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第五代人”研究首先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它的前瞻性在于:有学者认为,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五代人”是否成形,甚至前四代人的划分是否科学、准确,还有待商榷。另外,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确实已经壮大。他们的未来即是中国的未来。认识与把握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即是认识与把握21世纪的中国。由此,也可以说“第五代人”研究是一个现实性的课题。前一阶段,不同领域关于“新人类”、“新新人类”、“70年代人”、“80年代人”,以及“卡通一代”、“读图时代”、“韩寒现象”甚至“美女作家”的争论,已显…  相似文献   

2.
对"80后"青年的探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往往备受重视。如今,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后”开始起飞了。谁是“80后”的代表?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少女作家。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俗称“80后”。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4位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吗?在接受媒体采…  相似文献   

3.
“长子”型人格的第一代青年笔者将五十年代在大学就读或参加了工作的青年,视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并认为他们的人格特征是“长子”型。长子是中国传统家庭承先启后的一个角色。长辈视他们为自己生命的延伸、家庭的希望,当作第一接班人,因而长子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格...  相似文献   

4.
[代·代际·代沟]用“代”来划分人群,早先的标准大约是20年为一代人,歌里就唱道“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而“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人身上”——这早先的说法,大约是指“寄托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一代。“代沟”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异。现在有人则认为10年就是一代(如“年代”的说法),更有甚者认为5年就是一代了——言下之意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老三届]全中国的“老三届”,如果初中、高中相加,就有6届,人数应该有千万之多了。“老三届”中有的是读过几年书,但断了大学梦…  相似文献   

5.
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青年价值观演变大致经历如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我国“拨乱反正”时期,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17至26岁之间的年青一代被称为“80后”。总数有2亿多人。他们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80后”一代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与其父辈迥然不同的特征.对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老三届”:跨世纪的话题谭刚强据权威部门解释:“老三届”指“文革”初,1966、1967、1968年在校就读高中(含中专)、初中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步入中学就遇上十年动乱,毕业时,奔赴广阔天地的1969年的中学生。“老三届”──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造就的有一定社会特质的人群。他们:50年代的少先队员,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知识青年,80年代的中青年,90年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他们:共和国的同龄人。实现中国跨世纪的一代人,掌握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一代人。“老三届”,在沉寂了一些年之后,如今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基本原因似乎有三:一是“老三届”具有“红卫兵”的代称,伴随着“红太阳热”的再次升温,一种说不清的同情还是责怨的社会目光重新开始了对“老三届”的特别审视。二是进入90年代之后,许多“老三届”人士所开始的对自身成长过程的综合考察与回忆。《北大荒风云录》、《咱们老三届》《来自老三届的报告》、《第三代人与第四代人》、《共和国的第三代》等书籍的出版,已真正引发了人们对“老三届”人士的重新关注与认识。三是如今“老三届”中的大多数人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上,以  相似文献   

8.
70、80年代以来,“苏南模式”一词在人们已是如雷贯耳。它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兴起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农民自己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贡献是巨大的;苏南农民很快富裕起来,在他们增加的收入中,有70-90%来自乡镇企业;在苏南地...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问题的提出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性成熟普遍比上个世纪70年代提前了4至5岁,婚前性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一社会现象已经普遍引起社会关注,更引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作为教师,正确认识和掌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是给予处在青春期关键时刻———初中生的性心理以关心和引导,对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春期”解剖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觉醒,这是他们前所未有的体验。对此,他们感到既神秘又恐慌,且表…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应该兼顾的三个角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两年前,"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引起了一场广泛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一些青年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媒体上也出现过不少这代青年特别是其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负面新闻.社会对当代青年存在疑虑,有些人担心,如果有一天当曾经灾难深重的祖国再次面临危急情境,这代青年能担起重任吗?  相似文献   

11.
陶承学写诗的故事(广东)黄子云以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一书影响了一代代青年、被广大读者称为“陶妈妈”、“革命老妈妈”的陶承同志,没有正式上过学。她于1911年结婚后,曾从丈夫、战友欧阳梅生学过诗,她说:梅生教书的那个地主家,园林很美。夜里,梅生改课卷...  相似文献   

12.
"第五代人"研究首先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它的前瞻性在于:有学者认为,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五代人"是否成形,甚至前四代人的划分是否科学、准确,还有待商榷.另外,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确实已经壮大.他们的未来即是中国的未来.认识与把握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即是认识与把握21世纪的中国.由此,也可以说"第五代人"研究是一个现实性的课题.前一阶段,不同领域关于"新人类"、"新新人类"、"70年代人"、"80年代人",以及"卡通一代"、"读图时代"、"韩寒现象"甚至"美女作家"的争论,已显现出问题的紧迫性,只是对"一代新人"的称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当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青少年研究进入新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以往的研究视野也应有所拓宽与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前:青年群体庞大,研究者极少;70年代后:青年虽然吸引了学界目光,但并没引起关注。而对“80后”的研究则是:从果断定论其为“垮掉的一代”到尴尬反思其为“鸟巢一代”,这促使青少年研究出现了目前从高调走向低调,谨慎对待“90后”研究的状况。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从主观走向客观,理性对待“90后”研究,具体而言做到:理性——全面关注;客观——平等对待;公正——研究对象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的富裕以及时代的迅速变迁,许多国家的青年受到“安逸病”的困扰,曾被称为亚洲工作狂的日本人为越来越多的“飞特族”(指为休息和旅游而工作的自由青年)担忧,韩国青年也成了“卫星一代”,既想独立但又因吃不了苦而依靠父母。在西方,年轻人成了欧洲经济衰退的最大受害者。对这些“失望的一代”,欧美媒体在同情他们的同时,也认为正是之前20多年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能面对困境。如今的青年一代不仅要适应“舒适、富足、安逸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既成事实,还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1,(30):13-14
富二代简介 “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该栏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  相似文献   

16.
美国“60后”的嬉皮士世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中国“90后”的非主流世代亦被称为“垮掉一代”或者“享乐的一代”,二者都表现出标新立异、追求另类、崇尚自由等群体性特征。两个青年群体在生活方式上有许多的共同点,但是在金钱观、性爱观、价值观和信仰观方面又各有不同。分析两种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将对认识和看待现今中国的“90后”非主流文化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18.
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常常问自己:我对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青年文化(目前似乎没有关于“青年文化”的一致公认的权威界定,如果参照我国官方关于共青团的年龄,即14-28岁之间,“青年”一代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说的80、90后一代),到底了解多少?对此我是非常怀疑的。怀疑也就是心里没底。我对青年一代充满了了解和交流的渴望,但是在现实中却感到这种渴望根本不被青年一代理解。这是很多我的同龄人的普遍感受:他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们希望和孩子交谈,但是孩子根本没有和你对话的欲望,他们懒得理你。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孩子一放学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有点礼貌的则和父母打个招呼),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对父母的问话爱理不理,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吃完饭马上再次像躲瘟神一样躲进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19.
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初析电视在青年成长中的影响力黄志坚90年代中期,我国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两个令人瞩目的新特点,一是独生子女数逐年增多,二是电视的影响力逐年增大,以致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现在这一代青年,叫作“独生子女的一代”,“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20.
1984-2000:金牌与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3-27届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共获得金牌80枚,获金牌人数108人,平均年龄22岁。他们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杰出代表。 体育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种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在百余年奥运的历史长河中,奥林匹克运动被称为“当今时代中最伟大的社会力量之一”。在这种“最伟大的社会力量”中,毫无疑问,青年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984-2000年,在历时五届的奥林匹克大赛中,中国运动员共获得金牌80枚, 获金牌人数108人,平均年龄22岁。他们以优良的表现和闪亮的金牌,在洗刷百年来中国奥运耻辱的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一代青年的优秀品质,以及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拼搏精神和良好的精种风貌,无愧为中国青年的杰出代表。一面面金牌,成为一面面旗帜,在昭示着青年成功的同时,也成为激励国家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让我们在历史的隧道中重新拾起那一枚枚金牌,再一次感受中国青年那一刻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