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卉 《法制与社会》2013,(11):58-59
广告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普遍现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量的虚假广告开始充斥市场,对我国的经济、文化、道德、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极大危害,目前我国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中对虚假广告的界定上存在的困难,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低也是其出现的一种原因,在虚假广告的审查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上,必须要认清虚假广告的界定和违法成本,完善虚假广告的立法,健全我国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论虚假广告侵权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假广告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虚假广告不仅包括商业性的,还包括非商业性的,如公益广告、科普广告、征婚广告等等。狭义的虚假广告则仅指商业性的。本文采狭义一说。所谓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广告推荐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在广告中采用欺诈性的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做出错误判断的广告。生活中各种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因虚假广告侵权的案件越来越多,有关虚假广告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从虚假广告侵权归责原则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3.
虚假广告罪是新刑法增设的一个罪名。它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由于广告主体作虚假广告的程度不一,形式多样,目的各异,以致虚假广告罪的认定问题令人困惑。一、虚假广告罪与非罪的界限从新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可以看出,虚假广告罪是情节犯,“情节严重”是构成该罪的必备客观要  相似文献   

4.
虚假广告罪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希慧  沈元春 《河北法学》2005,23(12):16-18
虚假广告行为是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自从1997年被纳入刑法规制以来,被定为虚假广告罪而受刑罚处罚的尚不多见。而虚假广告罪网络虚假广告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试对虚假广告的界定、本罪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网络虚假广告等问题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5.
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加强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和治理,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对虚假广告进行有效治理,本文通过分析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如下法律治理措施:对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广告监管机关对广告的监管;建立广告预审制度;加大对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建立虚假广告公告制度;建立诉讼救济制度和完善悬赏举报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虚假广告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虚假广告的法律界定虚假广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欺骗性虚假广告;另一类是误导性虚假广告(当然,有些是两种特性兼而有之)。对于欺骗性虚假广告的界定一般并不困难,识别这类广告只需将事实与广告显示说明两相对照便知真假。就误导性虚假广告而言,情况则要复杂得多。所谓误导性虚假广告,是指利用受众对特定对象产生的错误理解,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的广告。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误导性虚假广告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虚假广告代言人民事责任,文章以虚假广告代言人民事责任案例为出发点,介绍了虚假广告和虚假广告代言人的具体含义,然后进行了虚假广告代言人民事责任研究,最后对虚假广告代言人承担侵权责任进行了分析,文章的研究可以作为完善我国法律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虚假荐证责任是指广告荐证者在广告中进行虚假荐证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广告进入契约的立法实践并不能为广告荐证者承担契约责任提供可能,其本质上系侵权责任,属于广告侵权责任而非产品侵权责任.对于虚假荐证责任我国立法采“虚假广告说”,这实际上模糊了虚假荐证与虚假广告的界限,我们应还原虚假荐证责任“虚假荐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虚假广告具有虚假不实的共同特征,但在行为表现及其后果上却有所差别。据此虚假广告行为可划分为误导性的广告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商业诋毁行为,三类虚假广告行为在构成和法律认定上有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虚假广告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虚假广告罪与非罪的界限 所谓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构成的前提条件有二,一是虚假广告的存在,二是虚假广告情节严重。是否符合这两个条件,是区分本罪与非罪的基点。  相似文献   

11.
黄婧 《法制与社会》2011,(31):163-165
随着我国的广告业的蓬勃发展,虚假广告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国家对虚假广告的治理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如何有效治理虚假广告,完善我国的广告法制和监管体制等成为了现实难题。本文从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不足处入手,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健全对典型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建立独立的广告审查制度以及建立并完善虚假广告公益诉讼制度等一系列建议,以期彻底的清除虚假广告这一溃堤蚁穴,促进我国广告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名人虚假广告在我国十分突出,名人特有的影响力使得名人虚假广告比一般虚假广告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名人虚假广告是一种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有违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立法对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规定不详,相关立法有待完善,立法应对广告代言人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予以规定,规范广告代言人活动。  相似文献   

13.
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广告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合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即为虚假广告。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1)商品广告中有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广告在促销商品和服务上所起的作用日益扩大,2003年我国广告营业额突破千亿大关,广告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虚假广告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更严重的是危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分析虚假广告泛滥的各种原因,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显而易见,诸如广告审查制度存在问题,对虚假广告行为的处罚不到位。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例,明确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针对虚假广告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和社会对策以防范和治理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15.
在商品房买卖中,虚假房地产广告屡见不鲜,购房者深受其害。本文深入剖析了虚假房地产广告的法律性质、法律责任,希望能以此揭开虚假房地产广告的面纱,使购房者在遭受虚假广告损害时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杨小敏 《法制与社会》2014,(10):123-124
虚假广告治理中的行政级别管辖是指在虚假广告治理中各行政执法机关的权限,而这种权限的划分应当以效率为原则,但现行政执法应有的效率优势却因跨区虚假广告不合理的级别管辖和地方保护主义之庇护而遗失殆尽,从而出现了虚假广告屡禁不止之现状。本文通过对美国虚假广告治理经验的介绍和借鉴,提出建立级别较高的全国垂直管辖的行政体系,以克服行政管辖的效率缺失之弊端,从而解决跨区虚假广告泛滥之现状。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具有惩罚与救济双重功能,其对虚假广告行为的规制,具有其他责任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过错推定责任和惩罚性赔偿,由于大大增加了对消费者的维权激励,有利于对虚假广告侵权行为进行追诉,是完善虚假广告侵权责任的有效途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荐证者与广告主的行为一起构成共同侵权,应当对虚假广告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8.
广告帮助企业向外界传达商品、服务的信息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帮助消费者在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今天的社会中大量的虚假广告存在,虚假广告的泛滥直接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给合法经营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最终会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我国虚假广告规制的现状和缺陷出发,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虚假广告法律治理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望能有效的治理虚假广告这一现象,促进广告产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虚假广告代言主体的分析和代言行为的定性,探讨虚假广告代言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的责任类型,援引各家观点论证以及借鉴外国虚假广告的规制,构建笔者认为应然的责任制度,从而有效地监管虚假广告,使位于广告的代言环节的代言人负起该担的责任,净化广告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虚假广告是指以欺骗方式宣传的内容不实的广告。近年来虚假广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成为危害消费者权益的第二号杀手。要有效整治虚假广告,需要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政府、消费者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关键在于建立标本兼治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遏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