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破解区域发展的协作难题。京津冀地区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成的城镇化道路,快速、浓缩的城镇化模式在新时期碰到了"天花板",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突出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委员和专家学者分别就影响和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好两个协同。既要在京津冀区域内统筹产学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又要把产学研协同创新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去谋划落实。一是聚集一流水平的科技资源。吸引北京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国际研发机构等高端资源融入本市创新体系。二是承接一流水平的高端产业。围绕天津高端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郭隆 《北京观察》2015,(1):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渤海湾畔,激情涌起。2014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部分民主党派市委  相似文献   

4.
自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在养老产业领域如何向协同迈进一直广受关注。但目前,京津冀要实现"养老一体化"依然面临着一些制度性障碍,制约了老年人跨区域养老。首先,京津冀异地医保不能实时结算、政策范围内报销没有实现互联互认。其次,养老服务护理人力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5.
《天津政报》2014,(20):26-3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是继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天津面临的又一历史性机遇。一、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是?答:习总书记“2.26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党中央从全国大局出发,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国家层面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而且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顾晋 《前进论坛》2015,(4):63-64
<正>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就在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己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必将对滨海新区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滨海新区应积极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在区位、产业以及政策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以制造业为核心引领京津冀区域产业高端化高质化滨海新区应着眼于高新、集群、链条的发展思路,以"数据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王元 《北京观察》2015,(1):22-23
<正>关于京津冀创新协同,要有更长远的考虑,建议不要做短期五年规划,一定要建立更为广阔的时空观念,建立十五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方案。科技创新是国家和地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和基础。2014年2月26日,习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协同创新体系亟须完善京津冀地理毗邻、经济文化融合互补,具有悠久的合作历史。京津冀  相似文献   

9.
《现代领导》2014,(5):7-7
4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该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兴中心城市多点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樊澄 《北京观察》2015,(6):34-36
<正>民航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调整环境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带动了社会服务业发展,大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区域,世界城市群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和东北亚地区参与世界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也必将成为类似纽约、伦敦地区的一体三地四场的机场群地区。为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构建快速、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从战略共赢的角度看,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区域转型问题,突出以功能调整和建立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双转型,加快区域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增强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作用。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功能调整是其"焦点"。北京市近年来率先提出了六个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中心城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总书记在北京的讲话,实际上把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在未来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核心问题,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原因,应抱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相似文献   

14.
《乡音》2014,(4):12-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这是河北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呼吁了多少年的京津冀一体化要落地了。”……  相似文献   

15.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已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四大区域发展板块。随着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深入,作为保障机制的区域协同立法也随之出现。从较早时期的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到近年来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产生了诸如湖北省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和湖南省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酉水河保护条例》、京津冀三地人大制定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区域协同立法文件。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政报》2014,(10):27-31
一、问: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联动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天津加快实现城市定位、服务首都、服务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7.
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京津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现阶段,切实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福利水平,是实现常态化"利益促动型"协同治理目标的战略要求。通过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演化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协同—绩效"机制建设缺位,导致"闭环"体系难以自动循环升级、府际非对称利益博弈与多元要素联动滋生的内生性问题尚未被有效解决,从而无法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治位势及环境承载力等约束下推动地方政府以集体性自组织行为结成稳定的联防联控同盟。基于动态空间视域下"协同—绩效"体系的逻辑探究得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协同—绩效"推进,须在中央嵌入式战略引导与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扎根于省、市、县"治理规划—结构建设—过程管控—绩效评价—路径实践"的有序联动,实现府际"同效不同绩"的考核归责,防止"一刀切"式管制;与此同时,需通过促动大气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趋同、推进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的权责耦合、把控先行先试与全面推进的节奏,推动"协同—绩效"与"绩效—协同"的良性循环运转。  相似文献   

18.
周继东 《北京观察》2015,(10):18-1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首都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三五"规划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北京的发展。北京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达较高水平,但经济社会、区域、城乡发展呈现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人民群众期待和中央要求有很大差距,尤其大城市病严重,功能过于集中,城市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超限。  相似文献   

19.
魏巍 《长白学刊》2021,(1):82-90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政策转变阶段的关键时期。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需要从"谋思路、打基础"的顶层设计阶段,演变到"攻坚克难"的政策执行阶段。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使得京津冀协同治理的方式显著区别于"珠三角"等地的准市场机制。基于"三地四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文本数据,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具有显著"高位推动"特征的区域协同治理模式,即高位推动为协同治理的核心驱动力赋能、长期引导治理主体开展政策协同、重塑协同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基于此,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注意高位推动作用审慎让渡市场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尝试共建共管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20.
阿蓝 《乡音》2015,(2):25-26
无论是在政协河北省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会场,还是在委员提交的大会发言材料以及提案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了委员们频议的"热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令人振奋,但重要的是如何一步步落到实处","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最大的机遇和福音,但当前河北的发展还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如何找准发展定位,如何搞好产业、项目、人才对接"……委员们殷切地期待着这一历史机遇,也理性地分析河北的优势、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