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资讯     
《干部人事月报》2011,(9):65-65
英国:失业人数持续攀升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英国的失业率由7.7%增至7.9%。今年7月,英国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3.71万人,全国范围内共l56万人申请救助。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自2010年2月以来持续增加;目前已达到自2009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据预测,截止到明年,失业人数可能会继续攀升15万人,总人数达~]260万。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湾漏油灾难——奥巴马的“海湾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石油公司发生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自4月24日至6月18日已持续近两个月,平均每天仍在漏油1.2万到1.9万桶,至今还没有太有效的解决办法。漂浮在海面的原油带面积继续扩大,佛罗里达州的度假胜地彭萨科拉海滩也受到威胁。漏油事件已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沿岸海草中有已经腐烂的海豚尸体。鸟岛上已有数以万计的鸟类和海洋生物死亡。  相似文献   

3.
英国情报机构是西方最早的谍报组织之一,秘密情报局(简称MI6)和秘密保安局(MI5)号称英国谍坛双雄,向来以诡计多端、工于变术、冷酷无情和富有成效著称于世。然而,近一年来却发生了变化,笼罩在它头上的光环已悄然散去,自去年初以来,接连不断曝出的丑闻正在困扰着英国情报机构。 2000年9月20日夜晚,MI6总部大楼遭到一枚小型导弹的袭击,引起大楼8层的一场火灾,大楼遭到轻微损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由于这起袭击事件发生在英国最神秘、一向被认为最安全的军事情报机关,因此这一事件立即成了爆炸性新闻,震惊了整个英国。英国公众在感受到恐怖气氛的同时,也看到了MI6的无能。这个负责国外情报搜集和反恐怖活动的机构居然遭到恐怖分子的公然挑衅,号称英国最安全的地方却最不安全。英国的老百姓对情报机构产生了不满情绪,他们质问,这个连自身都难保的机构能保证英国公民的安全吗? 英国公众对英国情报机构的反感并非一日所形成的。在历史上,英国情报机构就擅长于干预国内政治,如它经常从事一些帮助保守党而损害工党的非法活动。英国公众对这种行为一直深恶痛绝。然而,时至今日,英国情报机构的这种恶习仍没有去除,干预内政的事件仍频频发生。2000年初...  相似文献   

4.
罗援 《时事报告》2012,(6):68-69
中菲黄岩岛事件已持续一月有余,现在双方“休渔”,实际上是一个战术动作,局势依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如何应对非常关键,处理得好,黄岩岛事件可能成为我们撬动南海困境的一个杠杆;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以小欺大”得逞的一个坏示范,引发别国效仿。近些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我海洋权益不断被蚕食,我们尤其需要防备这第二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大型赛事活动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是各级公安机关赛事安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来自英国的一个负面案例值得我国警方借鉴;希尔斯堡事件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球场踩踏事故,相关诉讼持续27年,广受社会关注,事件影响深远。在此事件处置中,英国警方暴露出制度防范偏差、外围把控不利、警力部署不足、组织决策失误、现场救援低效、事后逃避责任、舆论导向错误等严重问题。以此为戒,我国警方在预防与处置大型赛事突发事件时,应加强赛前安全保障布局,提升现场应急处突能力,完善办案问责制,做好涉警舆情引导工作,提高执法者综合素养,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6.
韩日独岛危机未了,俄日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事件持续发酵。新年伊始,束埔寨和泰国边界又起枪声。在有争议的柏威夏寺附近地区,两国军方动用了大炮等重型武器激烈交火,冲突时断时续。如果再联系长期以来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之争”,印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之争”,英国和阿根廷“马岛之争”,希腊和土耳其“伊米亚岛之争”,  相似文献   

7.
暴乱是社会暴力中最极端的形式,对社会危害极大,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警察部门的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仅英国就经历了十多起相当严重且具规模的集体暴力和社会动乱事件,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76年伦敦诺丁翰狂欢节期间发生的街头骚乱。当时面对如此突发的事件,警察束手无策,满街乱跑,慌乱之中有的警察竟然抓起垃圾桶上的盖子当作盾牌,显得非常狼狈。迄今,暴乱对英国来说已不再是新的社会现象,而日益成为严重的复发性问题。鉴此,英国警方组建了防暴警察部队,配备了防暴头盔、防火衣服和长、短、中三种防护盾牌以及其它防…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间,西方国家接连发生一系列令世人震惊的事件:美国信用评级近百年来首次遭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挪威发生死伤惨重的枪击爆炸案,英国爆发几十年未见的大规模街头骚乱。  相似文献   

9.
回首2011年,是个波及全球的动荡之年,从年初的"阿拉伯之春"到"伦敦之夏",再到"华尔街之秋",可谓动荡不断。自2011年初以来,先是埃及等中东多国局势持续动荡,随后一向较为稳定的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相继出现社会骚乱、抗议示威事件。在这些动荡和骚乱、抗议事件中,最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正式谈判之前,中国对解决香港问题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政策,即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50年不变。这些方针政策已写入后来的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区基本法中。香港现已回归中国。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如何兑现当年的承诺?港人治港的法律语言是“由当地人组织政府”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1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香港已纳入中华版图。中央政权对香港地区的有效管治一直持续到1841年英国占领,方被迫中断。英国管治香港156年间,实行的是百分之百的殖民统治。即由伦敦委派总督,总督大权独揽。…  相似文献   

11.
环保运动已成为台湾持续最久、影响最大的社会运动.但在不合理的金钱赔偿与政治人物的操纵下,环保运动已成为一种利益分配与政治斗争的游戏.环保运动的持续抗争活动,虽促进企业加强污染的防治与改善,却也给企业的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投资活动与经济发展.不断高涨的环保运动近年来,台湾环保争议事件不断增加,环保运动持续高涨.1995年发生包括废弃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水污染、恶臭及其他公害陈情事件计11.8万件,远超过1994年的8.7万件.1996年上半年,发生污染抗议事件又达5万余件.  相似文献   

12.
在舆论持续关注下,轰动全国的湖南“罗彩霞案”已渐次拨开层层迷雾。短短不到一周时间,这桩隐藏了5年之久的高考冒名录取事件水落石出,让人不得不感叹现代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大功效。不难预料,在上有公安部和省领导的关注批示、下有舆论穷追不舍的推动情境中,该案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告》2012,(6):88-91
黄岩岛事件持续月余自4月10日以来,菲律宾海军舰船在黄岩岛海域非法搜查我国渔船引发黄岩岛事件,至今已有月余。面对菲律宾方面采取的一些挑衅性行动,我国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海外传真     
酗酒吸毒绑架杀抢英国妹子越来越﹃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少女的作案方式已由用指甲抓人、揪人头发等“小儿科”“进化”为恶性暴力伤害,如绑架、将被攻击者的头向墙上撞或持刀行凶等。近来英国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使这一趋势愈加显著。今年6月,有3个女孩把18岁的安吉拉·皮尔斯拐进一间公寓后用苹果酒灌醉,抢光了她的首饰,然后对她毒打。当安吉拉乞求喝口水时,3个小恶妇却给她喝消毒剂。她们还点燃了安吉拉的金发,并把她关在橱柜里。最后,3人中最年幼的诺兰妮·哈克用双手掐死了无辜的安吉拉。在曼彻斯特…  相似文献   

15.
隶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世界新闻报》被判死刑,但这张历史悠久、读者众多的英国小报所制造的窃听事件却依然在继续发酵,对整个英国社会造成“难以治愈的伤害”。调查表明,既然仅〈世界新闻报》一家报纸就在过去10年中窃听了数千名社会名流和普通百姓的电话语音信箱,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中国来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会有低温的事件。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赤道中东太平洋2014年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事件,是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14年9月开始发展,截至2016年2月已经持续了18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即累计强度)为26.9℃,且海温已连  相似文献   

17.
英国防暴警察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防暴警察及其训练山西夏县武警专科学校张志祥英国防暴警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追溯其历史,首先要从1976年狂欢节期间在伦敦诺丁翰街头发生的严重骚乱谈起。当时的情景是:而对如此突然的事件,毫无平暴经验的警察束手无策,满街乱跑,迎着疯狂的人群...  相似文献   

18.
鲁薇 《北京观察》2011,(10):44-45
今年夏天在伦敦街头开始的火焰,最终演变为英国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骚乱。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眼里,骚乱事件是“绝对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可是,一向以保守、拘谨、绅士闻名的英国人,为什么一下会染上无政府主义的狂躁症?为什么会产生一代“虚无主义凶猛青少年”?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多阶层都参与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00,(2):31-31
英国一间医院最近被揭发在实验室囤积了大量小童内脏样本,事件令外界关注这些内脏是否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割下,不过有关医生宣称自己没有做坏事,样本堆积是因为院方缺乏研究资金去处理。  相似文献   

20.
杜涛 《前沿》2014,(21):228-230
清末十年(1901-1911年),国内群体性事件蜂起,呈愈演愈烈之势。群体性事件高发的根本原因是民生问题。群体性事件的持续爆发,使官民关系日益恶化,对清政府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清末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有助于引起今天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