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铿锵玫瑰>中有这样一场晚四朵"警花"在抓捕犯罪嫌疑人黄平安时,敲开了住在对面一位老工人的家门,向老工人询问黄平安的行踪,这位很有警惕性的老工人一五一十地向警方报告了情况.令人惊奇的是,老工人的扮演者王嘉扬(艺名玉影)在现实生活中竟是警方的通缉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警方正是根据电视剧中的这一线索,将其抓获.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三年多的逃亡生涯中,王嘉扬在演艺界竟修成"正果",已在多部电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就包括两个月前在各电视台热括的反腐败电视剧<绝对权力>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周副市长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2.
"广告整容"如同李逵李鬼不好分辨一般,这种广告让很多观众看过之后才能恍然大悟般感叹:"现在这广告,真是绝了。"无论褒贬,"绝"字总有它感叹的含义在。本文对当下日盛的"广告整容风"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群体的想象、加工、改编,有很多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从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者在整体构思、立意谋篇、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伦理主题、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艺术特征和创作倾向;作品的叙事结构(空间结构、事件结构、因果结构、观众心理结构)从单线型逐渐发展为多线、递进、扇形、结网型;故事中"杨家将"家族英雄群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单薄到饱满,表现出虚实结合、美善相济的审美特征,呈现出渐次推进、逐渐变异、累积放大的演变历程.纵观"杨家将"文学作品的整体流变,是沿着"娱乐审美--道德教化--审美+伦理"轨迹而展开的,此即"杨家将"作品流变过程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
辛卯年的春节来临之时,机关里照例举行团拜会.在文艺节目演出中,请来了一位某地的名艺人.该名艺人一登场,亮出一副光膀光头、头上晃着两条细辫子的滑稽相.随着该名艺人的一声“拜年啦”,全场响起欢迎的掌声.接着名艺人自荐日,他给大家带来的节日,是用鼻孔吹出各种美妙的音乐.观众听了,觉得新奇,个个引颈等待他表演.然而名艺人并不马上表演,而是要求观众“掌声鼓励”.他带头高高举起双手,绕着舞台鼓掌,意欲形成全场鼓掌的轰动效应.不想观众却没有那股热情,掌声稀稀拉拉.  相似文献   

5.
刘亚 《方圆》2022,(4):10-19
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里,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为什么不能说话?为什么冬奥会各个场馆里电梯、空调甚至插线板上的商标都被遮盖?观众在奥运赛场为什么不能随意挥舞旗帜或者横幅?……这些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问题,其实都是北京冬奥会里绕不开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医疗费水落船不落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曾经对观众有过一个调查,在观众最关心的十大热门话题中,"医疗"位列第一!可见群众对药价飞涨,已经到了忧心如焚的程度.医疗问题成了最严重的中国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鉴赏"四见"     
元號 《检察风云》2007,(4):78-79
我和沪上不少文物鉴赏家有很好的交往,时间长了,也熟悉了他们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总结一下,概括起来有"四见",即他们都具有:"杂中见宝,暇中见美,平中见精,熟中见奇"这样一种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超女"一火",好男儿"又加油了,"我型"开始"我秀",大家都去"梦想中国",观众一窝蜂跟着选秀走了,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更没人看了。怎么办?一、用"他山之石"炒盘开胃的"辣子鸡"县级电视台因为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相对薄弱,所以采写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13日晚9时许,全国数千万观众将电视频道锁定在同一个栏目上,这就是--央视一套"社会经纬"! 随着电视画面的展现,主持人崔志刚那浑厚深沉的男中音,向人们讲诉了一个老百姓蓄发讨说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刑无等级"这个口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法学家商鞅提出的.他在《商君书·赏刑篇》中写道:"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人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从商鞅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刑无等级"的主张包含两点基本含义:(1)"刑无等级"的对象包括了封建社会中除国君以外的全体臣民.(2)它包含着除国君外全体臣民在"王令"、"国禁"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对于商鞅的这个口号,我们有这样两点理解:第一、商鞅的"刑无等级"虽然含有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但决不同于近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工作中,产值和利润同步增长,这是人们所企盼的.然而,在政治生活中,有一种可怕的"同步",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2.
"小姐"这一称谓,对于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知."小姐"、"太太"、"老爷"……这些本是流行于旧社会的称谓.解放后有好多年,"小姐"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分子,我们只能见诸于书刊及影视中.如果在"文革"前,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骂;"文革"中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批.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画中有众多赋有民族特色的范畴,要学习,就应抓重点、抓线索.我认为"形"与"神"这一对范畴,在传统中国画诸范畴中既是重点,又是线索.首先,文章考察了"形"与"神"的确切涵义;然后,阐明它是传统国画诸范畴中的重点;最后,阐明了它是把握其它范畴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0月23日晚9时左右, 40至50名蒙面武装歹徒闯入莫斯科东 南区轴承厂文化宫,将在那里看音乐剧 的700多名观众、100多名演员和文化宫 工作人员扣为人质。事件发生后,俄罗斯 闻名遐迩的特种反恐怖突击队"阿尔法" 闻讯出击,与俄其他特种部队一起仅用 15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地制服了恐怖分 子,成功地解救了人质。"阿尔法"的名字 再次让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5.
古玺印中单字"尔"的并不少见,罗福颐先生主编的<占玺汇编))一书中就求有23枚.另录有"(你)"单字玺8枚,"鉨"单字玺3枚.……  相似文献   

16.
在季羡林的<病榻杂记>里,有"三辞"的笔记.摘录以供读者朋友赏读. 一辞"国学大师"之称 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光环.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上,有几名特殊的"观众".他们不同于其他观众的是:别人关注的是比赛,他们关注的却是球、靶子、跳板、比赛台等这些比赛中用到的体育用品和设施;别人看的是颁奖过程和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他们看的却是领奖台;别人在为比赛结果欢呼雀跃的时候,他们却在为乒乓球比赛台、射箭场等靶架靶纸"另做文章"……这些特殊的"观众".就是来自北京市国信公证处的公证员.  相似文献   

18.
翻阅历史人物传记时,不时能看到有关"左"和"右"、"左"倾和"右派"的是是非非.不过,对于"左"和"右"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抑或引自西方这一问题,还是有点让人搞不明白."左"和"右"的说法到底出自何处? 可以肯定地说,"左"和"右"在我国古代只是方位词和姓氏,不具有政治含义.而在西方国家,"左"和"右"作为政治派别的称谓有两个来源.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执法"三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性化执法"这一提法不宜炒作,它反映了人们对执法与法治的一种误读.人性化实际上是法律自身原有之意,"人性化执法"的提法反映了长期以来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瑕疵,而且这一提法有可能助长"人情化执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生产绢纺总有臭气,这是因为蚕茧要放置在特制的"腐化缸"中脱脂.蚕蛹经过腐化,会散发出恶臭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