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孟杰 《法制博览》2023,(10):58-60
在现阶段的民用住宅小区组成结构中,小区车位车库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居民小区的车位车库构成了小区基础设施,车位车库的使用权利归属主体需要得到清晰合理的界定。我国目前的民事立法针对小区车位车库的法定权属仍然缺少准确的定位,进而容易导致小区车位与车库的使用过程存在混乱缺陷。本文探讨了民用住宅小区的车位车库法定权属问题,结合小区车位车库的基本使用功能来探求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子岳 《法制博览》2022,(11):157-159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私家车的保有量屡创新高,车位车库已成为现代小区的基本配置.然而由于建设力度不高、权属界定不清等方面原因,小区车位车库的产权归属的纠纷频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关于小区车位车库的现行法律规定,探讨了小区车位车库、人防车位的权属争论,提出按"应当优先满足业主需要"细化规定,建立全国统一的车位车库产权登...  相似文献   

3.
地役权由于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完全可以包含了空间权。空间权可以视为是从地役权中分离出来的又一用益物权。可以用地役权制度和地方性立法规范社会中空间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潘俏俏 《法制博览》2022,(10):98-100
小区复合规划功能地上车位普遍存在,然而对其所有权归属却无专门规定,通过查询裁判文书网中获取数十份复合规划功能地上停车位所有权纠纷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同案不同判、类似案件不同判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司法公正性.本文分析总结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同时在完善立法和强化司法实务指导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各方合法...  相似文献   

5.
涂甫 《法制博览》2013,(2):144+141
一、裁判要旨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当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时,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这是物上的请求权。信赖利益是指无过失的善意当事人基于信赖另一方履行合同后产生的可期待利益,因此当该利益由于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而无法实现时,法律要保护善意当事人的信赖利益使遭受的损失得以补偿,其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相似文献   

6.
准不动产物权是指那些具有流动性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点,并在法律上具有不动产某些特征的物,我国理论界对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准不动产物权变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步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对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研究能够在明晰权利的归属和登记效力的基础上,对我国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海域使用权的概念即脱胎于人类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海域的重要性,国家应当对其享有所有权。但是国家对海域的开发只能起到监督、引导作用,实践中仍要依靠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参与。因此,海域使用权有必要作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规定于法律体系中,作为经济主体参与海域开发的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有自然资源,其所有权属于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当前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立法和管理上,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各部门法之间权责不明晰,资源流转不顺畅。为确保无线电频谱资源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能,服务于国家建设和无线电技术进步,亟需建立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权制度这一新型的用益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9.
郑平 《法制博览》2023,(21):91-93
小区停车位的法律归属一直以来是比较棘手的法律问题,各地法院对因小区停车位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所发生的案件的判决各有不同,学者们的观点也各成一派,并无定论,因此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较大的争议和困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观念的转变,以及市场对房产的多元化利用趋势的发展,在《民法典》之下形成了新的用益物权体系,增加了关于居住权的规定,完善了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本文从居住权的设立背景及内容出发,对居住权出台以后的适用情况进行内在检视,并对优化居住权的保障路径进行了建议,以期促进居住权多项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努力为生活立法,我们就看到了中国的进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日前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引起广泛讨论。已经三审的《物权法》(草案),共5编20章268条。草案明确了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和原则,并分别就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对登记制度、物权的保护、相邻关系、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等作了规定。物权法关于财产权的规制,决定了它将是民法典中最重要的法律文本之一;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今日中国保障私权、扩大民权,实现文明宪政、轻松生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居住权制度作为《民法典》新增制度,仍有规定模糊之处和规范上的空白.在居住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中可以探知,居住权的人役性并不是固有属性,居住权的本质属性是所有与使用的分离.居住权客体是他人房屋,农村房屋、房屋部分及附属设施也为居住权客体.居住权是用益物权,可依合同、遗嘱或者遗赠设立,通过遗嘱的方式设定居住权,在继承开始...  相似文献   

13.
胡晶晶 《法制博览》2013,(8):163+122
在房地产交易频繁的当下,《物权法》在保护业主物权方面做了详实规定,但仍然存在法律适用的盲点,例如小区围墙中凸起的装饰墙遮挡了业主房屋的光线,这种情况是否属于相邻关系?小区围墙是否属于业主共有?本文对此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谢荣靓 《法制博览》2023,(10):148-150
船舶建造合同性质的界定是研究船舶物权归属等相关法律问题的基础,而在各国关于船舶建造合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该合同性质的定性也各有不同。船舶建造合同的买卖合同说、承揽合同说以及混合合同说都有各自的合理之处,但同时相比之下也有不恰当的地方。本文通过将船舶建造合同的特征与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和混合合同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明确船舶建造合同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5.
张娜 《法制博览》2014,(2):14-16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是不同的,无权处分合同在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效;在折衷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则是有效的。那么是不是在无效的无权处分合同下,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就当然的保护不足,进而得出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有缺陷而劣于折衷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的结论。而事实上的结论是各种物权变动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各国对于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是逻辑选择的结果,一国对于法律制度的选择应当是符合本国法律体系和历史传统的。我国在进行法律移植的时候,也应当从分考虑到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物债二分的立法体系,完善适合我们国家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6.
GPS指挥田间管理 在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的试验农场,旱田用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自己离开车库行驶到农场,干完农活再回到车库.如果为它装上CCD摄像机和插入农田的土壤传感器,它更可以利用光线的反射状况,快速检测出土壤的水分、养分和农药的残留量,自己决定干什么农活.这一切都仰仗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知觉感应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钟岷源 《南风窗》2010,(9):49-50
自行车时代,回家的时候如同切割一堆目光的扫描,你的一举一动,你带来的朋友,你自行车上驮着的东西,都要经过邻居的扫描。如今,你若是住在高层,你每天出入小区时,暴露给邻居目光的时间,可能就是从电梯下到车库的片刻。然后只要钻进车里,就有了屏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集中和快速流动,居住小区的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治安稳定,而小区的治安也成为了社会治安形式的“晴雨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就需要建立动态社会环境下的打防控一体化机制,提高打击犯罪能力和小区治安行政管理能力。按照“严打开路,防范为主,调处结合,执法为民”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遗平安辖区。只有小区治安得到综合治理,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李志 《法制博览》2023,(13):67-69
期待权理论发源于德国,我国涉及物权期待权的司法实践突显相关理论、立法以及司法均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本文将以我国物权期待权基本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德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立法与实务,结合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特别是《执行异议与复议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实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适时提出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完善的建议,以期对统一司法裁判尺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陈尧 《法制博览》2024,(7):88-90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民法典》通过确认和保护私权,同时也具有规范公权力的作用,其中对物权制度、合同制度、担保制度的完善,对于律师代理公司诉讼案件必将带来新的影响。公司诉讼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并且适用一般民事诉讼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一个类型。公司诉讼有其自身特征和内涵,一方当事人是公司的诉讼案件并非都归入公司诉讼。公司诉讼和普通民事诉讼,在诉讼主体、程序以及结果的归属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