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浅论我国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是司法保障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又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下,各级法院的经费保障存在很大的问题,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的弊端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经费困难,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实施又势必造成作为弥补法院经费不足重要补充的诉讼费收入大幅度减少,由此可能致使法院经费愈发捉襟见肘、雪上加霜。同时,这种严重依赖地方财政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也是造成法院难以真正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最主要体制性缺陷之一。改革现行法院经费保障体制,积极地探索和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使法院逐步摆脱地方干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维护司法公平、公正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2.
和谐司法是现阶段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南,和谐思想已深入司法实体与司法程序各个领域,文章站在和谐司法的角度,审视当前法院裁判文书的不足,探寻裁判文书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公正、高效、权威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也为法院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院内部工作机制改革也势在必行。根据法院审判工作的需要和不同岗位的职业特点,将所有法院工作人员按照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司法技术人员等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法院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新一轮法院工作机制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4.
法院体制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法院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当修改宪法,将法院独立审判制度宪法化;改革现行法院体制,重新划分司法管辖区域,使司法管辖区域与行政管辖区域相分离,以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整合现行法院结构,将中级法院、基层法院设置为初审法院,将高级法院设置为上诉法院,最高法院作为终审法院,以区分初审和上诉审,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法院名称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司法改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 ,现行法院名称的合理性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司法改革研究者的视野之外。也许法院名称是一个无关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宏旨的“小问题” ,不足以引起人们的热情关注。但是 ,笔者认为 ,法院名称是一种最形象、最直观且最具有隐喻色彩的司法符号 ,这种符号逼真地折射和映照出其背后所蕴含的司法理念和司法传统 ,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程度的最显著标志。古人云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 ,法院名称这种司法符号的象征意义无论如何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国法院名称的官方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司法文书改革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倍受关注。二审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是当前司法文书改革的重要一环。从法院的审判过程看,二审的裁判文书是生效的终审裁判文书,是法律尊严的具体体现。二审的裁判文书虽然基于一审,但它必  相似文献   

7.
肖扬院长在第十八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总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全面推进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化法院体制改革,推进司法文明建设,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法官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但是,目前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开拓视野,吸收和借鉴国外好的做法?本刊特推荐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所作的联邦法院2002年年终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应优先解决创设新法官席位、填补司法空缺、增加法官薪水以及总结联邦法院管理局、联邦司法中心及联邦量刑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新颖,对我国目前的司法制度改革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8.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次司法体制改革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层次之深,改革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既为法院工作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也给各级法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新一轮的司法改革,不能仅靠顶层设计,作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和参与者,也必须思考改  相似文献   

9.
高志刚 《北方法学》2017,11(1):17-26
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明确了司法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在试点的过程中,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改革,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改革试点评估机制是建构现代化司法制度的决策基础,可以获得和积累对新体制的知识存量,反馈修正制度设计,激发制度变革动力。以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法院员额制改革为样本,着重分析当前改革试点评估的现状和问题,明确试点评估的主体、原则和基本方法,探索完善司法改革试点评估运作机制的具体路径和操作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一、铁路法院体制改革建议作为改革试点,铁路法院体制改革应在解决法院"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等问题上下功夫。解决"司法权力地方化"问题,主要是利用铁路法院跨区域的特点,将铁路法院的财政权归中央,人事权直接归各省,不受市、县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海事法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与本轮司法改革的目标最为接近,是改革不容忽视的本土性资源。海事法院在跨区域管辖案件、人财物统一管理、法官队伍精英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面临着地位边缘化、存在合理性、管理混乱化三大危险。本轮司法改革应重构海事法院的权力体制,修改宪法及法院组织法,并进行法院内部去行政化、法官职业化等配套制度改革。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也可借鉴海事法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法院管理体制改革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核心所在。我国法院现行管理体制完全地方化和行政化,这是司法地方化和行政化的根源。构建新的法院管理模式,必须符合改革价值定位、符合中国特殊的司法国情、遵循法院管理的一般规律等标准。依据此标准,文章提出:借鉴司法委员会管理模式的外部资源获取方式,成立相对独立的司法委员会负责人财物等管理决策;借鉴司法自治型管理模式,实行法院内审判业务和行政管理事务相分离;以此两点为基础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司法委员会型管理模式并对司法委员会人员构成、运作方式、法官选任、司法预算等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法院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修改法律扫除改革法律障碍、调整司法管辖区、理顺与地方党委管理、调整地方人大监督法院方式、改革上下级法院关系、成立专业化的司法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法院系统党组织、改造审判业务庭为单纯专业化审判组织等项改革措施进行配套。  相似文献   

13.
法院设置体制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决定了一国司法体制的基本框架。世界各国都将法院设置的原则、方式在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并努力使之科学化与实践化。在我国,法院设置体制改革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广泛的关注,且已经提出了不少理论和设想。借鉴不同国家法院设置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可以考虑法院设置的"两级产生体制",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障法制统一、消除管辖权纷争,并最终促进审判独立和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4.
吴汉东 《中国审判》2014,(12):22-23
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不仅是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的重大改革,而且也成为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先声和前奏。  相似文献   

15.
法院管理体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法制环境、司法观念、审判制度、人事管理、审判设施、经费保障等方方面面。法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应包括法院组织管理、法官人事管理、审判方式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司法监督管理等等内容。外部还包括与立法机构、政党组织、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司法制度与国家的人事、干部、财政等制度的关系。目前法院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及困境法院管理体制与审判工作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地方法院的人、财、物均归属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管理,加之法院管理…  相似文献   

16.
改革的问题首先是观念的问题,只有观念上、认识上取得一致,才能形成统一的方向,从而使改革顺利进行。纵观我国改革的历程,每一层次的推进无不以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反之,观念模糊,认识不清,改革就会陷入泥淖而停滞不前,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法院改革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当前法院改革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观念的转变。法院改革目的观的转变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明确把公正作为目的,而是把司法看作阶级专政的工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司法体制以及相应的司法观念提出了严…  相似文献   

17.
李敏 《中国审判》2014,(12):52-5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相似文献   

18.
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来,闵行区人民法院作为上海市四个试点法院之一,按照市委和高院的部署,已经先行启动法官员额制及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为了稳妥推进相关工作,我们认为有必要妥善处理五个关系:正确处理司改方向与现行方案的关系本次司法改革的最大优势在于顶层设计。中央不仅明确了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钱弘道  姜斌 《政法论坛》2013,(4):121-128
当前我国法院系统进行的司法公开化改革将司法公开的主旨定位为对法院的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地方法院在改革措施上将公众和司法权的主要关系局限为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通过两个模型可以说明公众、媒体与司法权的正向关系。第一个模型通过诉讼活动对当事人声誉的影响,分析司法公开如何通过"信号"机制提高法院判决执行力;第二个模型从"公众强制机制"出发,分析司法公开对于法院与行政机关在权力博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两个模型说明,在强调公众和媒体对法院活动进行监督的同时,我们忽视了公众、传媒对司法权的强化作用,当前司法公开改革从理念到具体措施尚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在大连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拉开了全国法院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大幕,人民法院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人民法院实际,在科学总结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今后一段时间里,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将按照“二五”纲要有组织、有系统、自上而下积极稳妥地把人民法院改革推向纵深发展。按照“二五”纲要的部署和要求,人民法院将改革和完善执行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审判机构与审判组织,改革审判管理和法院司法政务管理制度,改革法官制度与法院人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