城镇为依  相似文献   

12.
乡企之星的再跨越──四平市铁东区城东乡发展经济的调查刘凤春,张景海位于四平市东郊的铁东区城东乡靠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早在1986年就突破了亿元大关,是全省最早步入亿元乡行列的乡镇之一,成为一颗闪烁在松辽大地的"乡企之星"。如今这...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把“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纳入我国面向21世纪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成为推进乡村城市化的重要举措。发展小城镇,搞好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战略性措施,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能够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调整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因此,内蒙古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已将其纳入繁荣内蒙古经济的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7、内蒙古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内蒙古地处我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小城镇提高到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小城镇的崛起是由乡镇企业发展带动的,而小城镇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适应经济发展状况,不失时...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千上万座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已经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截止1997年,全国预算内财政收入在500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列入实现我国农村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所面对的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如何正视困难,探索发展路子,掀起第二次创业高潮,这是我们需要积极研究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乡钢企业的直要地位和面临的困境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  相似文献   

17.
朱佩明 《理论文萃》2002,(4):16-21,1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崛起,同乡镇企业的崛起一样,是中国农民在体制转型中的伟大创造。这一创造对于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2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功能的转换,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必须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一、从新的视角认识农村城镇建设的意义农村改革的实践表明,小城镇建设并不是单纯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某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大战略,它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首先,发展小城镇是促进乡镇企业上水平、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客观必然要求。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支柱,目前全国的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城镇大战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千年之交,百年之替,现在是研究和总结小城镇发展的好时机。中国改革开放后,小城镇大步发展了近20年,应该从中理出一些新思路、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一 80年代中期,农村大包干后,农业有了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农民向非农转移和小城镇发展的需求就产生了。从农业生产力解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到乡村城市化变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近两年来,中央强调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宏观经济大局的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对小…  相似文献   

20.
华夫 《新湘评论》2009,(3):15-1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来,亿万农民工以极大热情和勇气,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