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春义 《实践》2010,(10):47-48
<正>近年来,克什克腾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级生态旗建设为目标,以打造"赤峰市生态工业大旗、内蒙古生态牧业强旗、全国生态旅游名旗"三个发展定位为支撑,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原则,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连续9年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  相似文献   

2.
彭美玉 《当代贵州》2013,(32):20-21
生态和工业可以互生共长吗?有人认为发展工业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抓生态保护就会影响工业发展速度,要发展工业必然要牺牲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环 《奋斗》2014,(1):31-32
正"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是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为林区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科学定位。两年多来,伊春市恪守"两个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林下经济、园区经济和绿色矿业经济"三篇文章"同步做,努力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保护,推动林区逐步走上了一条生态功能日益彰显、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的绿色崛起之路。做活"林下经济"文章重新审视林业经济。林业经济是林区生产建设活动和林业再生产各环节经济关系的总称。包括培  相似文献   

4.
吴龙强 《理论导报》2010,(10):39-39
<正>近年来,我县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生态县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3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2%,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十佳绿色生态县""全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先进县""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省级生态县""全省森林生态保护十佳县"。不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0,(11):35-36
<正>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为总体目标,呈现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崭新局面。一、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力度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关系到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地委书记李海涛多次要求"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富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十三五"以来,武汉市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推进"大发展"与保护"大生态"、探索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前线》2008,(8):43-43
延庆县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精心建设生态城市,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生态延庆正在以崭新面貌迎接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8.
甄真 《奋斗》2014,(11):43-46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森林积蓄量最多、国有林业最集中的森林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着黑土地不受风沙的侵蚀,在国家生态建设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经过近60年的高强度开发,大小兴安岭林区可采资源逐步枯竭,整体生态功能退化,林业经济逐渐萎缩,林区社会发展陷入困境,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池州市是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是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主要模式。加快工业生态转型、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城镇建设、加快生态富民工程是生态示范区发展的重要路径。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实践为正确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付松  刘文 《当代贵州》2012,(14):8-9
"千年原生态,万象黔东南。"如何在"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的大框架中寻找一条发展与保护协调统一的道路,形成自身发展的文化?推动黔东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立足生态文明铸造发展引擎《当代贵州》:廖书记您好,2007年,黔东南州提出了"四圈一区"的发展布局框架,5年过去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取得哪些成就?廖少华:"四圈一区"的发展框架是我州按照城市经济功能区、生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定位、思路与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显捷 《探索》2004,(5):126-129
现代生态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经济平台的基础支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相关一致的。三峡库区未来的生态经济应该定位为现代“后工业社会”知识型生态经济、科技型生态经济、远离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基础起点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行不悖;库区生态经济的直接内容是工业生产清洁化、农业产业绿色化、城市建设环保化、家庭“可持续消费”化、环保产业集约化、环保政策综合化。  相似文献   

12.
陈瑞清 《实践》2008,(8):31-33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深化,不仅对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片区地跨鄂、湘、黔、渝四省市交界地区,含71个县(市、区)。早在2008年,《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即把武陵山片区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1年湖北省率先建立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高度重视武陵山片区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一加强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百姓当下福祉,更关乎到民族未来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  相似文献   

14.
贵州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通过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发展生态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荣天厚 《实践》2009,(11):34-34
锡林郭勒盟要按照“保护生态、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强盟”的总体要求,从五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生态九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宜居生态九江的必然选择.为此,应树立绿色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发掘三大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7.
李晓焕 《实践》2013,(1):20-21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战胜了一系列严峻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年来,根河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围绕"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大任务,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推进林区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家发展理念的高寒偏远林区经济转型、文明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佟帆 《理论研究》2013,(6):72-75
内蒙古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区位明显。不断扩张的城市、露天煤矿及其它矿山和天然草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前的能源基地、生态屏障和边疆少数民族牧区多重身份的形象注解。在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草原的生态功能、优化草原的生产功能、挖掘草原的文化功能是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黑土地承载了我国最大的“粮仓”.孕育了中国一重、三大动力等大型装备工业基地.但同时又将森林旅游胜地、绿色食品之最等一批生态“桂冠”集于一身。虽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踏进这片黑土地的人们会发现,黑龙江省的生态与经济正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快速发展。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江苏的可持续发展。同物质文明相比,同经济大省相对照,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若继续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只有超越传统工业文明,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江苏省委、省政府以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