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产品、市场、产业三因素评价框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从国际市场竞争绩效和产业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比较了中国与德国、日本这两个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发展质量上的差距,进而提出要从质量监管、市场竞争、产业增长三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显著增强中国实体经济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2.
潘海燕 《前进》2023,(1):40-42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省委书记蓝佛安特别指出,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制造业主导型经济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强调要猛攻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徐梅 《人民论坛》2021,(5):116-121
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制造业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走向经济强国的基础力量。二战以来,日本制造业快速崛起并不断转型升级,已经稳居全球制造强国之列。日本制造业强大的主要原因是:重视发展教育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注重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提升;政府给予企业以导向和政策支持,并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注重现场实践及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国际化运营弥补了国内资源与市场的先天不足。日本的经验为中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在柳州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离开实体经济,不能忽视制造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工业。  相似文献   

5.
<正>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制造2025》指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为此,必须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趋势,深入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面临的困境,探索寻找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路径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迅速  相似文献   

6.
正强国战略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是制造大国。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占比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2年的19.8%,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未来5~1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对中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事关中国发展的前景。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水平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距,从1970年的937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10314美元,相对差距仍然在6倍以  相似文献   

7.
袁小慧  陈秋语 《群众》2022,(22):35-36
<正>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作出明确部署,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江苏始终坚持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对照“制造强省”要求,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依托集群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总书记指出了制造业之于实体经济、之于大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其中深意,落实关键要点,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大局对广西再次作出的精准指导,也是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王文 《小康》2018,(18)
正中国要力争用十年时间,从制造业大国最终升级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但从去年年底开始,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势必要打一场"持久战"。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制造业。中国要力争用十年时间,从制造业大国最终升级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但从去年年底开始,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势必要打一场"持久战"。中国制造业"持久战"的四个敌人中国制造业要准备打一场"持久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20,(2):31-32
2019年,我省制造业发展成绩单亮点频现。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对此积极建言献策。"上新"与"长大",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省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当前,我省传统产业占比大、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应持续加快创新驱动转型、不断优化产业价值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的产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立国之本,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的8点意见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首位。我省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制造业规模及产业链完备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任务相比,与实现"三大目标"的要求相比。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柳州市考察调研。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先后走进公司展厅、研发实验中心、挖掘机装配厂等,听取企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主要产品展示,同企业职工和技术研发人员亲切交谈。习近平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从事企业技术创新的魏岚,非常关注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问题,提出许多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建议。2013年她提出《关于大力发展自主技术制造业,走"制造强国"新战略建议》,建议政府要推动"再工业化",支持制造业创新,把产能过剩、低端项目遏止在源头。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魏岚提出了《进一步合理征收制造业税费,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推动国家先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20,(3):8-1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坚定不移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1.总体要求。制造业是富民强省之本,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实施"八八战略"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下降低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已取得不少成效,但当前增值税改革滞后于制造强国建设步伐,成为制造业塑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的阻力。基于当前国内外最新经济形势,降低我国增值税税率,毋庸置疑将有助于优化增值税税制结构,释放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深化我国税制改革,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助力我国制造业抢滩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加速推动赶超跨越式大发展。借助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增值税税率变动对GDP及制造业税收负担等方面的冲击,综合评判CGE模型情景模拟结果来看,降低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措施宜多维并举:一是单刀直入式:降低适用税率;二是关联调节式:下调关联税率;三是辅助调节式:减税清费;四是公平调节式:加大财税优惠;五是收入调节式:完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18.
陈焱 《群众》2023,(8):10-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被赋予“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伟大征程上,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战略抓手,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切实担负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之一是要建设成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一流湾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培育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新优势,是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智能+"正在接棒"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新动能。然而,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制造业产业政策决策者们针对"什么是智能制造""如何升级到智能制造"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形成深入和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智能化的盲目性有可能造成延缓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削弱智能制造产业生态自主可控能力等不良后果。为此,应提高对制造业智能化的认知水平,明确目标导向、夯实发展基础,系统协同推进;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制造智能化进程;注重打造智能制造产业标杆和示范企业,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引领效应;在系统推进基础上加快突破制造业智能化的一些关键环节,从根本上消除盲目智能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