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明显地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产生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综合问题,与收入分配制度之外的非经济性因素密切相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是难以全面解决问题的。今后若干年内应当通过体制和机制完善,壮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消除贫富差距悬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视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与社会——政治系统的和谐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而现存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相矛盾。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不协调,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和实现小康就无从谈起,势必会引起社会动乱。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看待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怎样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秦美婵 《各界》2009,18(10)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富差距日趋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社会公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三大方面论证了理顺经济利益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产差距、消费差距和社会保障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共存的关 键时期,和谐稳定尤为重要。稳定才能治国安邦,和谐才能同舟共济。 和谐稳定,人人共享,人人有责。每位公民都应当从我做起,自觉做 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者、推动者和维护者。 首先,身心要合一。和者,和睦也;谐者,相合也。社会稳定和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要提出“三率指标”评价体系1、劳动关系和谐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稳定决定了社会结构的稳定。劳动关系不和谐,则社会不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分层和贫富差距问题是社会分层问题的折射。这一问题已然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负面因素。本文认为:保障民生,缩小社会性收入差距;提高合理的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加大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核心作用;弘扬大学精神和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乃是当前消解校园阶层意识和贫富差距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蔡扬波  王栋 《理论导刊》2012,(7):38-40,50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价值。但受收入分配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贫富差距仍然有扩大趋势,这会严重影响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任务的真正实现。为此,必须根据国情把着力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作为国家战略选择,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加大行政执行力度等措施,确保收入分配机会与结果公平公正,使缩差共富目标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20日出版的《人民论坛》杂志刊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的文章,文章说,当前,统观改革与发展全局,影响社会稳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资源枯竭,东川一度经济大幅下滑,社会稳定形势严峻。近年来在中央和云南省的大力帮助支持下,东川市成功进行了区划调整,原东川矿务局顺利实现了破产关闭,促进了经济稳步回升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连续三年来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天南铜都”告急 东川是一个因铜建矿、因矿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财富分配不均匀,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突出,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个人所得税作为政府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税种,理应在调节收入分配,控制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整体税制结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及相关配套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很难发挥出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强有力调节作用.本文从上述几点剖析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琳 《理论导刊》2004,(10):24-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收入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收入分配对经济的影响作用表现出来。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状况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对不合理因素必须努力消除,以降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变化,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文化和教育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一系列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信访案件迅速增加,群体性、暴力性上访、非正常越级上访案件时有发生,信访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将心理疏导引入信访工作,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对信访对象实施心理干预,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口大国,印度对贫困阶层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印度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富差距悬殊,但印度社会能基本保持多年来的和谐与稳定,其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功不可没。据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印度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公共分配系统、对农民的保障措施和社会保险措施等三方面内容构成。公共分配系统,是在政府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生态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没有生态系统的“十月怀胎” ,就没有人类 ;没有生态系统的无私孕育 ,产生了的人类也不可能生存下去 ;没有生态系统的逐步优化和良性循环 ,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和谐发展。一句话 ,生态系统是承载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长期稳定发展最深厚的基础。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 ,着力优化生态系统 ,理应成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经济压倒一切甚至经济就是一切的狂热 ,直接导源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片面认识 ;而“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理论则是生态利益是人类的最高利益 ,因而生态必须无条件优先的立论基础。以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无可挽回的生态代价换取的所谓“繁荣” ,实际上不过是对人类社会釜底抽薪式的破坏而已。  相似文献   

16.
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作为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工具,本身就包含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社会收入差距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这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及征管办法,既是扩大内需,促进市场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公,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需要。因此,公平优先应当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2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引起贫富差距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贫富差距过小导致平均主义,而贫富差距过大就是两极分化。平均主义、两极分化都是贫富间张力失衡的表现。实践证明,这都不利于社会发展。在当前,贫富间存在适度张力有助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已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的一大顽症。这种两极分化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引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会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9.
用改革和发展打造“和谐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思想,不仅需要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更要关注它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意义。“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和对抗等相区别,是指社会的内部结构均衡稳定、社会运行安全有序、社会管理(自我调节)有效顺畅、能够自主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整体状态。就是说,和谐不和谐,并不在于有无内外部差别、矛盾和冲突,而在于自身能否持续有效地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和对抗。所谓社会和谐,指的主要是这样的社会结构、机制、运行方式及其效果。可见,“和谐社会”并不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十二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志 《民主》2005,(10):7-8
建设和谐社会,合乎马列,顺乎人心。联系当今实际,我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十二条,供大家讨论。一、缩小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各国都有,并将长期存在,问题是不能太大。贫富悬殊是社会的振荡器。近年局部地区不太平的主要缘由是贫富差距偏大。邓小平是三句话:第一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是共同富裕;第三是不能搞“两极分化”。三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偏废。二、调整阶级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