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与早期教育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的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但是在家庭的早期教育环境中,哪些方面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有更直接的影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特质,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家庭的早期教育方式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关系, 以便改善儿童的早期教育环境,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筑起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
近代殖民主义从产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殖民主义也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从这一过程,我们十分有趣地发现,殖民主义发生了从野蛮到"文明"、从直接到间接、从公开到隐蔽的形式变化。资产阶级学者把这归之于宗主国主观意志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弃恶从善的表现。显然这是掩盖历史真相的谎言。实际上,它是循着一条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而演变的。  相似文献   

3.
1994年,美国共逮捕了270万以上未满18岁的少年,其中,6%是暴力犯罪.在这些暴力犯罪中,有一半是16岁以下的少年,一半是白人,l/7是女性.女少年暴力犯罪快速增长是近年来美国少年暴力犯罪的一个明显特点.统计显示,1985年,大约有9000件暴力犯罪案中涉及到未满18岁的女少年;到1994年,这个数字已超过21000件,增加了一倍多.在1985-1994年中,女性暴力犯罪案增长125%,而男性只增长67%.女少年暴力犯罪增加的主要类型是抢劫与严重伤害.少年暴力犯罪总体在1975-1988年间是相对稳定的,这一时间少年暴力犯罪(谋杀、故意杀人、强奸、抢劫、严重伤害)的被捕比例的变化与其人口比例的变化相同.但在  相似文献   

4.
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怎样?少年法庭运作情况又如何?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及青少年犯罪预防办公室(OJJDP)200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反映如下:一、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1、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截止至199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凶杀案的案发率处在1987以来的最低点,比1993年高峰时的案发率下降了52%。1994年至1998年间,15至17岁青少年犯谋杀、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32%,14岁或以下年龄段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27%。2、少年严重的暴力犯罪者所占比例不等。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的青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形势不断发展,改革不断入,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消极因素急剧增多,刑事犯罪尤其暴力犯罪活动愈演愈烈,严惩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特别是九十的年代以来,暴力犯罪案件接踵而至,且不断升级,给社会造成极在危害,成为现阶段危害最大、影响最坏的一类刑事犯罪,由此也是当前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我国现阶段,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集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一、发案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刑事犯罪暴力化程度不断加剧,犯罪分子或因私欲受挫而报复社会,或因抢动钱财滥杀无辜,或因经济纠纷、民事纠纷激化铤而走险,动辄制造爆炸事件、持枪作案,甚至暴力拒捕.从1990年以来全国刑事案件统计数据看,恶性大案迭发,尤其杀人、伤害、抢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一个地区主义日益发展的时代。地区主义向上影响到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秩序的构建,向下与国家以及公司、地方、利益团体、社会运动等非国家或次国家角色紧密相连,因而是在外交与国家间关系、地区事务与世界体系、全球社会等多种层面上塑造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结构特征的主要力量之一。那么,学术界是如何界定地区主义的概念的呢?作为一种现象,它是何时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呈现为怎样的形态?它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将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呢?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庞中英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广泛重视.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尽管社会制度不同,青少年的暴力犯罪都成为报刊媒体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美国和德国,暴力的日益猖撅让当局膛目而无可对策.媒体固然有一定的渲染,但官方,特别是警方刑事犯罪的统计对这一发展趋势亦未作否认.根据本文作者任职的德国下萨克森州犯罪学研究所(简称KFN)的统计,1989至1994年,该州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增加了50%.中国的暴力犯罪也趋严重.面对这一情况,各国对暴力与暴力犯罪的研究亦纷纷加强,KFN搜集整理了自1990至1996年西方出版和发表的有关图书资料,题目达两千种以上.总的来说,对于暴力犯罪的成因和条件的研究,理论阐述比较多,实际调查比较少,量的统计研究比较多,  相似文献   

8.
资本体系已经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发展到全球范围,并且因为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而不可避免地走向闭合。资本体系走向闭合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它同时也会带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危险。在军工综合体的既得利益推动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大量生产,大国之间正在加速酝酿对抗性的国家意志。而且从历史上看,由于代表国家意志掌控战争机器的政治家和指挥官们的愚蠢错误而导致毁灭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资本体系的封闭循环中退出并且避免上述危险的唯一希望是走向一种新的社会主义代谢秩序。这种新秩序以实质性平等作为典型特征,它要求对社会再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重构。  相似文献   

9.
校园暴力犯罪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实践关注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各类院校发生的校园暴力犯罪状况进行调查,对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归纳出校园暴力犯罪的七大主要类型,从而为有效地治理校园暴力犯罪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劫车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本文从经济学意义的成本角度来分析该种犯罪的犯罪成本,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所谓暴力文化是指坚持有助于暴力行为发生的行为规范的亚文化.暴力文化是暴力犯罪的诱因,对于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深刻,已构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抵御和消除暴力文化的不良影响,才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2.
把现实制度缺陷归咎于漫长的专制历史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普遍观念,其实质,是把本该属于当代人和当权者的责任推给了历史。人们的观念和精神受历史制约的程度被夸大了,而受自身利益限制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个人观念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对制度产生影响,还没有受  相似文献   

13.
所谓暴力文化是指坚持有助于暴力行为发生的行为规范的亚文化.暴力文化是暴力犯罪的诱因,对于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深刻,已构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抵御和消除暴力文化的不良影响,才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月25日一年一度国情咨文中声称,要下大力气解决国内社会问题,减少暴力犯罪,降低犯罪率。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的暴力犯罪——谋杀、强奸、杀害等犯罪活动增长了18%左右,青少年犯罪率增长了49%以上,青少年因为杀人而被  相似文献   

15.
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和联邦刑事调查研究会,从1985年就开始致力于暴力犯罪行为的研究.研究计划命名为“暴力行为研究”.它包括5个子题研究计划,分别从不同侧面分析每一天在德国发生的暴力犯罪现象.主要是:1.研究分析与暴力刑事犯罪有关的文献;2.研究暴力刑事犯罪的趋势;3.联邦德国的公民和警察对暴力行为的估计;4.警察当局对主要暴力行为的调查;5.在特定暴力犯罪领域中研究罪犯和受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还开展了关于暴力犯罪的其他研究.如:课题“对警察的暴力行为”、“新闻媒介描述的暴力行为”、“故意破坏文化和艺术的行为”、“性暴力行为”、“暴力犯罪受害者受害举报后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6.
虽然欧安会/欧安组织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饱受争议,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其独特的“安全与合作”模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虽然欧洲人在极力推广欧安会/欧安组织的成功经验,但欧安会/欧安组织模式的移植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到如今为止,欧安组织模式仍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其他地区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类似模式。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我们不仅要问:欧安会到底是国际关系的正常产儿还是怪胎?欧安会是怎样产生的?欧安会的主意是如何提出并终被接受的? 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这一历史剧目在国际舞台上正式上演之前,自然少不了剧本的推出、修改和最终采用。欧安会的产生是“欧安会”主意的提出、修正、完善直至广为接受的结果。欧安会主意的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犯罪、暴力犯罪突出、智能犯罪增多等新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网络的监管乏力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两难的选择     
贵刊9月(下)的“窗下人语”《把酒月下,与谁和解?》提出了一个如何在“真相”与“和解”中进行选择的两难命题。我们习惯于宣传和教育社会大众形成某种共识,历史事件被浓缩为一段结论、历史人物被提炼为一个符号、受历史事件影响的大众被归纳为一个统计数字。“面向未来”的“压倒性选择”是否能够强迫受害者放弃对过去的痛苦记忆?这样的忘却或集体性失忆,能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和解?英国和平学专家瑞格比教授所倡导的和解文化,也以真相的揭  相似文献   

19.
疏导涌动的民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网络,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民意,但有了网络之后,民意的表达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便捷的渠道。人们从网络对诸多事件的参与追问及其浩大声势中,分明感受到中国社会正在涌起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要对民意的产生与影响,有着另外的观察思考。正如政府的意志并不必然是真理一样,民意也有它的盲目性,有着不可尽信的一面。民意具有情绪性,有时并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民主诉求的增多而产生出来的巨大冲力,在一定时间内如突然进发,非常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使一个国家陷入政治不稳定。因此,如何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中国日前的国家资源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吸收和利用民意实现政府善治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这将成为2005年中国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在当今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它反映了发达国家由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大众社会政治意识,部分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起到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鉴于促使民主社会主义产生和传播的三个因素都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