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红霞公寓。 清晨6点,邓六金照常走下楼去。每天起床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个小时来锻炼身体。 “老了,八十九啦。身体健康,才能再为革命做点工作。”邓六金说。这位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如今的职务是全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理事。 晨曦初露,杨絮在空中飘飘荡荡。春风拂过,北京已是柳绿桃红。然而,邓六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闽西送来的两盆映山红。那花正摆在家里的阳台上,在院子里做操,一抬头便可以望见。 年年春天,映山红开在闽西的山岭——那是穷人的花。闹红军时,邓六金和姐姐来金、凤金,被省苏维埃主席张鼎丞誉为3朵金花:六金任上杭县委妇女部长,风金任连城县委妇女部长,三姐妹下决心剪掉辫子,打土豪,分田地,组织群众扛起刺刀长矛出操,样样走在前面。可惜,来金很早就为革命牺牲了,凤金的爱人在反社会民主党时被错杀,连累她回了原籍。 邓六金离开家乡时,正是花一样的年  相似文献   

2.
邓六金是闽西上杭旧县新坊村一位贫苦农民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目不识丁的童养媳成长为省委妇女部长。她以客家人特有的坚毅刚强走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成为长征中惟一幸存的闽西籍巾帼英雄。 在苦难的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女孩更是命运多舛。1912年9月邓六金出生时,在兄妹中排行第六,故取名“六金”。邓六金的父亲邓立崇因无力养活身边这群孩子,就将最小的六金送人,可怜的小六金出生不到20天就离开了亲生母亲。邓六金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介绍红军长征部份,有一幅“参加长征的部份女同志”的照片。这幅照片是1949年,蔡畅、康克清等16位大姐在北京的合影。在这16位女长征战士中,有一位是邓六金。邓六金同志是闽西上杭县人,1912年9月出生在旧县乡新坊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一家兄妹六个,她排行第六,所以称“六金”。因家贫无法抚养,六金生下十多天就送到邻村石院坑李清洪家做养女。李清  相似文献   

4.
东南分局妇女部的"三姐"邓六金是闽西子弟兵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完全部历程的3个女性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她从延安到皖南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妇女部工作,任巡视员。在妇女部中,部长李坚真、副部长章蕴和她的年龄比较大,人们就按她们的年龄分别叫李坚真为大姐,章蕴为二姐,邓六金为三姐。在皖南,邓六金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如上海南京沦陷后,许多妇女界的知名人士先后来到南昌,邓六金主动与她们联系,建立友谊,以团结动  相似文献   

5.
彭苏 《红岩春秋》2020,(3):31-35
邓六金是与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蔡畅等人一起走完长征到达陕北的27名女红军之一,其丈夫曾山曾任国务院内务部部长,长子曾庆红曾任国家副主席。邓六金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九死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从“望郎媳”到女红军1911年9月,邓六金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困难,邓六金出生仅十多天,就被父母送给相隔一座山的一户人家做“望郎媳”。“望郎媳”是当地一种习俗,没有男孩的人家为了等“郎”(即男孩)出生,就会抱养女孩。日后儿子出生,女孩就是儿媳。  相似文献   

6.
刘高平 《党史博览》2006,(10):44-46
长征前夕体检,难住了红军女战士。邓六金是体检女战士中第一个合格的1911年9月,邓六金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了闽西上杭。邓六金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帮穷人打天下的,她的心沸腾起来,便毅然剪去辫子,和小伙子们一起,站岗放哨,打土豪,捉劣绅。后来,她和她的两个姐姐凤金、来金都相继参加了红军,被称为闽西的“三凤”。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曾赞扬她们是“土窝窝里飞出了三只金凤凰”。邓六金先后担任过区委青年干事、上杭中心县委巡视员、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是长征出发时担任县团…  相似文献   

7.
邓六金,长征老红军,长征老红军,曾山夫人,一位坚强的革命者、鲜为人知的巾帼英雄、伟大的母亲!!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勉钰、南昌大学教授刘勉钰在主编《曾山传》过程中,曾先后六次采访邓六金,对她的一生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在她逝世周年之际,正值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时,本刊特约作者撰写此文,以生动细腻的真实地再现邓六金的革命人生,以表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8.
博览之窗     
邓六金与危秀英的生死之交 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今天在世的就更少了,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是一个,曾山的夫人邓六金是一个,江西省第一届妇联主任、现任江西省政协常委的危秀英也是一个。三位长寿老人情同姐妹,生死与共。她们中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长征途中罕见的艰难困苦,使红军每天都有人生病、牺牲。休养连的战士邓六金也不幸患上痢疾,腹泻不止,高烧不退,又没有药,几天下来,人快虚脱了,走不动  相似文献   

9.
1935年10月,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中共中央东南局、华东局组织部部长曾山和做妇女工作的红军女战士邓六金结婚。1939年7月,在皖南新四军军部,他们爱情的结晶诞生了。由于皖南一带的形势紧张严峻,战斗生活异常艰苦,邓六金将儿子亲自送到江西吉安交孩子的奶奶抚养,取小名丁儿。这个“丁儿”就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0.
三郎者,姓李名孝先,在家排行第三,故小名“三郎”也。两个姐已远嫁内地,父亲是六十年代转业进疆的“三八式”老干部,在农场摔打一辈子,退休前硬把远在大连上大学的儿子及同窗女友给“逼”了回来。真可谓:壮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是我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闽西儿女的杰出代表、老红军邓六金同志诞辰100周年。12月6日,纪念邓六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邓六金同志的家乡上杭县举行,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代表省委、省政府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省政协主席梁綺萍,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黄小晶,江西省委书记苏荣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郭沫若同志写了一部研究古典文学的专著《李白与杜甫》,其中对杜诗“三吏”、“三别”进行了评价。郭老认为。这六首诗是杜甫的“刻意之作,基本上是写实,具有独创的风格”,“颇能关心民间疾苦,把安史之乱时靠近前线的真实面貌,留下了一些简  相似文献   

13.
夏斐被母亲棍打致死,夏辉被父亲绑吊而亡,王小川、胡丹丹相继被生父几脚送上西天,谢晔遭父亲火钩烙烧,鳞伤遍体……这些幼小的生命,在父母的“爱心”之下,一个个受到戕害和摧残。这一幕幕悲剧,令人悲泣,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是江西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逝世40周年,是江西的儿媳妇、曾山的夫人、老红军邓六金诞辰100周年。在纪念曾山逝世40周年时,《江西日报》4月5日配图发表了署名文章《矢志不渝革命路风雨铸就生死情——纪念曾山和陈正人逝世40周年》。省委书记苏荣在呈报件上批示:"追忆、纪念革命先辈的文章十分难得,随时可全文发表。教育后人,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坚定信念,开拓未来。"12月6日,纪念邓六金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邓六金的家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举行。曾山、邓六金的子女及亲属、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代表,江西、福建方面的领导及党史专家共2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现将讲话予以刊发,以表达江西人民对老红军邓六金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3月26-28日,第三届华东地区党史期刊评审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研究室领导及刊物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本刊编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信琼到会并发了言。在这次会上,本刊特色栏目“论说陈独秀”和“红色恋情”被评为优秀栏目,刊于2001年第五期的《历史的定格与错位——张国焘被推为  相似文献   

16.
正十三五期间,集老区、库区、山区、贫苦地区于一体的安徽省金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就是脱贫攻坚,掀起了众志成城脱贫热潮。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金寨人民不禁会想念起邓六金、陈兰这两位心系老区、情牵扶贫、曾为金寨"鼓与呼"的革命妈妈。1982年,邓六金(国务院原内务部部长曾山夫人)、陈兰(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夫人)两位老红军响应党的号召,主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本来,有关部门准备安排  相似文献   

17.
饶禹  杨宪 《当代党员》2010,(10):29-29
黄金珍家是秀山县官舟乡江西屯村叶家寨组最远的“吊角户”,从乡政府出发要走三个小时路程。当乡党委书记向照勇翻山越岭来到她家上门走访时,黄金珍无论如何也要留向书记在家吃饭:“感谢乡里的干部没有忘记我们啊!”  相似文献   

18.
将军父亲     
我父亲熊奎是1955年授衔的少将。记得授衔后不久,他去参加一个外交会议,在家忙乎了半天,礼服穿上后还挂上了3枚金光闪闪的勋章,金花银花的,让人看得眼晕。不想小轿车质量不过关,刚开到市中心就抛了锚,不得已,他只好大踏步穿越闹市。当年人们对将军还很稀罕,父亲一身披戴招摇过市,惹了一街的围观人群,竟然造成了交通堵塞。父亲几次谈起当时被围观的感受,都大笑几声说:“难受,尴尬,我成了马戏团的了。”  相似文献   

19.
梅子 《支部生活》2009,(12):52-53
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的大理是金花的故乡。电影《五朵金花》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大理一张最亮丽的名片。许多还没有到过大理的中外朋友,就是通过欣赏这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之一的电影,认识并向往苍山洱海间那片“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人间乐土”的。  相似文献   

20.
“六中全会传喜讯,发展成果惠民生;乡村振兴政策好,党的阳光暖基层……”在吴忠市利通区活跃着一支支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五朵金花”宣讲队,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方式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让党的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2021年4月,吴忠市利通区正式启动“五朵金花向阳开”理论宣讲工程,组建起一支政治过硬、能力出色、作风优良的理论宣讲工作队伍——“五朵金花”宣讲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