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复杂的东亚国际政治,需要有效的外交政策和高超的外交手段,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巨大的政治勇气。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14):16-16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大重要力量,两国之间的关系影响广远。日本职业外交官、曾担任驻华公使的片山和之在学术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上撰文,从外交操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全方位。新政府上台以后,奥巴马、希拉里、副总统拜登等人的足迹已遍及欧洲、东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同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会晤、会谈。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希拉里4月22日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时称,“过去三个月中形成的外交议程基于三方面行动:加强美国与欧洲、亚洲、非洲和西半球民主伙伴国的联盟;发展与重要地区性大国的伙伴关系;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建设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两份引人关注的报告,一份是由防卫省的智囊机构发布的《2007年东亚战略概观》,一份是外务省的《2007年外交蓝皮书》。两大报告都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描述中国。防卫省的报道强调“对中国试图主导东亚”要保持警惕;外务省的报告则重点阐述了中日为了共同的战略利益而日益强化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外交的机构布局中,并不存在独立的中国政策班子。在东亚政策班子里,则经常会出现“知华派”与“知日派”的争夺。历史上,由于冷战和同盟的原因,“知日派”往往在美国的东亚班子里占主导。不过,这种状况近年来有所改变,例如,小布什执政初期的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是著名的“知日派”,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和台湾以“东亚的稳定与安全保障合作”为题于近日在台北举行了一次专家研讨会。日本人如此“关注”台湾,其用意何在? 二战结束以后,在美国的保护伞下,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但在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由于受到美国牵制及其国内和平宪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终的目的是跻身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实现国际秩序的治理需求。然而,这个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发达国家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将可能统一行动,集体阻碍中国的发展。鉴于此,中国应建立统筹的外交战略,部署战略重点,循序渐进,有所为有所不为,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以东亚区域为基点,利用多种外交手段,推进多极化进程,促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8.
赵洪艳 《学理论》2012,(24):15-16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临太平洋东岸;中国地处东亚,临太平洋西岸。两国地缘关系密切,在亚太地区利益相关。所以,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安全也就有着必然的影响。本文以地缘理论为基础,以现实亚太形势为依据,分析了美国的亚太战略新走势及对中国经济、军事、外交安全的影响,从而阐述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经济外交、和谐世界外交到命运共同体外交等不同时期,这一过程同时也显示了从道义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铺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旗帜、新任务和新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前几任领导人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有为的开拓与创新:开启了大国外交新时代,开垦了全域外交新空间,开发了主场外交新形式,开辟了“一带一路”外交新平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跨越性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0.
张旭东 《求知》2012,(12):45-45
在国内经济前景堪忧.铁杆盟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在空袭与火箭弹袭击之间来回拉锯之时.刚刚连任成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迫不及待地将东亚作为他的首个出访目的地。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携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共同出访的奥巴马究竟有何意图?转向亚太的美国外交战略会如何处理同崛起的区域大国——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8月4日,布什总统开始了韩国、泰国和中国之行,这是他任内第九次对亚洲的访问。布什当政七年半来,他班子中的一些新老保守派给他出了不少馊主意,打错了伊拉克战争,中东和平进程迄今毫无建树。但他的东亚政策却在稳定中有所推进。布什在泰国阐述了其亚洲战略,表示美国将继续对亚洲的承诺,促进亚洲的民主,建设有信心的和坚定的同盟关系,加强对亚洲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共同应对地区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经济外交实践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经济外交思想,党的经济外交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经济交往理论,也为当前我国经济外交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经济外交思想,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的集中体现,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艰巨任务。围绕这一任务主题,近年来中国相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并积极推进以"一带一路"、亚投行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注重在国际制度化建设与观念互动过程中,提升与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渐趋形成以影响力为核心思想逻辑,不同于传统西方以权力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制定与国际秩序构建路径。鉴于这些新理念、新机制,或直接面向周边,或在实践中积极与东亚合作进程相对接,在为议程设置、制度建构与观念塑造等地区合作领域释放出积极因素的同时,也成为以影响力为思想逻辑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地区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传统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异同,指出全球公民社会、信息技术、实力新认知等因素促使公共外交成为一种新的外交实践形式,并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交往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除了从传播学5W的模式认识公共外交外,更要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认知,文章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评析,进一步探讨了公共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大国外交、周边外交、经济外交、公众外交、危机外交、救援外交等,中国外交上半年表现精彩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中国外交也进入了非常活跃时期。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世界聚焦中国之时,好事坏事都会被放大。而中国外交在刚过去的上半年的表现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科技革命浪潮的深入以及全球交流沟通的日益便利化,当今世界正大踏步迈入全球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在外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各国外交工作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习近平非常重视公共外交,根据国际形势和外交领域的新变化,洞悉公共外交的发展规律,针对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重重挑战与困境,不仅亲身践行公共外交,还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进行了详细阐  相似文献   

17.
“10+1”联手抗“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家宝总理上任后的工作日程中,4月29日的曼谷之行显然是一次临时安排。当国际观察家们还在猜测这位新任中国总理将首访哪一个国家并以此揣度中国新政府的外交走向时,他出现在曼谷。与他同时出现在曼谷的,还有东盟十国的领导人。这次“10+1”特别会议的主题非常鲜明:中国与东盟如何联手抗御突如其来、正肆虐于东亚和东南亚的非典型肺炎。  相似文献   

18.
杜乃俭 《理论导刊》2006,(8):108-110
东亚文明是由东亚诸国共同参与创建的、独特的文明形态。儒家学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乃至东亚特色的优势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浴火重生,与时俱进,培育生发出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魅力链,这条价值魅力链对东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将牵引东亚文明走向世界,影响全球。  相似文献   

19.
王殊 《瞭望》1994,(17)
美国的战略重点(有的说是外交战略重点)是否转移的问题,论者意见不尽相同。一种认为重点仍在欧洲,另一种认为已转到亚太(有的说是东亚),还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认为正在从欧洲向亚太倾斜,但最终要转到亚太。对此,我也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无疑,美国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比过去更加强调要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确切地说,应该是要加强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同“出现经济奇迹”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美国历来同太平洋的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国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一直把日本看作是它的亚洲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些年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扩大,出现了如许多西方学者所说的“东亚奇迹”。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进一步强调外交的战略谋划、主动塑造、开拓创新和积极运筹的思维和意识,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也赋予主场外交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场外交的"东道主效应"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主场外交被定义为"在一国国(境)内开展的,由东道主扮演重要角色,并能对维护和拓展该国国家利益发挥积极影响的各类重要外交活动,包括双边和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