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好几种观念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树立科学的人本观、实事求是观、改革开放观、经济建设观和社会主义观。 以人为本,树立人民群众主体观 在发展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和我们都讲以人为本,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资”为本,即以资本的人格化——资本 —家为本。我们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以物为本。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我们反对把人抽象化,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及其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三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讲政治,要把讲政治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正确处理好讲政治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与做好实际工作的关系、与“突出政治”的严格界限等。一、讲政治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党和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准确和深入理解以人为本。这里,我着重就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一、以人为本中的“人”与“本”在理论界,人们对“人”和“本”的理解是有歧义的,因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就必然不同。有人认为这里的“人”只指广大人民群众,有人认为指所有的人。有人认为这里的“本”指的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人认为指的是要把人看作主体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置于突出的地位,有三个关系问题必须给予重视:一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二是“立”与“破”的关系,三是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片面认识:一种是把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绝对化,把生产力标准片面化。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精神文明建设也会自然而然地跟上来”,甚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利益;或者认为只要能发展生产力,一切手段都可以利用。另一种片面认识是、把社会出现的消极、腐败、丑恶现象,都归咎于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怎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认为,当前首要的是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和最主要的课题,也完全体现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根本的任务。两个基本点中的四项基本原则,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它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揭示了实现这  相似文献   

6.
构建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题阅读刘奔:崇尚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发展观——重温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过度消费的批判崇尚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这种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危害着人类的文明大业。在这种形势下,重温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过度消费发展观的批判,对于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指出:对劳动时间的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就是抓物质文明建设,把发展生产力与精神文明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学说的误解。因此,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澄清理论上的误解,弄清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价神生产力”,物质文明建设直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后,精神文明达设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及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生产信息等要素构成,简单地说,是由两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有自身规律的独特领域。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诸种关系。1、物质文明和相神文明的关系。我{IJ知道,经济发展的中心是“物”,即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中心是“人”,即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新模式,也就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正开始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一新发展观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一度所奉行的或自发流行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这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需要进一步明辨这两种对立着的发展规的是是非非。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省悟一下“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现实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略指导下,经济得到翻两番的增长,近年内可望全国普遍“小康”,即进入以物质生活资料为本的“吃饱穿暖”社会。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成就主要是在“物质经济增长为本”的“物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物质基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战略重点是塑造高素质的人;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其目标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其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为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处在一个由变革制度进入建设制度的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我们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理念。在和谐社会制度建设层面,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对于好的制度,我们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判,如是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规范的社会关系,并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好的制度最终的表现应在于它的价值倾向,即应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制度变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决不是简单地以GDP的增长为中心,而忽视人本身的发展。以人为…  相似文献   

12.
北京要建设什么样的宜居城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宜居城市的核心是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本质要求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了检验改革开放实践的综合标准,即著名的“三个有利于”论断:“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发展内涵角度看,这也是邓小平对社会发展思想的精辟概括,体现了他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本文试图从“三个有利于”为切入点,以发展本身的内涵为视角,对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作一分析。一、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心的意思就是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它,服务于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质,就是把发展生产力提到首要地位,或者说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本来,生产力问题是早为大家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在人类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他还严肃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学风不正的表现之一是,“断章取义,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说成是邓小平理论的原意和中央精神”。对于邓小平理论,尤其是一些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经济问题,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澄清模糊认识,从根本上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摇摆性。一、正确认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回答:在人与物的关系上,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本?在民与官的关系上,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官为本?福建省“晋江经验”很好地诠释了此问题.晋江市在践行以人为本的实践探索中,致力于反对商品拜物教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注重生态工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理念:致力于关注民生注重民生建设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光 《前线》1991,(10)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反对和平演变,是相辅相成、相互补益的关系,还是相反相损、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是许多同志在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问题。王光同志的《全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反和平演变的辩证关系》一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两者的辩证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文章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抵御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经济建设是中心,也是反和平演变的物质基础;抵御和反对和平演变,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保证。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辩证统一的现代化发展思想和观点是我们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种辩证统一的现代化发展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的现代化发展观在发展内容上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 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体系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彼此相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两个基本方面,其中经济建设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社会全面进步是经济建设的保障。邓小平从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从以神为本到以物为本再到以人为本的历史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的历史主体地位,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生产主义盛行、贫富差距扩大和价值观念失范等突出问题,正是对以人为本的呼唤。我们要坚持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结合,从以物为本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坚持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相结合,做到市场和政府“两手都要硬”;坚持制度建设扣人的自身建设相结合,实现制度完善和人的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几个角度考察生产力的含义,以此从内外两方面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并着重从自然生产力、集体生产力和“以人为本”的层面论述了生产力系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