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践行科学发展 应从低碳生活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主席在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切实努力”,同时强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四项强有力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实践证明:发展低炭经济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应从低碳生活开始。  相似文献   

2.
低碳社会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型态。作为道家思想集大成的《庄子》蕴涵着丰富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物论是最为集中的部分。《庄子》物论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低碳政治、低碳生活、低碳文化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受到了广泛关注。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低碳社会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型态。作为道家思想集大成的《庄子》蕴涵着丰富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物论是最为集中的部分。《庄子》物论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低碳政治、低碳生活、低碳文化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周传杰 《奋斗》2010,(2):42-4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心路与新构想。无论未来不同利益集团如何博弈,放弃高碳发展,追求低碳发展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7.
李海涛 《奋斗》2011,(5):7-8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特别是随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深入实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文丰安 《新视野》2023,(5):99-104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提出的新课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面临四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面临新的压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仍然任重道远;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形势更趋复杂。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点路径包括:深入推进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9.
<正>为应对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社会生产向低碳经济转型、人类生活向低碳生活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冯学娟 《共产党人》2010,(11):23-25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思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指出,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我国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自2009年以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个亮点。本刊特别策划,发布一组有关低碳经济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雷蕾 《学习导报》2010,(24):58-60
“低碳生活”指的是一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态度。比如人人都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确实处处体现着我们的低碳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思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指出,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我国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自2009年以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个亮点。本刊特别策划,发布一组有关低碳经济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遵循现有的国际气候体制并力促形成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新体制;要秉持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原则,足于国内发展为基础,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驱动作用结合起来;把能源高效利用和改善能源供给体系结合起来;要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文章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需求性和紧迫性,总结了目前主要的低碳农业技术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加快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国际责任所需,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当前走低碳经济之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处,还受到诸如资金、技术、市场、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制约。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努力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7.
孙丽霞 《世纪桥》2012,(13):78-80
高校是以教育和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和文化传播场所,面对全球问题和人类生存危机,高校要围绕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实施低碳教育,开展低碳研究,健全低碳设施,强化低碳管理,完善低碳制度,营造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以此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冬元 《学习月刊》2010,(19):23-23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等发达国家要寻找刺激经济的新增长点.而把焦点对准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因此.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一词风靡全球,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中国,从民间到官方很多人更是言必称低碳.低碳经济一词灸手可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低碳”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世界性话题。为什么这个话题会热起来呢?这是因为,工业化的几百年来,人们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式不良循环,使地球表面气温不断变暖。这种情况对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