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建立;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并上升为理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从当前来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除继续抓好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以外,应着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l、这是由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在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在于提供精神动力以…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总体情况看,还存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改革开放的形势和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全面地估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状况产生的原因很多。从主观方面讲,主要是有些领导干部在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产生许多模糊…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次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充分说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李鹏总理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风尚,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市场经济和这种条件下的道德风尚之间的关系,具体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一方面改革开放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能为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和奠定更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越是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就越能为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提供思想道德保证,就越能凝成健康、向上、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以德治国。更充分说明,加强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双丰收王凤歧,王永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根本任务。搞现代化建设,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建设物质文明;抓思想道德建设,抓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建设精神文明。在《邓小平文选》第三...  相似文献   

6.
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李富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样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精神文明建设对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张武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表明,能否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在...  相似文献   

9.
以张家港市为榜样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李崇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相似文献   

10.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越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牧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不可偏废,缺少任何一方面,农村牧区的社会就是畸形的,就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在指导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始终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紧紧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C,努力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把畜牧业经济搞上去,这是兴区富民的基础,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另一方面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牧区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相似文献   

11.
创建有医院特色的文化,其主要内容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医院文化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已被我们党确定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真正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吸取以往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转移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即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必须从国情和本地实际出发.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符合群众的觉悟和愿望,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倡导先进的思想道德、建立团结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必须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使之真正成为大家自觉参与的群众性事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动手,狠抓落实。认识要深化,措施要过硬,制度要健全,组织要严密,作风要扎实。总之,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取得…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各省区地方社会科学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突出为地方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努力做好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思想库、智囊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李连仲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必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十四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_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必须从国情和本地实际出发,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符合群众的觉悟和愿望;必须体现社 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倡导先进的思想道德,建立团结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必须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 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智 慧和力量,使之真正成为 大家自觉参与的群众性事 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 键是领导要高度重视、余 自动手、狠抓落实。认识要 深化,措施要过硬,制度要 健全,组织要严密,作风要 扎实。总之,精神文明建设 一定要避免形式…  相似文献   

18.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我们党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必须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亿万职工的迫切要求,是继续全面、正确、积极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战略性部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20.
胡新民 《党史博采》2023,(11):15-19
<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强调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建设和全面发展的事业。在邓小平的亲自指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重温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对于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