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的说明。一、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的起草背景和必要性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先后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2021年四次修正,民事诉讼规则不断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2.
赵祯祺 《中国人大》2023,(17):31-32
<正>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此前先后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2021年四次修正,  相似文献   

3.
屈炜 《浙江人大》2013,(1):42-4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的诸多亮点,备受社会关注。小标的案件,一审终审新民诉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六次会议,再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2011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曾初次审议该修正草案。我国现行民诉法是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曾小幅修改,重新修订了民诉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打民事官司,在法律上称民事诉讼,它是有一定规程的。民事诉讼法就是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它是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关系的法律。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该法中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分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等。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财产和人身方面民事纠纷该怎  相似文献   

6.
6月24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这是民事诉讼法通过16年来首次进行修改。针对法律修改的有关情况,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修正草案印发中央有关单位、各省(区、市)、部分设区的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等征求意见,并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正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有关部门、人民法院、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有关协会、专家、律师的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4月24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二审稿对民事检察监督、公益诉讼、抑制恶意诉讼等学术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作了回应和创新性的规定,特别是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作了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实现了让老百姓享受更公正更便捷的诉讼环境的修法目的。  相似文献   

9.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相似文献   

10.
继6月份初次进入公众视线后,8月2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再次进行了审议。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较一审稿发生了五个重大变化,使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6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1年12月24日(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如下修改: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经当事人同意,民事诉讼活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  相似文献   

13.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现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二审草案》),新的《民事诉讼法》明年将会颁布实施。《民诉法二审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细化了调解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新职权。检察机关如何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摆在民行检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历时数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12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健全证据制度,完善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细化审判和执行程序,强化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等,对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维护经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1,(22):33-34
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正确实施法律的重要制度,对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要求加强法律监督的诉求日趋增强。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实现重大突破,从监督方式、监督范围、监督手段等方面,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检察监督规定的修改成为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军 《岭南学刊》2006,1(5):61-63
作为民事实体法基本原则之一的诚实信用原则,逐渐在民事诉讼领域立足和发展,并为许多国家民事诉讼法所采纳。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与民事实体法有效的衔接,有利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公德建设。必须在审前准备程序、庭审程序和执行程序等方面规范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二章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简略地规定了民事诉讼庭审前的准备程序,与西方国家审前准备程序的模式相比较,我国的审前准备不具备独立的程序价值,因而在实践中显露出了种种弊端。在《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对该审前准备程序作了比较大的修改,使其初步具备了程序上的意义,这是民事诉讼法的一大进步。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  相似文献   

1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四个法律案,其中民事诉讼法、律师法、节约能源法均为修订案。此外,还有数个修正案草案已进行审议但尚未交付表决。  相似文献   

20.
胡健 《人民政坛》2007,(8):47-47
为解决当事人“申诉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分组审议。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不仅是审判监督程序的完善和民事执行程序的重构,更在于这部草案并非闭门造车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