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就是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或国际条约对直接投资关系,即由于外国投资者(主要是法人和自然人)向本国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直接投资,进行生产、销售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和劳动关系)的调整。国家通过对这种关系的法律调整,使其符合本国经济利益和经济秩序,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聚居居民和宗教信仰的多样化以及民族习惯的多元化,习惯法在青藏高原农村发挥着较大的社会规范调整作用,而与之相对的国家法的社会调整作用呈现出弱化的迹象,主要表现为青藏高原农村的社会成员农牧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弱化;法律调控作用的弱化。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以及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等问题,法学界几年来展开了热烈讨论。这是法学研究前进中的兴旺景象,是十分可喜的。农村经济关系不一定都由经济法来调整,民法和行政法等同样负有调整任务。本文不多涉及法律部门对农村经济关系的调整分工问题,而只是就农村经济关系中几个主要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一般考察,并对农村经济法规的基本原则、规范和形式等进行探讨,目的是希冀引起更多同志对研究农村经济法律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文中所说经济法规,是依照通常所谓广义的解释,泛指调整农村经济关系的法规,并非严格限制在经济法一个部门法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一种现存的社会经济关系,应该用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这绝不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用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也在按照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着。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是我们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立法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法律并不仅仅是一套法条或规则系统,用以安排、测量和调整社会关系,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社会现象附带着法律以外的理想、权力和诸种诉求,法律构成了个人生活哲学与社会理念之间关系的折射镜。当下中国本土秩序问题的存在构成了法学知识增量的前提性条件;法律社会学并不止于对规则功效问题的对策式讨论,它还要求对构成了中国法律发展的结构性基础进行知识反思。  相似文献   

6.
社会法论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社会法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 社会法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它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它在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并渐次覆盖全球。 社会法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当代世界各国莫不顺时应势,争相加强社会立法,而发达国家的社会立法则尤为发达。 社会法在广义上是调整在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这种意义上,人们都把社会法理解为反映社会政策目标的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关系是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复合性的法律关系,是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活动及相关活动中主体之间形成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主要涉及三类法律关系、七方当事人,具有性质多样性、主体多元性和内容和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会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商业银行长期扮演着主要信贷资金提供者的角色,在其发展中存在着各种信贷风险。文章主要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司莉 《中国司法》2008,(6):66-69
中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政治体制向民主法治、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在经济发展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配套改革显得相对滞后,改革所带来的大量社会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化解,社会稳定问题变得较为突出。如何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法律服务机制,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里,法律渊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朝廷律令之外,传统习惯曾经是调整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事行为的重要渊源。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社会的法律与秩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习惯在当代中国农村是否还存在?习惯是否与现代国家制定法相冲突?其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法学研究的重视。通过对徽州农村民事习惯调查中的个案分析发现,在当今徽州农村仍然存留着大量的传统习惯,有些习惯甚至发挥着重要的法律效力。在当代中国农村的法治建设中,我们应当承认和重视发挥习惯的法律效力,探究那些“被冷落的真实”,为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寻找传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法官道德对司法公正的双向协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很多 ,法官道德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任何司法公正都需要通过具体的人来实现 ,司法公正的实现必然离不开法官道德要素的介入。这种介入 ,主要表现为司法者依据法律标准 ,以其自身的法律理念和道德理念去指导法律的适用 ,使内在化的立法道德外化为法律实践活动中的司法道德 ;这种介入在遵循法律标准的前提下 ,客观地存在着两种制约司法裁判公正性的协调效应 ,即正协调效应和负协调效应。①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法律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保持其内部构成要素的一成不变,当法律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出现时,由于———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用法律来禁锢社会的发展,因而变更法律、对法律自身作一些调整就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法律文化的这种为因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过程,就是法律文化变迁的过程。法律文化的变迁通常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一是依靠社会内部的力量慢慢演化,二是借助外来法律文化资源实现变迁。当一个民族或国家面临剧烈的社会变化或重大的社会转型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第二种方式来实现法律文化的变迁,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农村经济承包责任制进行法律调整是客观的需要。因为一般的经济、政治政策还不能最终满足农村经济承包关系本身要求的由法律予以切实保护和具体调整的客观需求,也不能最终解决人们在这种关系中处理自己行为的具体规则以及违反这些规则应承担的具体责任问题。我们急需调整农村经济承包关系的法律政策和较完  相似文献   

14.
叶明铭 《法制与社会》2010,(13):110-111
我国当前存在着一种超越法律规范的司法政策,而这种中国特有的司法政策的限制导致起诉难。这种司法限制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期,加之我国司法追求实质正义、治理传统等因素,政策性调整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本文认为在我国传统法治转向现代法治的过程中,随着法律调整的范围的扩大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对这种政策性调整的适用应当逐步加以限制以至最终取消。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规范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对社会的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良性运作要求法律具有稳定性,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也要求法律这种上层建筑随之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当今社会,解决好法律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这对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处理好法律规范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矛盾,对社会的发展和法律自身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法律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刑事法律关系杨兴培人们在其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社会关系。当这种社会关系一旦进入某一特定的法律规定领域并为该法所调整,就成为某一特定的法律关系。在法制社会中,几乎每一种法律都无不规定和调整着某一特定的法律关系。然而,在我们现有...  相似文献   

17.
<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着一定的法律规范的产生及其特征。一般法律规范是这样,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法律规范更是如此。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不仅决定着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法律规范的产生,也对它的构成的某些特点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这就是我们研究国民经济法律调整的规范的立足点。本文试就国民经济法律调整的规范构成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法律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法律失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法律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利益关系错位 ,解决法律失灵的问题也应当从理顺利益关系入手。一、法律失灵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关系错位法律失灵是一种国家机关故意放纵违法犯罪行为 ,致使大量违法犯罪行为没有受到法律追究的社会现象 ,其实质是部分社会成员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失灵说明违法犯罪行为没有受到法律追究的社会现象大量存在 ;个别违法犯罪行为没有受到法律追究 ,不能说法律失灵。法律失灵同时说明法律尚能基本维持其效力 ,否则不是法律失灵 ,而是法律失效。国家机关是法律…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制”可用于法律制度的简称,可以指相对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法律的制度”。但这种表述是一般语义上的使用,不应成为“法制”在法律科学上的定义。“法制”是基于法律制度而形成的社会法律秩序的总和,是法律秩序结构中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辅相成或相反相离的矛盾关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的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法现象,而“法制”是凡有法律制度的社会都存在,不以法律性质的良恶好坏而影响其存在。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和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思想家探讨“法治”问题。但是现在有人主张,“法治”只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及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才开始确立。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主要在于: 其一、“法制”所关注的焦点是体现立法效应及目的的法律秩序的制约系统。而“法治”强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然伴随着法律事务和法律问题的产生和增多,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社会的稳定在于民心的稳定,稳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作为普及法律的难点和法律服务长期被忽视的盲点更是不例外。农民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需要在法律上有一支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