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地方人大立法刘淑君在健全法律体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加快和完善地方人大立法,制定出有利于市场经济新体制运行的地方性法规,是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就地方人大立法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地方人大立法的性质和作用地方人大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实践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征求公众意见、吸收公众直接参与法案起草与修改、推行立法论证和立法评估、尝试辩论机制引入立法听证、组织公民旁听立法会议等方面屡屡创新,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公众参与规范体系。当然,新时代的广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效力水平,逐步实现从参与式民主立法向协商民主立法转换,建立起人大常委会主导的地方立法协商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它集中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具有立法权、监督权和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重视人大代表的素质,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重视人大代表的素质与年轻化,减少荣誉性、兼职性和养老性的安排,切实按法定的程序选举人民代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选举人大代表的基本要求.在选举代表的标准上除考察政治思想条件、年龄等因素外,应着重考察其有无参政、议政能力.人民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是全方位的、多功能的,不能只侧重于一面.在选举代表时要重点介绍代表这方面的能力,越具体越好,舆论宣传导向要把握这一点.要完善撤换和罢免制度,对不称职的代表要撤换或罢免,让人民真正能够选出自己信赖的杰出代表进入权力机关参予决策.二、重视经济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加强经济立法,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人大应把加快经济立法作为首要任务,尽快制定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特别是要抓紧制定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要加快经济立法,立法的起草工作是立法的基础.立法工作量大,所占的时间也长,所以,应加快立法的起草工作.有些法律、法规草案可由政府主管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和对国家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并对如何建立市场经济,如何进行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作了具体的部署。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人大如何加强立法工作呢? 一、立法步伐要加快 没有法律规范的经济将是一种无序的经济。现在的经济生活太需要法律规范了。目前立法步伐虽然加快了。但法律滞后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一些同志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至今还认识不足,总觉得法律碍手碍脚,或者从局部利益出发,只要在立法过程中感到某个条款、提法于己不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把市场经济纳入法制的轨道。立法是法运行的开端 ,加强法制建设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所以 ,在暂不便由国家先行立法或国家来不及立法的领域由地方先行立法 ,既保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又为中央立法在该领域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 ,地方立法又可为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特别强调了要加快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坚持  相似文献   

7.
岛外撷英     
《海南人大》2007,(12):44-45
江苏在全国首次通过地方立法明确——人大代表候选人须过选民“面试关”;广东拟通过立法介入市场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上海人大代表建议立法确保公交车姓“公”。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把市场经济纳入法制的轨道。立法是法运行的开端,加强法制建设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暂不便由国家先行立法或国家米不及立法的领域由地方先行经济立法,既保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为中央立法在该领域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地方经济立法又为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对于地方经济立法的基本问题——地方经济立法的概念和特征,依据和原则,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九部分,即“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法制建设的目标是:遵循宪法规定的原则,加快经济立法,进一步完善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 提 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至此,一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求发展,转换政府职能以求适应,旨在加快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总体战,已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于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经济保卫工作格局,不能  相似文献   

11.
岛外撷英     
《海南人大》2007,(1):48-49
广东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普法条例;山东省人大出台南水北调首部治污地方法规;药品监管呼唤立法江苏首向“一药多名”开刀;甘肃省废止各级人大常委会司法案件监督条例;贵州人大立法听证交通事故;黑龙江人大制定首部反窃电法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方立法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需求。为此,应理顺党政与人大的关系。转变立法指导思想,使地方性法规与社会相适应。地方立法要面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合理、通畅的立法审议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多元法治背景下的地方立法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立法主体众多,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体化、立法体制、立法技术等因素,地方立法冲突在所难免。在当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背景下,地方立法冲突势必会对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民主法治的正常建设及法制的统一和谐造成诸多不利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基础之夯实,首先有赖于有法可依,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夯实以宪法为龙头,由中央和地方立法共同构成的部门齐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关系和谐的立法平台。为此,需要完善宪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立法,加快社会立法,发挥立法保障积极而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完备的法制来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只有健全的法制,才会有健康的经济市场。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方立法机关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市场需要的法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改进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改革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是全国制定专项涉台地方法规最多的省份,因此研究福建涉台地方立法具有标本意义.福建省涉台地方立法以创制性立法为主,实施性立法为辅;以维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为主线;在立法技术上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涉台地方立法巩固和发展闽台交流交往的成果;推动涉台事务管理迈向规范化、法制化;丰富了福建地方立法.今后福建省应当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以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为目标,先行先试开展涉台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保护金融安全的立法方面,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立法数量较少;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金融体制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大量的金融立法应运而生,形成了我国金融立法的第一个高峰;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金融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金融国际化日益密切,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我国迎来了金融立法的第二次高峰。从法律形式上看,我国的金融安全立法包括法律、国际条约以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  相似文献   

18.
卜华 《工会论坛》2005,11(4):58-58
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利用的充分与否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目前,信用缺失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向深层次发展的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信用建设,一要加强诚信教育,树立信用意识;二要加快信用制度立法,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三要建立良好的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其国家战略属性以及稳定发展目标急需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立法对推进中央和地方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立法支撑少、先行先试立法受阻、立法适用范围有限等难题,需要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坚持科学立法和多元化立法,注重中央与地方的配合,构建区域法制协调备案审查机制和立法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其国家战略属性以及稳定发展目标急需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立法对推进中央和地方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立法支撑少、先行先试立法受阻、立法适用范围有限等难题,需要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坚持科学立法和多元化立法,注重中央与地方的配合,构建区域法制协调备案审查机制和立法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