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的贫富固然重要,但人才资源的贫富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新加坡的人才立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小国寡民的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之时,英国殖民者留下的是经济畸型、人民贫困、失业严重、城市破烂的一副烂摊子.满目疮痍又无自然资源,甚至连每天饮用的水都要从邻国进口的新加坡,该如何自救,怎样发展?这是摆在新加坡政府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生存问题.新加坡政府研究了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后得出结论:新加坡要想在世界占有自己一席之地,必须实行“人才立国”的方略.正如李光耀所说的,新加坡要克服自然资源贫乏的不足,唯一有效的补偿办法就是发展人才资源,“因为人力是它唯一的资产”.所以自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国策加以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和竞争能力.1、实施有特色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必须从婴儿做起.  相似文献   

2.
李光耀的文化认同与新加坡现代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淮平先生的《李光耀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的文化认同》一文,认为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即60-70年代,贯穿于李光耀思想中的文化认同,与他近年在国际论坛上阐述的“亚洲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不同的,意即李光耀对新加坡现代化初期与后期的文化认同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李光耀的文化认同是一贯性而非断裂性。  相似文献   

3.
李光耀从1959年出任新加坡自治邦首届政府总理开始 ,担任新加坡最高领导人长达31年 ,1990年至今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被称为现代新加坡之父 ,并享有世界级政治家的声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曾经谈到 :李光耀是他会见过的最为能干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尼克松称赞李光耀是“小舞台上的大人物” ,“由于历史的偶然” ,才只担任了小国的领导人 ,“像李光耀这样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人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干 ,对世界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①。尼克松评价说 :李光耀首先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 ,他对政治理论不感兴…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经济、社会事务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新加坡奇迹”的赞誉。新加坡的成功与李光耀的治国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李光耀,就不会有今天的新加坡。因此,不研究李光耀的治国思想,就不可能真正领悟新加坡所以成功的秘密。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尚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拟对其作一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4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后当天,李光耀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领导层的自我更新的目标已达到”。10日新加坡内阁改组,李光耀作为唯一留在内阁的第一代领袖继续任总理,但他重申准备随时将总理职务移交给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吴则表示是他要求李光耀留任总理两年,以便在政治上取得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作好接替的一切准备。两天后李光耀在内阁宣誓就职典礼上进一步明确,吴作栋和新内阁班子将负责制订新加坡的发展纲领、政策和一切实际事务。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在经济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已为世界所瞩目。新加坡成功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它有一个能干、年轻的领导班子。在以李光耀为首的九位“第一代领袖”中,除了一人只受过中等教育外,其余八人均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当部长、副总理、总理和副议长时的平均年龄为42.4岁。李光耀于一九五九年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届总理时只有36岁。目前,新加坡正处在老、新领导人交接班的过渡时期。李光耀等八人今年的平均年  相似文献   

7.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李光耀是第一流的世界政治家”。“如果诺贝多尔奖设最佳国家领导人奖的话,李光耀一定是得主,而且可能不只得奖一次”西方称李光耀为“新儒家之父”,他更被公认是“亚洲价值观最雄辩的发言人”。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政治转型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在短短40余年内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成就 ,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然而对其民主政治建设却是褒贬不一 ,特别是西方学者非议颇多 ,如美国学者亨廷顿在《第三波》一书中把新加坡列为当时“唯一没有建立民主体制的非石油高收入国家” ,是“威权主义的儒教的反常现象” ,并且预言新加坡的这种政治制度将随着李光耀从政治舞台的消失而消失 ①。不过人们今天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正如李光耀2003年在其80岁生日宴会上所说 :“亨廷顿是错误的 ,新一代领导人不但会维护这个制度而且还要把新加坡带上另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②显然 ,李光…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世界闻名的政治家,李光耀在长期的政治生涯和治国实践中,从新加坡的各种现实条件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了国家安全方面的独到的思想理论。本文对此拟加以述评。一、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象亚洲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新加坡长期饱受西方殖民统治,二战时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李光耀也亲身经历了日本殖民占领时期,目睹日本帝国主义残暴行径,深深感受和了解新加坡人民的苦难,因此,独立后新加坡人民更加珍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渴望建立一个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1971年春,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的"共产主义与民…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的社会治理是以“严刑峻法”著称于世的。据不完全考查 ,自19世纪60年代李光耀任总理至1991年 ,新加坡共制定各种法律法规383种 ①。几乎所有社会行为都被细密的法律条文所覆盖。在对大众传媒业的管制方面 ,法律更是充当主角。一、新加坡对大众传媒管制的政治尺度和道德尺度作为一个社会信息运动系统 ,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将其置于社会管理内容的重要方面。国家对大众传媒的管制主要体现于政治控制 ,即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保障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能够不破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并配合政府实现发…  相似文献   

11.
杨阳 《东南亚》2002,(3):55-58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四面环海的城市岛国 ,加上所有的小岛屿和礁滩以及填海造地 ,总面积只有 6 40平方公里。国土和资源的有限性给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带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思想 :发展教育 ,依靠人才建设新加坡。政府把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 ,强化“没有资源靠人才”的共同价值观。然而 ,受限于本地人才的不足 ,政府一再强调如果新加坡要在全球经济体系竞争中取胜 ,必须吸引有国际水准的外来人才。政府的外来人才政策在加强新加坡竞争力的同时也对国人的利益和感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使关于外来人才的引进问题成为新加坡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1月28日,东南亚资深的政治活动家李光耀先生完成了“换岗”计划,顺利地将新加坡总理的职务,转交给吴作栋先生。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近年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经济各个领域取得较好成效,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9500多美元,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世界著名政治家中,李光耀是对日本问题讲得最多的一位.李光耀谈论日本问题,其终极关怀并不是日本而是新加坡,也就是说,他关注日本,其目的是为了给新加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李光耀的日本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而且对我们深入探讨李光耀思想以及新加坡成功的原因也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的国际生存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东盟为立足点“新加坡这个岛国的生存与发展,首先有赖于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①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就倡导东南亚区域合作。1965年,前总理李光耀指出:“只要这种联盟或集团不是基于种族或思想意识的排他性,那么新加坡对参加任何联盟或集团都不会有什么损失。事实上,从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是以华族人、马来族人和印度族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面对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元文化 的现实,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多语政策和双语教育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 是其经济 繁荣、族群和睦、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新加坡现行的语言政策, 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不断调整和发展 而来, 是新加坡政府长期推行“实用多元主义的多元语言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17.
香港《明报》9月26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题为《李光耀的睿智与台湾的选择》的文章。王文对《李光耀回忆录》中有关两岸关系部分作了分析:李光耀认为最有利于台湾的选择是认同两岸统一,并尽早透过谈判争取最能维护台湾利益的统一条件,而抗拒统一只会导致冲突。作者认为李光耀上述观点虽然务实且切中要害,但并未获得民进党的认同。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最近出版其回忆录下册,当中《台湾何去何从》一章,系统地总结了他近年对两岸关系的一贯看法,两岸特别是台湾当局,确实应一读再读,三思其言。  相似文献   

18.
李光耀的美国观是他的国际战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影响着新加坡的对美政策和新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月21日,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国会上宣布了新加坡政府新的华文教学政策,对以往华文教育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这次改革是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将在21世纪面临一系列挑战的情况下进行的,内容涉及华文教育的鼓励机制、教学方向和教材的更新等诸多方面。一、华文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目的1、文化传统面临挑战。新加坡一直注重在本国保留“亚洲传统”。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在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保留中华文化传统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华文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新加坡采取了一些鼓励华文教育的措施,如在一些大学新…  相似文献   

20.
(一)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到1984年,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60—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9年的1,246新元提高到1984年的14,595新元,增长了10.71倍,在东盟国家中名列榜首,已经达到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新加坡经济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李光耀总理在1984年庆祝新加坡成立十九周年发表的国庆献词中作了如下的评语:“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