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都是一把“双刃剑”。长期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拉动增长,不仅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危及经济安全,也会让住房远离民众从而危及民生。房地产业原本就与民生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民生性质也越来越受到决策高层重视。因此,当代中国应以高科技、文化、教育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则应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回归民生,并确立“民生地产”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2.
"住有所居"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民保障其生存并维持其尊严的最低限度生活之权利。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多元化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了覆盖不同层次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体系,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对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我国住房保障行政的法治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晶 《工会论坛》2011,17(1):28-30
就目前我国住房制度的设计和实践来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无疑是解决我同低收入以下居民家庭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这一民生目标的有效制度和主要途径。从我国有关廉秘住房保障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有关制度的建立、保障覆盖的层面到对廉租住房的管理监督等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廉租住房制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就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提出了若于建议:完善廉租住房的规划体制;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立法;探索运作模式;建立机构等。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如何实现地产业的持续与平稳发展,成为城市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青岛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几经发展高潮,确立起以社会主义民生观指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正确思路。城市发展房地产市场必须把建设民生保障房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建立房地产市场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积极促进消费者提高住房消费水平,加大对提高住房消费水平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发挥税收、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业规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的政策因素包括房地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房地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忽视了民生性质,财政政策让政府成为房地产开发中最大的受益方,金融政策则忽视了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住房困难,而住房保障政策保障覆盖面太小,政策落实缺乏组织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房价持续飙升,“住房难”成为中国低收入阶层面临的一大困难。住房乃民生之要,保障性住房建设势在必行。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把社会保障性问题和民生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其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供给侧的货币政策调控是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核心内容。货币政策通过调控“银根”进而影响企业的住房供给行为,但不同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具有异质性且存在区域差异。“强者恒强”和“船大好挡浪,浪大造大船”的政策效应以及“波动型”货币政策调控削弱了政策的调控效果。基于此,可从供给侧发力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需要做到供需兼顾,强化货币政策对供给侧的调控;因城施策和分类指导,畅通货币政策调控的传导路径;落实多主体供给,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多元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的价格、是否存在“泡沫”以及如何在市场化过程中有效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正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欧洲一些国家的社会住房保障制度则已相对完善,合理借鉴其某些成功做法,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本文提出了借鉴欧洲国家成功做法及规范我国房地产市场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民住房水平提高是必然之势,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窘态和政府住房保障功能的退化,使得拆迁如履薄冰。本文把拆迁纳入到形而上即住房权保护层面探讨,无疑是对民生权利的一次廓清,亦是对房地产业过度商业化状态的一种纠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宏观调控对于解决房地产市场中的问题产生了一定效果,应继续加强调控。住房市场化与住房保障之间存在互补和互替关系.地方政府应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住房保障以大力支持。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今后的房价趋势将呈现稳中有调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