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刊、广播和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媒体,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健康的精神愉悦和轻松的视觉享受。它们有一种特殊的功能——褒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舆论监督”,它具有形式的公开化、手段的现代化和传播的快速化等特点。党的宣传纪律一贯倡导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这是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新闻标准的一个参照系。同样,在网络时代,传播率和点击率促使着媒体不断地在"人咬狗"上大做文章,这里不乏偏激、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的言论。如何对待这些网络偏激,是领导干部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首先,网络偏激虽不能代表民意,但是舆论燃点一旦被网络偏激情绪点燃,再通过网络媒体的放大,能引起大量的围观,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需要强调的是,在网络时代,政府和领导干部本身的社会关注度就高于常人,一旦应对网络偏激反应过度,就更能兴奋网络偏激的神经,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前,业界对深度报道的定义仍然众说纷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乐意接受有关深度报道的更直观、更感性的定义表述。这种报道形式的最大特征,就是深度,就是所报道新闻事实蕴含的思想性。这显然不同于一般数学概念,不可能有一个明确刻度来区分什么是深度报道而什么不是。因此,我以为一篇新闻报道是否具有深度,其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记者思想认识的高度,换言之,报道的深度源自思想认识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已令媒体进入了对新闻作解释的时代。此话不无道理,信息社会的受众,求新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当一件新闻事实发生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知识。为此,不少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版面,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有的在深度报道中更多地使用背景材料,深层次解析新闻;有的将新闻背景作为新闻稿件的附件,与主体新闻一并刊登;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品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同于消息、特写等新闻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的写作代表一个记者乃至一张报纸的品位与实力。因此,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比如有的媒体称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核心报道"等等,不一而足。一篇优质的深度报道,首先应确定选题,选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李根成 《共产党人》2013,(11):42-43
正网络时代的平面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他与网络媒体展开受众争夺战。二者只要多寻求新的报道模式,展开差异竞争,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分享各自的受众。在网络时代,平面媒体的抉择当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吸引并稳定着读者,巩固和拓展了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在以前,人们对于财经的认识比较狭窄,提到财经,认为它就是财政、金融两个方面的东西,是理论+数字+政策的东西。而现在,人们对财经范围的认识也越来越广,从内容上看,它不仅仅是财政、金融方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张文宇 《学习月刊》2010,(18):26-27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变为“地球村”,媒体成了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媒体舆论成为一种社会软力量,新闻执政能力建设提上了党和政府的日程。与此同时,突发性事件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频繁发生,并且日益成为媒体日常报道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在突发性事件中与媒体有效互动,互利双赢,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前线     
《当代贵州》2014,(6):6-6
正"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启动2月13日,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的"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已于12日在各大网站正式上线。据了解,这一活动汇集了2013年在网上形成传播、具有社会关注热度和持续热度,展现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人文情怀的网络正能量事件,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发动网民参与投票点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