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华法制文明史上,两宋是继唐之后成就最辉煌的朝代。古典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商业活动极为活跃,打破了封建农本自然经济的压抑和沉闷,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在中国整个封建历史长河中独领风骚。商品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极大地丰富了民事法律的内容,使两宋民事法律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民法史上一个陡起的高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证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史学家认为,中国的公证起源于西周,这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经济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也是古典商品经济的活跃时期,它自发地存在着中国古代早期的财产流转和商品交易行为。而这些有限的民事法律关系,似乎被人们观念中的民刑合一、诸法合体的惯例所抹杀忽略了。当时的民事流转关系大多通过如下方式表现:判例、礼法、诸法合体的法典、诏书条令、契约。其中,要式存在的契约形式占了较大的比重。许多契约因具有典型意义而被刻于金石或钟鼎盘盂上以作为后世之判例,它们  相似文献   

3.
刘娟娟 《法制与社会》2010,(35):19-19,29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三大要素之一。但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定义和范围,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型民事法律关系不断产生,传统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理论更是受到了巨大冲击。本文拟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定义出发,通过分析其特征,在对其范围的争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理论,以期更好的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作了专章规定。在我国建立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加速经济流转,避免因民事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产生纠纷,影响经济生活的安定和群众之间的团结。  相似文献   

5.
民法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基本法地位。市场经济可以说就是法治经济。其中民法尤与市场经济关系密切,它的各项制度都从最基础的方面为市场经济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也为民法提供了发展环境。市场经济是民事法律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同时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又离不开民法的保护,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6.
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事法律关系乃是民法学之纲。只有领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精髓 ,才能把握民法及民法学的精要 ,起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不仅如此 ,早在 1 985年即有学者指出 ,制定一部科学的民法典 ,也离不开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民事法律关系体系的确立。因为 ,民法的调整对象即是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 ;民法基本原则是商品经济也是民事法律关系本身性质的表现 ;民法的任务也必须通过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来实现。〔 1〕 本文即是应对民事法律关系研究深化的要求 ,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过去 ,我国民法学界将民事…  相似文献   

7.
法官在处理案件时,其思维模式一般表现为,从基本查明的案件事实出发,确定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属于何种民事法律关系,进而确定案件的性质,随后,按照所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寻找所审案件应当适用的法律,从法律所规范的这种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出发,法官得心应手就推断出了当事人各方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进而所审的民事案件从法律的层面也就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8.
詹爱萍 《中国公证》2006,(12):44-48
土地国有制与土地私有制并行,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总格局,而战国时期从土地国有转化为土地私有则为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演变的先河。其后历朝莫不如此,只是二者主次角色时有转换,相应地,作为土地等不动产物权法律保障的证明制度体系——国家公证与民间私证也同样在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框架下起起落落。至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一方面尽管土地私有与国有仍然并存,法律上亦认可“公私田”之分,但对于国有土地实行了较为彻底的均田制改革,对土地买卖行为进行了限制,并由官府介入对买卖契约进行“公验”,以监督土地买卖;另一方面,唐代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财产关系的复杂化,毕竟为民事法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因此,从中国民事法律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唐代民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应地,与商品民事经济关系息息相关的法律证明制度也由此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公证制度的复苏与重生、民间私证文化的繁荣与勃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医患关系在理论上被视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基本上是按照"民事法律关系说"所设计的。虽然医患关系部分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但是医患关系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存在本质的差别。当前,秉承该学说的医疗诉讼模式已经充分暴露了"民事法律关系说"的理论缺陷,我们需要重新对医患关系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当前的医疗诉讼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论纠纷的可诉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敏 《法律科学》2003,(1):73-79
纠纷的可诉性是实现当事人的裁判请求权的逻辑前提 ,纠纷可诉性的广度反映了裁判请求权的实现程度。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实务界关于纠纷可诉性的标准或依据及范围的理解限制了裁判请求权实现的空间范围。纠纷可诉性的标准应当为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争议和人身关系争议 ,而并非限于民事法律关系争议。纠纷可诉性的范围包括民法所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应受民事法律保护的应有权利受到侵害引发的争议、宪法权利受到私法主体侵害所引发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现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占卜之书。其中分散地记载了不少古代关于讼事、刑具、刑罚等内容,它反映了夏商周时期以及更早时期的刑事法律思想和做法的一些痕迹。由此,使我们看到,奴隶制国家的起源和刑法的产生不是以那一天为界限,而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较长的历史过程。难怪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从黄帝到虞舜时代,已经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并逐渐发展到初步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组织。为此,笔者认为,《周易》正是这个时期社会内容的反映,并一直影响到三代奴隶制国家刑事法律的制定和奴隶制国家刑法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詹爱萍 《中国公证》2006,(11):29-32
一、国家公证向民间私证转变的历史契机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在宗法制官府这一特殊主体的直接控制下展开的。但是,这时的官府并不歧视工商,它对商品交流采取了法律保护的积极态度。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西周中后期以来形成了可观的契约制度。鉴于其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王(国)所有制的根基,即萌生了中国古代公证的雏形。西周后期随着私田的出现,与国家公证伴生的,还有民间私证的初现。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说的外国人,是指外国自然人,但是,在国际私法中,法人也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而外国人及其在内国的民事法律地位问题则是组成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本文从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含义着手,论述了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几种制度并简要分析了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立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事法律中,公民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为广泛的主体;又具有行为能力,可以用自身的行为去发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并以自身的行为对一切民事法律关系后果承担责任。公民的行为能力,不仅直接影响法律行为的有效或无效,而且涉及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说的外国人,是指外国自然人,但是,在国际私法中,法人也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而外国人及其在内国的民事法律地位问题则是组成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本文从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含义着手,论述了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几种制度并简要分析了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立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学重要的概念,只有领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精髓,才能把握民法及民法学的精要,德国民法典吸收了法律关系概念的理论成果,在民法典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概念,层叠构建,建立了现代民法的概念体系。后世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和学理上也承袭了这一传统。本文试图梳理法律关系概念的各国论述资料,以期让大家对法律关系概念与由来有更清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私法的对象和国际私法应包括哪几种规范,这两个问题,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国际私法的对象是指国际私法这个法律部门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即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简称涉外民法关系,也就是在民法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权利与义务)这三个要素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为外国的因素,例如: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公民或外国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或财产位于外国境内;据以产生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比较法的产生比较法的产生很早,可以说,自从有了法律和法学以来,就有人研究外国的法律,并对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的不同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形成了夏朝奴隶制国家,出现了《禹刑》.《禹刑》不仅包含调整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而且也包含调整所有权和宗法关系等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十一世纪的商朝,参考《禹刑》,有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日趋多样化,民事诉讼也随之不断上升。近年来,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伪证现象凸现,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私法法律,对包括公证行业在内的各个法律实践行业,对保护包括我国公民和在华外籍人士的合法权益,对推动我国国际私法领域规制不断完善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的出台极大地填补了我国国际私法领域的空白,为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在华外籍人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民事法律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