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着重分析了英国政治自由主义的代表哈耶克的自由理论,又把哈耶克的自由理论置于马克思的自由理论的背景下进行比对,从而鉴别出哈耶克自由理论的局限性和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文章认为哈耶克自由理论的真正问题,在于把法律上、形式上的自由视为了人自由的终极形式,而漠视这种自由在市场交换机制下的异化和奴役.有鉴于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既要从政治上、法律上确认和维护人的权利,又要不断调整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类解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孙辉 《唯实》2001,(7):7-10
看待哈耶克思想不能脱离时代的针对性.作为一个毕生致力于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的思想有其合理性,但不能因此就把他和他的思想奉若神明,更不应拿哈耶克对"社会公正"的反对来为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辩护.  相似文献   

3.
共和主义公民观强调积极参与政治,公利优先于私利;自由主义公民观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个人利益至上。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表明,个人权利和社会、国家利益同等重要,应在二者共生与张力中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和谐。当前,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应着重突出“以人为本”,在维护个人利益中实现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与新老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潮相互作用的语境中探讨了哈耶克自由理论的独特性及其与新老自由主义的关联,并着重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内部试图综合自由和平等的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无疑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哈耶克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他是一名经济学大师,更重要的在于其自由学说本身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色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哈耶克对传统的诉求,并把自发性秩序作为理想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6.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8):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7.
殷叙彝 《党史博采》2005,(3):99-104
霍布豪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涉及自由观、财产观和国家观等三个方面.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个人自由与社会集体的善之间的有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在国家观上表现出多元主义.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实质上是用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内容来补充和改造自由主义,是与第二国际欧洲社会党内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思潮,亦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所属各党的社会民主主义相近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物的个人主义影响着我国当代部分大学生,这与我国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个人主义以其特有的私利观威胁着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必须坚决摒弃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蔡治廷 《世纪桥》2016,(3):95-96
站在当下的视角来看,同为当代自由者的罗尔斯和哈耶克,在某些方面却有所不同,二者传承了不同的自由主义传统,基于不同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正义观。本文主要从正义的首要对象、核心内涵和社会形态诉求三个方面比较二人正义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权利至上,其论证方法和哲学基础在于个人主义.社群主义采用整体主义、历史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方法论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非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社群主义的方法论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未能超越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当代仍然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批判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呼艳芳 《世纪桥》2011,(17):64-65
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忽视个人对整体的义务和责任。整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强调个人对家族和国家的责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西方个人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传统的整体主义价值观面临挑战。本文浅析了如何对待两种价值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9):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以"自由"一词来命名的自由主义理所当然把自由视为其核心价值,但人类为什么需要自由?自由为什么如此神圣? 对此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它源于人性的自私,有的认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的权利.哈耶克则认为自由建立在知识分散和理性不及基础之上,因为理性不是万能的,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全知全能者来为他人安排命运和生活,因此必须赋予每个人以自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在经济学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凯恩斯主张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哈耶克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的理念.两人在信息和协调问题、货币和资本理论、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等方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论战的内容为我们理解今天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间的分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5.
内容简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的核心论证是马克思对于个人主义主题与社群主义主题的独特综合.我将这种综合称为“关系中的个人”,而“关系中的个人”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从规范的意义来说,马克思的解释赋予了强调平等性和社会相关性的自由以解释特权,在那里,对于个人的平等自由的承认也引起了对于正义的含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个人"是现代性的核心命题,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所有努力莫不与之相关。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的、伦理的哲学思想,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知识分子对个人的看法经历了从发现、萌动到崛起的发展阶段,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徘徊,逐渐形成了以追求人格独立、反对封建束缚为特征的个人观。这个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杨朱式的唯我主义,也不是西方的原子论的利己主义,而是建立在"大我"与"小我"间性之上的,谋求个人权益的政治伦理主张。这种个人观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儒家徐复观对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不太满意,对全体主义也没有好感。相对于传统儒家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持的集体主义立场,徐复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试图整合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这两种理论,他的解决办法是追求二者在实践层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作为继马基雅维利之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以其思想家的敏锐触觉捕捉到时代的气息。作为个人主义的率先提出者,霍布斯与自由主义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重新确立了自然法关注的核心,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然法基础,从个人自我保存的角度著述了《利维坦》一书。本文试图以《利维坦》一书的逻辑起点、逻辑演绎、逻辑归宿的梳理,还原霍布斯其著作中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个人"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和归宿,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科学分析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反对个人主义倾向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耶克的思想体系纷繁复杂,涉及政治哲学、法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尽管如此,知识论却始终是其思想大厦的基石。本文首先分析了哈耶克的知识论,确切来说就是,知识具有的主观性、时空性和分散性;接着描述了人类利用知识的两种途径,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即赋予个人自由才是利用知识更为可取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又推论出:只有限制政府权力,利用法治,通过稳定而抽象的规则,才能保证个人知识充分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