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彭东海 《传承》2009,(24):46-47
党员、群众的认识偏差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建构,就是要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个全面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能够作出客观的判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要重视方法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及其核心反复强调过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方法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我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不仅要认识到其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层面的意义,更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本身就是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二者关系的一种方法。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还是理论成果,都要从方法论的视角去看待、去理解。从方法论的视角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和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认识学风的重要性,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可以更好地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深化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于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姿态、其自身的概念混乱和纷繁复杂的流派以及长久以来仍产生影响的"一线单传"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所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通史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类的著作或教材中,处于边缘化、外在化、浅表化的理论地位。如何评价和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总结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尚无整体性和共识性的认识。只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文本作具体、细致、扎实的文本解读和整体把握,反思当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写作体例,才有可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8,24(4):9-12
科学反思是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的再认识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基本途径:它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助于纠正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有助于防止盲目骄傲和盲目悲观情绪,端正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反思的根本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永恒主题 ,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态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的需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相辅相成 ,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及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矛盾依照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态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观点,不仅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而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也是当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注意到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 ,对与时俱进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视角看,当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几乎都是从传播者角度展开的.其不足,就是未能清晰而明确地凸显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从主体认识论向度来开展此研究,是对上述不足的有效弥补.对于普通大众认识或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来说,关键事件、相关人物、日常生活等是重要的认识中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找准...  相似文献   

9.
田琼 《前沿》2013,(8):36-37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对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鲍婧 《传承》2012,(8):80-82
越南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胡志明的民生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弄清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来源是正确认识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的基础,有利于正确理解越南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苏礼和 《桂海论丛》2009,25(6):6-10
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面临着如何认识社会发展动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发展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是辩证的,中国化内含着现代化,中国化必须体现现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现代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现新发展的关键立足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增进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发展现实实践的融合,促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千猷 《求索》2022,(3):35-42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习近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态度、立场、观点和看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包括习近平兼具理论品质和实践效果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观、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马克思主义地位观、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等。这些观点构成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内容和总体架构。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活的灵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七篇序言表明必须要实事求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七篇序言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主义,认识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主体和介体有清楚的认识,这些前提性问题制约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张录平 《湖湘论坛》2008,21(3):11-12,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认识的升华,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理论认识的系统性和理论发展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7.
范德华 《思想战线》2012,38(2):125-126
一、哲学功能的拓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从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享受世界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功能。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是,如果仅仅只讲认识世界和  相似文献   

18.
李群山 《前沿》2013,(13):41-4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这一理论基石的认识与把握。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存在三个维度,包含三重意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价值主体。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三重意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9.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修宪,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历史性转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学习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